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冯国东:1989—1999生活与工作

开展时间:2021-09-25

结束时间:2021-10-31

展览地点:SPURS画廊(Gallery II)

展览地址: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二号院798艺术区D-06

策展人:冯兮

参展艺术家:宋琨、杰西·莫克林(Jesse Mockrin)、米拉·丹西(Mira Dancy)

主办单位:SPURS画廊


展览介绍


SPURS Gallery隆重推出艺术家冯国东个展“1989—1999生活与工作”。展览由冯兮策划,将于2021年9月25日正式开幕,在Gallery II呈现艺术家在1989—1999年十年间生活和工作的变迁,包含了七年经营古玩店的经历与三年在北皋潜心创作木雕的生活。

1980年代末,冯国东在北京左家庄父母家中的一间卧室开始了小型木雕创作,这个摆放着床铺的狭小空间是他休息、工作的多功能“工作室”。在家中创作期间,他还收购了很多旧钟表,将其重新组合制作成装置《钟》(1988)系列作品。受栗宪庭邀请,《钟》参加了著名的“1989中国现代艺术展”。由于钟表虽旧但机械部分依然可以走动,展览期间冯国东每天去现场给它们上发条,这个行为与作品一起吸引了广泛关注。

后来,冯国东搬出了家,机缘巧合下于1989年9月在北京鼓楼市场租下了一间六平方米的铁皮屋,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古玩店。经营初期,店铺主要靠朋友们凑来的物件和自己的作品充实门面。随着经验增多,他开始购买真古董,但买到的往往都是残器,他就此开始了修补和改造的工作。凭借自己的美术功底和创作欲,他将各种古玩的残骸变成了类似装置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也随着古玩生意流通到了客户手里,“假作真时真亦假”,买家买到的可能是一件“假古董”,却是冯国东的“真作品”。直到1996年基本歇业,古玩店几经搬迁,还开设过分店。其间,冯国东一度在店铺中做起了木雕和带有情色意味的玻璃画——这时的木雕与之前不同,例如他有时会使用小木条拼接制作出较大型的装置。本次展览展出的《女音乐家》是在1995—1996年用了一年多时间制作完成的,艺术家将收购的留声机镶嵌在木雕的怀中,把木雕与古董结合为人形电话,找到了一种新的语言方式。

1996年,冯国东在北京亮马市场的古玩店出售了五件木雕给一位韩国人。借此收入,他将家搬到了一间位于北京北皋的出租院里,从此不再参与古玩店的经营,一心创作木雕,直到2000年初搬去了北京宋庄。这是冯国东人生中最快乐的几年,他深入简出很少参与其它活动,几乎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制作木雕前,他绘制了大批手稿,在纸张上进行各种变形的尝试。从这些手稿中可以看出他制作木雕前的构思与推进,了解他当时的审美与观念。在此期间,冯国东的手曾被木雕凿子严重割伤,闲不下来的他重新捡起了素描,从头骨画起,完成了第一批自画像。这与他2005年去世前绘制的100多张自画像有着跨越时空的某种交流,同时也是完整地理解冯国东生活和艺术经历的路径之一。

2000年初,冯国东举家搬到了在北京宋庄购买的小院子,自此过上了另一种辛劳且孤独的日子。

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0月31日。

关于艺术家

冯国东,1948年出生,2005年在北京逝世。他不曾在学院接受美术教育;1964年参加工作,开始自学绘画;1970年代参加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开办的美术学习班,结识钟鸣、马可鲁等众多好友;1979年参加最早的画家们自发组织的展览“新春画展”,此后还参加过举办该展览的民间画会“春潮画会”(后改名为“北京油画研究会”)举办的其他展览,以及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1981年他的文章《一个扫地工的梦——〈自在者〉》在《美术》杂志发表,一时间,对这篇文章的激烈批评将艺术家推到了当时的艺术讨论的风口浪尖……

冯国东可谓活跃于1980年代中国官方艺术机制之外的一代艺术家中最为特立独行的一位。他以其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大胆的创作态度,为我们留下了一系列风格独特的油画、水墨画、雕塑及素描。

关于策展人

冯兮,徘徊于系统边缘的业余策划人,有着区别于主流策展思想与方法的意识和实践。他善于将空间的物理属性进行重新地解构,试图转换出空间与作品之间新的展览语言,将其融入展览语境中与现实关系进行重新塑造,并努力掌握对展览之间上下文关系的理解与输出,使展览独立于审美性的展陈逻辑,拓宽理解展览语言与呈现方式的通道。同时,作为独立艺术空间实践者,曾分别担任外交公寓12号空间艺术总监、掩体实验空间主理人、车库实验空间展览总监。同时,担任单行道画廊、晨画廊、槐谷林当代艺术中心等艺术机构的艺术总监。中间艺术基金会下设“赵文量杨雨澍艺术中心“的学术委员和研究员。另外,于2017年加入策划实践小组孑孓社,以介于策展人与艺术家之间的身份和思考,将展览作为创作与实践的方法,成为三名小组成员之一。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