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的回溯
开展时间:2022-08-28
结束时间:2022-10-08
展览地点:赛麟空间
展览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85弄2号
参展艺术家:李姝睿 /鞠婷 / 张伟 / 彭勇
主办单位:赛麟空间
有限的回溯
在中国当代抽象绘画的接力棒被 1980 年代出生的一波艺术家接过时,当代抽象的面貌也为之一变。从这批艺术家作品的整体观感而言,较之前一代相对“粗放”风格的抽象绘画(此处的“粗放”是一个中性词),1980 年代出生的抽象艺术家们的作品体现出一种趋于“集约”式的精致感。
这一趋势的出现其实并不难理解,抽象绘画本身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相对晚近的创作方向,追溯目前活跃在当代抽象艺术领域的上辈艺术家的轨迹,他们也要到1990 年代以后,才开始进入艺术史记录者和书写者的视野。也就是说,从吴冠中提出艺术的形式问题到 1990 年代之间的十年左右,乃至于再到世纪之交的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范围内,中国当代艺术一直热烈讨论和试图解决的都是社会学层面的议题,期间虽然不乏有艺术家一直在坚持抽象绘画,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就未能受到过多的关注。也就是说,专注于形式和媒介探索的当代抽象绘画,直到进入 21 世纪,才开始频繁地进入观察者和研究者的视野。
在这一背景下,关于当代抽象绘画形式课题的研究更多地被 1980 年代艺术家的师长辈们所涉足,他们的课题线索可以连接到吴冠中,再扩展到吴大羽、赵无极、朱德群等人的创作实践。也就是说,在这条线索上的艺术家们很多还是在致力于解决中西方绘画语言的交融和创新,这一是中国美术现代性进程中关于形式的经典课题。从这一角度看,丁乙和陈文骥的抽象绘画显然是走在他们这一代人的前列。进入 2010 年以后,随着 1980 一代艺术家陆续进入当代抽象领域,他们面对的当代艺术境况出现了新变化:一是当代创作中社会学议题所占权重的进一步下降;二是抽象绘画的形式课题已被前一代艺术家涉足较深;三是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材料的当代性”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价值判断的当代性”,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新出口。基于此,关于媒介材料的研究,并以之推导而出的类似极少主义风格及其变体的创作趋势就影响到很多 1980 一代抽象艺术家的创作面貌。
这一趋势的出现,终于在 2014、2015 年前后引起了当代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先后有多家机构举办了相关大型展览予以讨论,并在理论界引发了不小的反响。甚至有批评家指出,这种带有极少主义特征、明显精致化的创作是市场因素对当代艺术过分干预的结果。这种论调难免有失偏颇,如果我们按照上述中国当代抽象发展的历史脉络来看,1980 一代的抽象艺术家在 2010 年以后进入集约与精致化的创作,何尝不是中国当代抽象艺术自律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次展览邀请的四位艺术家,均出生于 1980 年代,并长期在北京坚持抽象艺术创作。他(她)们进入当代艺术的语境和各自发展的轨迹,基本与上述论及的历史线索相符。四位艺术家基于不同创作初衷,介入抽象绘画,从 2010 年至今十年左右,又分别在各自原有的作品面貌上持续推进,不断延伸,成为从那个时代走来,仍旧活跃于当下的“少数派”。行文至此,这些艺术家对于创作材料的研究、对于工具性能的把控,乃至于在作品中由触感、温度和情绪共同营造的集约式的精致都不再重要。一阵浪沙淘尽后的坚持,成为艺术家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品质。本次展览的初衷在于提供一个有限回溯的视角,梗概地论述 1980 一代抽象艺术家的时代境遇和艺术史成因,并通过四位艺术家近期的作品,切片式地透视这批抽象艺术家的当下状态。
石冠哲8月18日于上海
关于艺术家
李姝睿
1981 年生于重庆。
2004 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大理。
鞠婷
1983 年生于中国山东。
2007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2013 年获硕士学位。现工作和生活在北京。
张伟
1984 年出生于河南平顶山。
2005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10 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第三工作室,2014 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彭勇
1984 生于湖南邵阳。
2009 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2014 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同年教于天津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