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糸——已知·未知的互文

开展时间:2021-09-25

结束时间:2022-02-16

展览地点:苏州博物馆西馆特展厅

展览地址:苏州市长江路399号

主办单位:苏州博物馆

展览介绍


9月25日,苏州博物馆西馆试运行,由吴洪亮先生策划的当代艺术展“糸——已知·未知的互文”(Infinity:The Sequence from Known to Unknown)作为西馆首展的当代艺术版块与大家见面。

本次展览以“糸”(mì)为名,从苏州的重要象征之一“丝”及比丝更微观的视角出发,聚集国内4位著名当代艺术家徐冰、施慧、曹斐、王之纲的共12件(组)作品。

这是一个以此时、此地为根而开始生长的展览,一头伸向远古,一头伸向未来。

过去将来时、将来过去时、现在进行时在展览中反复叠加。

艺术、历史、科技缠绕在已知与未知的茧房里,期待着“破”而带来的惊喜。

如同“糸”甲骨文的字形,一端象丝束的绪,一端象丝束的头,中间是丝绞,复杂而不无规律。

策展人及艺术家

吴洪亮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苏州博物馆艺术顾问。吴洪亮是齐白石及20世纪美术史研究专家及具有影响力的策展人。

徐冰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作品展出于中国美术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纽约现代美术馆、古根海姆美术馆、大英博物馆、威尼斯双年展等艺术机构,并被广泛收藏。

施慧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发起人。作品以棉、麻、植物、宣纸、纸浆等纤维材料为特征,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图式中,呈现出独特的视觉特征,体现出东方精神的文化底蕴。

曹斐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曹斐是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中国艺术家。她的作品融合社会评论、流行美学,参考超现实主义并运用纪录片拍摄手法,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疾速发展的变化。

王之纲

国内外知名的新媒体艺术家、策展人、多媒体视觉导演,演艺创新、多媒体交互领域先锋人物、国内原创影像的先驱。作品横跨戏剧舞台及大型演艺活动多媒体设计、展览陈列设计、公共景观艺术亮化设计、虚拟现实体验等多个领域。

基于城市调研的展览主题

从2020年开始筹备至今,展览有着很长的酝酿时间,展览团队在苏州进行了充分的前期调研。曾先后对位于高新区的部分当地创新型企业开展实地调查;也屡次造访苏绣小镇,学习刺绣的历史与技艺,考察绣品产业生态。

最终,策展人吴洪亮选取“糸”为展览主题,聚焦一个比“丝”更微观的概念。展览以“已知·未知的互文”作为副标题,希望具有更广泛的交互意识,探寻当下人类面临的新的现实问题的艺术表述。

这是一次从地方的历史文明与发展生态出发,实现传统与当代进行交互、推动艺术与科技发生转译的契机。

丝是物质,是特殊的象征物。植物与动物、天然与人造、东方与西方、艺术与技术、传统与时尚、朴素与华丽,它成为沟通彼此的媒介、系统的支撑、无处不在的网络。

而“糸”,意为细丝,象征微小,古人用它表示丝的二分之一。展览将从微观入手,通过艺术科技的转译,建立某些独特的互文关系,呈现出一个可游、可感、可延伸的传播系统。

糸是微小的,也是无限的。“无限”的符号“∞”对应“糸”的古字形,这也是蚕吐丝的轨迹。展览以“Infinity”为英文标题,强调丝的语言与艺术实践之间千丝万缕、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无限是呼应“糸”的另一种极限。

展览试图通过四位艺术家的作品建立历史文脉与现实生活、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并峙与融合中建构的张力,而其中的活性就是通过可观、可感的作品带给观众的超体验。

带您走入“糸”世界

踏入展厅,观众会看见最开始的地方似乎挂着一张立轴,隐约可见画面上的瓶花,花瓣若梅似雪。对于文人画传统深厚的苏州而言,这是一道熟悉的风景。艺术家徐冰的《美丽风景》的一面,可以说是作品的谜面,等待着你进一步的发现。

当观众转过身往展厅内走来,那里是艺术家施慧的新作《一千年以后》与《书非书》。作为中国纤维艺术的代表,施慧擅长用传统纤维媒材以温和而敏锐的姿态切入当代议题。在作品《书非书》中,施慧以纤维的方式重新思考书法,书法被另一种线条的艺术重新演绎。展厅中还将展出施惠的代表作《扇》系列。

观众不知不觉间来到起初所见的“花卉立轴”背后,他们在一扇窗洞中窥见了一间知识分子的书房,这间书房的摆设与当下生活并不遥远,这里是艺术家徐冰的《美丽风景》的另一面。桌上花瓶插着的树枝上满是蚕与茧,随着展览时间的推移,观众将见证蚕丝的生成以及丝与人文世界的相互融合。

继续深入,是艺术徐冰为此次展览专门创作的《小民七言集:俏丽缘》,这是一部由服装标签组合成的诗集,共包含12首诗。

徐冰说:“将这些品牌放在一起看时,反映的是民营企业的创业、发展、瓶颈、转产、并购的历程,同时也表达着蕴藏于民间的对未来的期许和愿望。”如此日常之物,原本注定被遗忘或被抛弃。但在艺术面前,它们被选择为创作的入口,在诗歌的传统与浪漫中重生,并照见地方与民生。此外,徐冰的《地书立体书》《蜻蜓之眼》《实事要闻》等代表作与新作也将在展厅呈现。

走入另一间展厅,曹斐带来了一组物流公司的物料,她将展厅彻底打造成为物流仓库,使观众在博物馆中就地穿越。电视机放映着的纪录片《11.11》成为这个“本应该”川流不息的“物流仓库”中唯一进行的运动。此外,展厅中还有曹斐的另一件代表作《亚洲一号》,苏州正是它的拍摄地。

展厅最后,多媒体装置作品《经纬》展开的是一部横贯古今未来的姑苏变迁史。艺术家王之纲依托不同时期的地理数据,将人的社会活动与空间变迁进行宏观、抽象的艺术化展现,进而对这个地域未来的空间形态演化进行一次开放性的“计算”。这与他在展厅中的另一件作品《容器》分别构成宏观与微观的两个维度。

展览精选的12件(组)展品,围绕“糸”共同构成了一个展览体系,互相之间存在内在逻辑。想要真正了解“糸”世界的空间,需要每位观众来到展厅,在真实的体验和与现代艺术的交互中,感悟艺术家的表达与思考。

开放的此时性与在地性

此时的苏州是本次展览的立足点,开放思维的边界是本次展览出发点。

不论是以往,还是面对疫情下个体之间、集体之际相互树立壁垒的现实,艺术始终不知疲倦地为世界提供着一种不同于、甚至超越于和解或冲突的中间方案。

世界的联系不取决于某事某地某人,因为网络已然形成。“糸”也许是连接两端的那个绳结、那个触动彼此认知的代码。

苏州、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西馆,将成为此时此地开始的新的文化故事。本次展览也将运用多种手段,尤其是公共教育的方式,与观众共同发酵出一种因糸而生的亲密关系,破除陌生感,牵手从传统而来的当代艺术。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