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完美小孩——付豫个展
开幕时间:2021-08-07
开展时间:2021-08-07
结束时间:2021-10-08
展览地点:515洞窟美术馆2号馆
展览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罗江镇仙女洞515艺术创窟
策展人:邹佩吟
主办单位:515艺术创窟
一则关于成长的“终身童话” ——写在付豫展览之前 文|邓旭(青年批评家、515艺术创窟美术馆馆长)
看完付豫的这些作品,不太想仅仅只谈论作品本身的艺术表达,而更想去谈论一个更后端的话题,即:观看后的思考。因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活动往往存在两个重要的阶段:1、创作;2、观看,就像一道墙相隔的屋里和屋外。屋子里面,是创作者与他作品的故事;墙的外面,是观看者与这些作品的故事。这也是艺术活动最有趣的一个地方,艺术家虽然也生活在这个开放的世界,但往往必须躲进那个相对自我、相对封闭的“心灵房间”之中,用更个体的理解去诠释那个更宽广的外部世界,只有这样创作的作品才能赋予司空见惯世界更有个性、更有温度的情感。而这些作品一旦从“墙里”挂到了“墙外”,就会产生一个新的艺术阶段:观看。观看者就像一个猜谜者,通过艺术家个体化、自我化加工后的作品,又重新去窥视这个司空见惯的世界,发现新的感动与思考。
付豫无疑是一个在“墙里”异常敏感的艺术家,他将童年的记忆掺杂现实的思考,用一幅幅如童话或者寓言般的作品,建构起了一个“想象”与“现实”叠加的奇幻世界,这就为“墙外”的观看者带来了一场异常丰富的心灵相遇,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充满视觉隐喻的作品,去回忆、去想象、去猜测、去思考这个关乎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童话故事”。
一、“童话”完美吗?我们需要完美的童话吗?
“童话完美吗?我们需要完美的童话吗?”这是付豫作品带给我这个“墙外”观看者的第一个思考。仔细观看之下,付豫笔下的这些“童话”并不同于我们一般认识中的那种“童话故事”:以兔子和豚鼠为原型的拟人化动物,它们神情木讷,动作僵硬,有着修长纤细的四肢,穿着滑稽荒诞的小丑服,孤立而无助的站立于光怪陆离的丛林间。这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种童话,那种“王子最终战胜了巫婆与公主幸福生活在一起”的童话,它们更像是一根根隐秘的刺,刺进我们更真实的童年与记忆里。不知道何时开始,“童话”在人们普遍性的认识里都被赋予了“必须完美”的刻板印象,这甚至变成了一种“必须美好”的强迫。以致我们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中,给所有不完美、不美好的地方都尽量打上“马赛克”。
这几年也看了不少儿童的画展,在这些作品里孩子们用最美丽的颜色,去描绘最美好的事物,我们也同样赞美与感动这种美好。但却忘记了这些“美好的符号”其实大多数都是我们成年人用自己的标准去灌输的一个个“粉红童话”,这些“童话”成为了一种标准,一种规则,最终变成一种控制与束缚我们思想的刻板模式,并以爱的名义,将孩子控制在一个“自己赏心悦目”的“安全的范围”之内。
于是,在父母、学校、社会共同的“童话教育”之下,我们将孩子变成一个个只愿意接受童话的公主与王子。可这样真的对吗?我们需要这样一种完美的童话吗?让我们清醒一些的回忆一下所读过那些童话的真相吧!小美人鱼牺牲自己一切的美好,却最终爱而不得,变成海上的泡沫;丑小鸭真的就只是一个励志自强的故事?而不是“统一标准”下一场排除异类的悲剧,那些成长的“啄痕”真会永远消失?那只有着最动听歌喉的夜莺为何最终会选择逃离皇宫的金丝笼,选择在田野更自由的歌唱?
真相是:我们的爱情多数败给了现实的门当户对与适合;我们稍微一点的特立独行都会在社会的统一标准下被阉割磨平;我们不得不变成那一只按照“发条”程序重复歌唱的“机械夜莺”,重复单一的曲调,完成每一天的朝九晚五……这才是付豫所想给我讲述的那个更真实的“童话”和更真实的“成长故事”。
二、谁在导演着我们的“童话故事”?
在我看来,付豫作品在幻想与童话的视觉表象之下,对成长与教育的现实问题有着深刻的反思,这些作品揭露了所谓的“完美童话”其实只是一场“标准化”的洗脑过程。在付豫的作品中,“玩偶”是贯穿始终的视觉主题,这些玩偶其实隐喻着我们每一个人,以及我们的成长。我们其实就是这些“玩偶”的现实版,穿着看似绚丽的“戏服”,被一条条“细线”牵引,完成人生这场演出的每一个“完美的”标准动作。
付豫在2012年7月的一篇日记中写道“我一直是只小小的木偶,四肢被系上了细细的线,就这样被牵动着。我努力仰头看看线的那一边,我想知道我被谁支配着,却发现那一头的人儿叫:父母。”这段话,我相信会引起每一个人或多或少的共鸣。在家庭关系中,这些“细线”由血缘编制而成,以所谓“爱的名义”牵引支配着我们成长的每一个动作。在最初的时候,这些线是“辅助”,它们引导与支撑起我们稚嫩的身体,我们不需要独立的去完成什么多于的动作,只需要乖乖的“听话”,在家听从父辈、在学校听从师长,完成这条细线牵引下的每一个演出动作,去换取掌声、奖状、称赞。就像一则标准化的童话故事,按照最合理化的情节发展。
渐渐的,我们发现这些细线绝不仅仅只是一种“辅助”,它们逐渐成为了限制我们自由的束缚,它们要求我们每一个动作都必须丝毫不差的完成牵引的轨迹,向左或者向右。于是我们想挣脱,想反抗,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更自由的行动,在反抗牵引的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觉醒。
但是,忽然我们发现拽着线那一头导演着这场“童话”的,不止是我们的父母和老师,还有一个叫做“标准”或者“规则”的东西,我们的父母、老师背后也同样也被这一条条细线所支配与导演着。甚至我们也最终成为父母,开始牵引与导演着我们下一代的“童话故事”。这种如果宿命轮回一般的窒息感,也通过付豫的这些作品隐约传递出来,让这些看似梦幻绚丽的画面透出压抑,甚至潜藏无奈、挣扎和恐惧这些更复杂的情绪交织。
言至于此,关于付豫这些作品所引发的这些所思所想,至少之于我,也不知该如何才能摆脱这些命运的细线,也不知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场关于成长的“终身童话”,最后借用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段话结束此文,仅算一种愿望吧。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以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纪伯伦《先知:论孩子》
515洞窟美术馆介绍: 515艺术创窟位于达州市通川区罗江镇仙女洞,隶属达州日报社,由达州市尔雅传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区内有神秘莫测的天然洞穴、深幽绵长的峡谷,苍翠欲滴的植被,自然生态保持良好。 515洞窟美术馆由1、2、3、4号四个展馆组成,2020年1月“地方·国际”艺术季开园活动期间,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优秀艺术家参展并驻留创作。至今,515洞窟美术馆承接并开展了数十次重大活动、艺术家的个人艺术展等。致力于推介巴文化,推动达州艺术发展,进一步加强地方与国际的文化交流与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