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重复:李婧个展

开幕时间:2022-02-19

开展时间:2022-01-22

结束时间:2022-02-27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创意广场B01

策展人:常培杰

主办单位:成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介绍


2022年伊始,成当代艺术空间荣幸地推出新年首展“重复:李婧个展“,此次展览邀请易英教授作为学术主持,由常培杰教授策划。展览以“重复”为题旨,意图在重复的劳作中,复现同一对象。

重复

李婧的近作以重复为题旨。她盯着同样的对象反复描画,意图在重复的劳作中,复现同一对象。然而,每一幅貌似重复之作,都以微妙差异宣告着重复之不可能。李婧想要重复的恰是此不可重复者——重复本身。李婧的作品,留下的是生活的印象,艺术的踪迹。这样一种西西弗斯式劳作,无疑蕴含着直面自身和艺术命运的勇气。

艺术活动离不开重复。艺术感是千百次创作后沉淀下来的内在经验。艺术的自觉亦是一条线在艺术家手下、眼中的显明。然而,艺术家若不去千百次地描画那条线,就无法真正看到那条线,亦无法感受到艺术本身。重复是真艺术的必由之路。现代艺术却陷入追求新奇的迷途。

新奇是通往欲望深渊的滑索。生活的底色是重复,现代生活的基调却是新奇。现代人拒绝重复,却陷入求新与厌倦反复交迭的永劫轮回之境。现代人是形而上的无家可归者。自觉之人,是能够安于重复的人。未来艺术,是在传统中得新生者。
重复,有朽者身上的伤口,每一眼看去,都是新的。

策展人:常培杰

调色板在绘画里边是一个充满偶然,甚至全然都是偶然的一个地方或者平面。严格来说,它不在绘画的视线之内,它与绘画的关系就像画室、画笔、画架、画布差不多。它是一个工具性的角色,在这里发生的是各种颜料的混合与调配,也随之产生了许多作为调配结果的色彩、色块、或者色斑。

这些被调配出来的色彩,马上就会被画家本人涂抹在(旁边)另外一个正规的画布或者画面上,在那里的一个被设定好的位置上(那块色彩或者色斑的平面位置也是被设定的,也就是说画家认定这个位置需要这块色彩)。无数块这样被反复确认后的色块与位置,按照某种秩序排列起来,就成为一个完整的画面,成为一件绘画作品。

在那个作为目标的画面上这块色彩是必然的,有目的的。而调色板上被调出来的色彩,在调色板上永远是一个偶然的存在。在绘画的过程中所有调配出来的色彩颜料,一般都是偶然和随机地排列在调色板上。应该说几乎没有画家会有意识、有目的地在意和安排调色板上的调配色彩的位置或者面积大小。调色板是一个前目的地,它是目的地之前为作为目的地的画面服务的。它自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一个桥梁,通往画面。调色板上虽然会拥有画面上的所有色彩,但它们在调色板上的存在没有目的。

自由绘画沿着抽象主义到抽象表现主义乃至极少主义,发展到观念艺术的今天,其实跟当代艺术一样,成为了一个怎么做都可以之后,怎么做都不可以的一个场域。绘画也就成为了一个怎么画都可以,同时又怎么画都不可以这样一个事情。因此西方在观念主义之后出现了白色绘画或者是黑色绘画,似乎只要往画布上涂颜料,怎么样都摆脱不了那个“怎么画都可以”的诅咒,失去了限制之后,动力也随之消失。除了表现虚无,表现什么都有问题,而表现虚无又不能以有目的的方法去表现。

画布之上成为了禁区,画布之前的调色板因为是目的地之外,也就不在禁忌之内。但是一旦画家的目光涉及了调色板,调色板的前意识世界也会随之崩溃。

——隋建国
2022年1月19日

心灵的距离——再谈李婧的画

版画讲究一个复数,在传统社会,版画的复数性就是一种大众媒介,视觉图像的批量生产。李婧的复数有版画的启示,但意义不一样。李婧是手工复制前在的图像,她称为重复,也就是把自己创作的抽象图像再画一遍。一个抽象的图像往往对应于心理的机制。在我们的心理世界,有一个预先存在的心理图像,它由童年的视觉记忆、成长经历的视觉环境和当下生活的景观世界的无意识影响所构成。那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尽管是心理的真实,却是一个纯粹的无功利的图像。我们自己创作的图像,则是模仿和规训的产物。我们假定这个图像是虚假的,不真实的。李婧创作的第一个抽象的图像,可能就是这种规则的图像。于是,她在这个图像的基础上,重新手工复制这个图像。她会发现,前在的图像是不可还原 的,尽管她是认真的复制。复制就是寻找,寻找那个在前在图像中失落的自我,寻找那个隐藏在心灵深处的真实的图像。复制就成为了创造,复制的图像与不可还原之间,是一个裂缝和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消除一点点规则,回归一点点自我,缩短一点点图像与心灵的距离。当然,复制是一个机器的概念,手工复制则是身体的语言,与心灵是相通的,所以李婧的复制或复数,是格外有意义的。

学术主持:易英

重复:探索未知的可能性

我的抽象绘画全部来自写生,写生一切偶然的“痕迹”。写生痕迹的过程,是将偶然的、不可控的痕迹变成可控的痕迹。然而,绘画过程中的种种偶然因素又在可控的痕迹中融入了不可控的因素。在“可控”与“不可控”之间转换的过程背后,还有一个预成图式。每当我感到我的作品与预成图式之间存在差异,就会重复再画一遍(它的整体或局部),不断地寻找“心灵的对应”。每一次重复,都是在探索理性与偶然之间的关系、景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种重复,有时是连续创作,有时则相隔几年,再现同一对象,产生了不同的画面效果。就像我小时候,看见海浪一次又一次拍打在沙滩,每次的浪花都不一样,而沙滩还是那个沙滩。最终,我发现,我的作品与预成图式之间永远不会达到永恒的一致,而重复的意义在于探索未知的可能性,重复的过程就是思辨的过程。

艺术家简介

李婧,1990年出生于辽宁大连,现工作生活于北京。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获学士学位。2016年在法国南特美术学院绘画工作室学习。2017年在法国阿维尼翁艺术学院学习艺术品保存与修复专业。201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9年至今博士在读。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