展览介绍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1年7月10日在北京双空间同步推出“永恒史:毛旭辉四十年回顾展 1980-2021”,呈现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毛旭辉个展。此次展览筹备经年,也是继2020年初唐人香港空间“意志:毛旭辉个展”之后对毛旭辉艺术创作的全面回顾。
本次回顾展由戴卓群担任策展人,从毛旭辉艺术生涯的各个阶段,精选200余件作品,分为四个重要章节,包括布面与纸本以及木板油画、纸上水墨、手稿、布面综合材料等多元媒介的作品。
毛旭辉——“85 时期”西南群体领军人物。通过早期的“身体”和后来的“身边琐物”始终坚持对“存在”的质问。是一个真正的不声不响的存在主义者。一个不屑名利的生命体验者。
——高名潞《中国当代艺术最具影响的100位艺术家肖像》
存在即是分裂的生活,存在即是对立的艺术,存在即是思想,存在即是激情,存在即是怀疑,存在即是矛盾,存在即是体验,存在就是大毛。
——张晓刚《我认识的大毛》
从“新具像”到对表现主义的一直坚持,再到对波普和流行文化的策略性拒绝,毛旭辉的个人的历史写下了浓厚的理想主义与表现主义的双重色彩。
——吕澎《毛旭辉:生命的具象与陈述》
与现代主义艺术相比,毛旭辉显得相当的人文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比较,他拒绝无意义的创作。他是一种内向的趋于自我的创作,拒绝复制形而下的生活图景。毛旭辉没有当下艺术圈里惯熟的风格样式,是一位不见容于现在流行“艺术”模式的艺术家。他一直坚守在他所在的空间之中。
——冯博一《毛旭辉,就在他所在的空间》
毛旭辉是中国当代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也是西南艺术群体的领军人物,80年代曾带领“85新具像”运动,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有无可撼动的地位。
毛旭辉1956年6月生于中国重庆,同年随父母移居昆明。1982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油画专业。2001至2016年,担任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在昆明工作和生活至今。
1971年毛旭辉中学毕业,到一家百货公司当搬运工,利用工余时间自习绘画,主要参照一本苏联人写的《给初学者的几封信 》的教材和受到昆明外光派画家们的影响。工作6年后,1977年毛旭辉考上了昆明师范学院(现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并在1979年和张晓刚等人,初次前往圭山写生,这次写生也为1980年代与2000 年之后一再回到圭山埋下了伏笔。
1982年毛旭辉毕业后又回到百货公司,1984年调入昆明电影公司,担任美术师画电影海报,开始创作现代风格的作品《红色体积》、《红色人体》、《圭山组画》。毛旭辉当时创作的作品,摆脱了当时流行的乡土写实的影响,用表现主义绘画的语言方式,潜隐出社会动荡背后人们精神与心理层面。
1985-1989年是中国早期前卫艺术最激情燃烧的岁月,“80年代的作品,尤其是红色人体,红色体积以及私人空间的水泥房间里的人体,就是我的摇滚,我的青春的证明。(毛旭辉,2019)”。1985年毛旭辉在上海和潘德海、侯文怡、张隆、张晓刚等人创办首届《新具像画展》,引发轰动,成为中国大陆`85美术新潮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6年毛旭辉创作《水泥房间里的人体》,拼贴《大卫与维纳斯》、《红砖楼》等作品;出席珠海会议并参加了《中国青年85‘美术思潮大型幻灯片巡回展》。在昆明参与创办和组织《西南艺术研究群体》,《新具像第三届展》。在《美术》杂志上发表《云南·上海(新具像画展 》及其发展 》一文。
1987-1988年毛旭辉创作《私人空间》系列,参加成都 《1998 西南艺术展》,首届 《 中国油画展 》(上海),出席“1988 年黄山现代艺术研讨会”,递交艺术笔记《 艺术问题即人的问题》,在《美术思潮》上发表 《新具像 ― 生命具像的呈现与超越》一文。
1989年,毛旭辉多幅作品参加中国美术馆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创作《家长系列》、《白色人体》多幅。1992年《家长系列·大三联》在广州双年展上获奖。
从 1988 年到 1990 年初我画了三十多幅与“家长”(有时我称它为“幽灵”)这个主题有关的油画。这个幽灵在我个人的心中是太沉重了,也太深刻了。“家长”系列里包含有我对人生和历史的见解,对人的状况和处境的关注。……对我而言“家长”作为我近几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自然地使我将它与权力联系了起来。可以说“家长”不过是权力的另一个代名词。权力在文明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代名词。不是吗?另一方面对权力的探讨就是对人的探讨。因为权力体现着人的本能和欲望的某个方面,体现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某种实质性的关系。(毛旭辉)
1993年,毛旭辉向昆明电影公司申请停薪留职,成为一名自由的职业画家,并开始创作《权力的词汇》、《日常史诗》等系列作品,通过绘画表达出了对权力的不安、 恐惧、愤怒和绝望。
接下来的二十多年中,由“家长”联系着的权力问题,是我的绘画关心的焦点。“权力”成了问题的核心。什么是权力?它是那种我们使用最多,受其影响最深又最不了解的东西。权力是如此广泛地存在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权力在文明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代名词,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具象图式。(毛旭辉)
1994 年,毛旭辉开始创作《剪刀》、《靠背椅》系列,不同于“政治波普”艺术家们平涂和消除绘画性的潮流,他坚定地退回到绘画性本身上去,研究画面的肌理、厚薄、形式感之间的微妙差别,并在之后进一步将其图示化和符号化。
继“家长”这个名词和图式之后,我找到了“剪刀”这个更加日常化的“权力”存在。一把剪刀,最初它只是我画的许多静物中的一个,然后它在画中成长了起来,逐渐把其他的东西挤出了画面,只剩下单独的它。对我来说,“剪刀”便于塑造和作视觉上的各种变化。其实“剪刀”早在1994 年就在我的画面中出现了,我把剪刀作为上个创作阶段,即“家长系列”(1989 - 1993)在意向上的某种变化来把握。(毛旭辉)
有时我也把剪刀作为一个怪异的符号来使用,将它拼贴在各种现实生活的场景中, 以表达我的各种情绪。通过这样的阶段之后,我现在画剪刀已用不着再想“权力”的问题,我更加关注剪刀的造型因素,而不是去谈论它(剪刀)要去剪掉一些什么。这个造型的感觉——它的意义——形的意义——它作为造型而不是实际意义的那种效果。(毛旭辉)
1990 年代后期,毛旭辉越来越走向自我的日常世界,深受博伊斯“社会雕塑”观念的启示,他将目光投向了日常生活,产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关注和兴趣,“椅子、钥匙、 剪刀、药、烟、茶杯、酒瓶......这些东西与我们的生存极为密切,它们同政治、经济一样,相关着我们的生活。……它们基本建立在我对“权力”的感悟之上,隐喻某些固执的社会问题。”(毛旭辉)
此外,“圭山”也一直是毛旭辉创作中持续的主题。“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圭山已成为我们常常回去的家园,一个逃避城市寂寞与纷扰和不断获得灵感的乌托邦(毛旭辉)。”2006年9月,回到云南大学教书的毛旭辉带学生再次来到圭山,此后再无间断。圭山在毛旭辉心中,已然形同柯罗的巴比松,塞尚的圣维托克,而“圭山写生”也成为了他独有的教学传统。
至今为止,毛旭辉的作品展出于国内外将近200个展览。近年个展包括:“意志:毛旭辉个展”(香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2020),“我的2019 - 毛旭辉个展”,台北索卡艺术中心,2019),“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武汉合美术馆,2019),“毛旭辉:我就在这儿”(台北关渡美术馆,2017),“毛旭辉个展 -自然 褶皱 亵渎”(新加坡MOCA当代美术馆,2013),“解离·2011艺术长沙:永远 - 毛旭辉个展”(湖南省博物馆,2011),“川逝:大毛的艺术”(北京炎黄艺术馆,2010 ),“家长的黄昏 -毛旭辉创作三十年”(香港艺术中心,2007)等。
他的作品亦曾参展于多个具影响力的展览之中,包括:“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2020),“观念、形式和日常化——第三届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设计互联·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深圳,2019),“艺术史40×40:从四十位艺术家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宝龙美术馆,上海,2018),“中国精神:第四届油画邀请展”(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北京,2018),“上海30年当代艺术文献展:第二单元 前卫主义新潮(1985—1992)”(上海明圆美术馆,上海,2018),“2016釜山国际双年展:中国、日本、韩国的前卫艺术”(韩国釜山美术馆,韩国,2016),“民间的力量”(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2015),“物体系”(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5),“中国新表现:1980至2014特别邀请展”(中华艺术宫,上海,2014),“在场:第二届中国油画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14),“溪山清远 - 中国新绘画”,巴塞罗那圣莫妮卡艺术中心,巴塞罗那,西班牙,2013),“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特邀展:历史之路 - 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 威尼斯军械库89号,威尼斯,意大利,2013), “2013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威尼斯军械库,威尼斯,意大利,2013),“现代之路:云南现当代油画艺术”,中国美术馆,北京,2012), “改造历史 - 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国家会议中心,北京,2010),“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0),“再度圭山 - 联合国成立63周年邀请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北京,2008),“北京 - 雅典,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 ”(希腊国家当代艺术中心,雅典,希腊,2008),“85新潮 -第一次中国当代艺术运动”(尤伦斯艺术中心,北京,2007),“中国当代艺术:身份与转换”(瑞典Konsthallen Bohuslans美术馆,瑞典,2007),“中国当代社会艺术展”(俄罗斯特列恰可夫国家美术馆,莫斯科,俄罗斯,2007),“’85致敬:2005→1985”(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2005),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精品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上海美术馆,上海;西安美术馆,西安,2003),“引号·中国当代绘画展”(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新加坡,1997),“觉醒中的中国!”(波恩现代艺术博物馆,德国;维也那之家,奥地利,波兰华沙,波兰;柏林世界文化宫,德国,1996), “1979年以来的中国前卫艺术·来自中心国家”(西班牙巴塞罗那圣莫尼卡艺术中心,巴塞罗那,1995),“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美术:中国经验”(四川美术馆,成都,1993),“后89中国新艺术展”(香港艺术中心,香港,1993),“中国油画艺术展”(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北京,1992),“我不想和塞尚玩牌·八十年代中国新潮与前卫艺术选展”(加州巴沙迪那太平洋艺术博物馆,加州,美国,1991),“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89),“1988西南艺术展”(四川省展览馆,成都,1988),“首届中国油画展”(上海美术馆,上海,1987),”中国青年85美术大型幻灯片巡回展”(珠海,1986),“CHINESE VISIONS” 展(佛罗里达大学美术馆,美国,1985),“新具像画展”,上海市静安区文化馆,上海,1985)等。
毛旭辉的作品曾展出于国内外各个机构和展馆,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意大利罗马马可现代艺术馆、德国波恩现代艺术博物馆、德国科布伦茨路德维希美术馆、德国杜伊斯堡库柏磨坊美术馆、法国巴黎卡丹艺术中心、美国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美国纽约牙买加艺术中心、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伯纳汀诺分校艺术博物馆、匈牙利布达佩斯当代美术馆、西班牙巴塞罗那亚洲之家、西班牙巴塞罗那圣莫尼卡艺术中心、雅典希腊雅典国家当代艺术中心、瑞典Konsthallen Bohuslans美术馆、俄罗斯圣彼得堡美术家协会美术馆、波兰华沙Zacheta现代艺术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韩国首尔艺术中心、韩国釜山美术馆、印度尼西亚国家画廊、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会议中心、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北京今日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上海民生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明圆美术馆、上海宝龙美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展览中心、刘海粟美术馆、四川博物院、四川省展览馆、四川美术学院陈列馆、成都当代美术馆、成都上河美术馆、天津美术馆、西安美术馆、南京博物馆、宁波美术馆、重庆艺术仓库当代艺术中心、云南省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昆明当代美术馆、云南艺术学院美术馆、贵阳美术馆、广州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馆、深圳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香港艺术中心、香港会展中心、台北关渡美术馆、台北南港展览馆等。
毛旭辉的作品被录入诸多中国美术史相关的文献著作,包括:《中国当代艺术史》(高名潞著,上海大学出版社,2021);《中国当代艺术全集》(鲁虹 主编,湖北美术出版社,2021年);《中国当代艺术史》(吕澎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20);《1949年迄今的当代中国艺术史》(周彦 著,Springer,2020);《中国前卫艺术的兴起》(汪民安、宋晓萍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今天,我们用什么做艺术》(尹吉男 主编,山东美术出版社,2018);《中国油画史》(刘淳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中国油画五百年.4》(赵力、余丁 编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中国当代艺术30年 1978-2008》(鲁虹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中国当代美术史》,吕澎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中华美术百年:1911-2011》(鲁虹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1979年以来的中国艺术史》(吕澎 易丹 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CONTEMPORARY CHINESE ART:PRIMARY DOCUMENTS》(WU HONG, MOMA,2010);《’85美术运动:历史资料汇编》(高名潞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5美术运动:80年代的人文前卫》(高名潞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艺术:各自为战的运动——亲历中国当代艺术20年》([意]莫妮卡·德玛黛,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费大为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0世纪中国艺术史》(吕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邹跃进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中国当代美术图鉴》(1979-1999)(鲁虹 主编,武汉美术出版,2001);《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天津美术出版社,1997);《中国当代美术史 1985—1986》(高名潞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等。 毛旭辉的作品被国内外机构广泛收藏,包括德国波恩艺术基金会、美国亚太艺术博物馆、民生现代美术馆、尤伦斯基金会、上海龙美术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宁波美术馆、湖南省博物馆、中国长城艺术博物馆、银川当代美术馆、武汉合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成都上河美术馆、沈阳东宇美术馆、新加坡斯民艺苑、台湾随缘艺术基金会、武汉大学万林美术馆、成都K空间等。
关于策展人
戴卓群,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曾于2007年创办并主编《当代艺术》杂志,2009年发起并联合策划“暖冬计划”北京艺术维权,成为近年来最重要的艺术事件。先后与众多艺术机构、学院与美术馆合作策划展览与讲座,文章亦陆续发表和登载于众多专业期刊及相关出版物。策划的展览主要包括:“物的觉醒”系列展,“长物志”系列展,“文明”计划系列,“笔法与心迹”,“神之格思”,“自由棱镜,录像的浪潮”,“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