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的共舞于街中
开展时间:2022-02-26
结束时间:2022-03-31
展览地点:Gene弥金画廊外滩新空间
展览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四川中路200号312室
策展人:陈鋆尧
参展艺术家:卞少之、陈若璠、韩修智、李亭葳、刘劲祎、刘懿萱、于航
主办单位:Gene弥金画廊
Gene弥金画廊外滩新空间将于2月26日推出新空间开幕群展《热烈的共舞于街中》。展览由陈鋆尧策展,参展艺术家包括卞少之、陈若璠、韩修智、李亭葳、刘劲祎、刘懿萱、于航。展期自2022年2月26日至3月31日。
街道造就了我们,这一观点自1972年于展览“街道,一种共同生活的形式(The Street. A Form of Living Together)"1 中便得以体现,时至今日,前者已作为策展和公共文化发展中的经典范例被讨论,而作为共建社群和城市的基本单位,“街道”概念的引入,也在参与构建社区和社会的同时,为当代性的思考和创作提供了场域,使想法得以转化为行动,让不同的技能和知识作为生产工具被统一调配,进而促进了能够反映当代性的艺术话语集体的建立。而后疫情时代下我们对集体主义的重新思考,对个人和公共关系的再次探索,也伴随着艺术生产,让观念和想法得以进一步公开和发展。
Nicolas Bourriaud在《关系美学》2 中提出,更多的艺术实践被放置于整个人类关系和社会背景下,而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私人空间。街道以集体生产的方式联结个体、集体以及公共空间,展览亦探究如何在群展中建立一种新的逻辑,使艺术家个体与作为“街道”的展览之间形成张力,并与更广阔的城市环境产生联系。与此同时,五十年间一以贯之的社会性讨论之下,反映出的是当今对视觉图像的痴迷,“图像构筑我们的身份乃至世界”3。本次展览亦从图像转向的角度切入,对1972年经典的展览形式进行回溯,以艺术家、展览和机构作为公共生活和未来集体的代言人,构筑多层次和多元观的后现代思考。
时过境迁,个人与集体以及公共产生出一种新的暧昧关系,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空间政治观,也揭示着我们对于新的异化的抗争与兼容。此次展览主题借由艺术家刘劲祎的同名作品《热烈的共舞于街中》(其作品名亦源于Beyond于1987年发行的《昔日舞曲》中的歌词),透露出在逐步复苏的当下,个人与公共的“共舞”所传递的信心重建。同时,展览以浪漫主义视角聚焦“街道”这一概念,穿梭于地缘、媒介和线性时间之间,反应出映射于街道之中的个人经验、历史变迁和视觉文化。
关于策展人
陈鋆尧
Junyao Chen
1995年出生于山东,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和北京。20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媒体系,2020年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获得当代艺术策展硕士学位。他的策展实践和研究关注与城市化语境下的空间政治、数字媒体的公共性和公共环境中的数字人文景观。
关于艺术家
卞少之
Bian Shaozhi
1984年11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201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专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卞少之的作品主要依托于艺术家与生俱来的敏感与东方古典的修养,以冷静而又浪漫的笔触,探究可见与不可见之间存在的严肃而永恒。作品关注那些瞬间的、表面的绚烂之下,事物如何映射每个个体,以及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艺术家试图用看似最简单、最欢快、最明亮的方式,表达事物内在的崇高感以及对自然的敬畏。
陈若璠
Chen Ruofan
1996年生于湖北省。目前居住生活于伦敦,拥有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艺术硕士学位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荣誉学士学位。陈若璠是一位跨媒介艺术家,她的创作跨越了新媒介和传统媒介。艺术家近期的作品聚焦于当下科技时代人类情感的变化和流动,微妙地捕捉细微情感,并通过作品中自然和科技的结合表达出来。
韩修智
Han Xiuzhi
1987年出生于山东新泰。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韩修智近年的作品一直以生活环境为依据,反映个体生活与创作环境的变化而创作出不同状态的作品,他的作品带有自我记忆和感知的碰撞与重塑,将眼前所见与所引发的记忆片段和儿时乡愁集于一体,并在共鸣下产生图像表达。
李亭葳
Li Tingwei
1989年出生。2017年毕业于柏林艺术大学美术系自由艺术专业,获大师班学生称号。曾在纽约亨特学院硕士项目和同济大学就读,现工作生活于柏林。李亭葳用物体、图像和视频装置来组织当代生活话题,通过影、文字、网络视频、声音、平面符号,重现现代人不停追求的自我优化,关注被消费市场改变的自我意识和数码媒介对个人精神感受、行为的改变和异化。
刘劲祎
Liu Jinyi
1995年生于中国北京。是一名目前生活于纽约的艺术家。他2018年在马里兰艺术学院获 得学士学位(Maryland Institute College of Art), 研究生目前就读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纯艺专业 (School of visual art, MFA)。刘劲祎的作品是对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的玩味解读。关注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性冲突,以及文化冲 突背后相互对抗又相互依存的共存关系。艺术家认为,我们当前的信息环境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感知能力。图像、视频和图形嵌入并不断的 增生,迅速的占据了在线世界的每个角落,其数量似乎无穷无尽。“我从这个网络宇宙中收集图片。电子游戏、漫画、流行音乐和网络小说。我将它们作为一个象征 性的图像与我的绘画痕迹结合起来。用它们来制造一些充满误解但同时具有乐趣的对话和叙事。” 艺术家采用了生物学上有机结合的概念。他把源自不同文化的不同符号看成是生物细胞,并让它 们在他的画作中有机的结合,转化为全新的语言和叙事。
刘懿萱
Liu Yixuan
1988年生于吉林。2012年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15年研究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居北京。他的绘画看上去“保守”的特质造就了何种情绪,怀旧感看上去无可避免地出现在画中。带着说不清楚的偏执,而且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近作视角从物象过度到追求刻意感的人造景,围绕刻意的造景展开。观看习惯所造就的审美取向形成诸多观看“制式”,这在老画报、老照片等旧图像上显得朴素和清晰。用绘画手段刻意打破这些习惯往往显得徒劳。他更倾向对所谓“制式”进行集体戏仿,做出可能的偏离,获得一定程度异样感。旧时风格物与人都表现出不合时宜的优雅,是认真的闲适。与怀旧大概率的伤感相比,他情愿绘画带有轻微享乐倾向,从而实现“不深刻”的表达,这是一种朴素的常态。就像逛公园,散步并不是为了顿悟。
于航
Yu Hang
1987年生于吉林,肄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现居住和工作于上海。艺术家近期作品一改早期因使用深色而形成的类壁画的视觉效果,转而大量施以明黄、亮粉、天蓝等极高饱和度的颜色。这些明亮绚丽色彩的对撞不仅赋予作品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感,而且象征着一种主观的对抗。同时,于航对笔触的运用也愈发成熟。本次展览中,他通过方向各异、疏密不同的笔触,巧妙地织就了独特的空间,空间中有蕴含着层叠多变的维度,有充满矛盾却又柔软的内心世界,也有悬崖边花瓣随风起舞的奇幻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