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出走” ——媒介、形式与愿景
开展时间:2022-10-01
结束时间:2022-12-19
展览地点:千渡长江美术馆
展览地址:太原市杏花岭区凯旋街89号
策展人:祝羽捷
参展艺术家:尹秀珍、周力、翟永明、刘佳玉、李维伊、马秋莎、孙一钿、王韫琛、王维思、杨圆圆、杨熹、周褐褐
主办单位:千渡长江美术馆
未来出走
新的形式语言探索与应用,让艺术创作无论在实质还是观念感知及隐喻层面都变的不确定。《未来出走》是关于12位艺术家艺术语言、形态的个案研究,是一次对当下艺术典型的呈现与拓展。12位女性艺术家创作迂回于绘画、雕塑、影像、媒体探索之中,展出作品探讨主题包括:身份、感知、现实、数字技术及她们之间的交叉融合。
“出走”曾是我们对易卜生经典戏剧题目的挪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离开,而是一种跳脱于刻板偏见的走出,也是对全新坐标的探索——女性艺术家在艺术史的书写上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艺术家作为“出走”的主体,将向观众提供感受艺术形态及想象的可能,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出走形式藩篱,就要从精神层面和感知层面做到真正的独立和脱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种独立与超越。
本次展览试图勾勒当下利用传统及新兴技术媒介基于中国女性艺术家视角观照下世界的可能性。在语言探索之中体现当下价值及未来挑战。正如50年前罗莎琳德·克劳斯所说:“如今对绘画(当下我们可以指代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来说,最紧迫的问题不是要理解其客观特征,如材料表面的平面性,而是要理解其具体的处理方式,并使其成为一套新的惯例源头。”
假“出走”之名,艺术家们自由释放想象和创造,通过创作获得对于未来的先验,召唤超越自己的各种可能性。
策展人简介
CURATOR PROFILE
祝羽捷 TuTuZhu | 策展人 作家
复旦大学艺术哲学博士候选人,策划艺术展览《隐喻与凝视》《予她同行》,策划、制作艺术播客《艺术折叠》等。毕业于中央圣马丁学院艺术评论与策展专业,曾出版《万物皆有欢喜处》《世界从不寂静》《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等多部文艺书籍,并翻译文艺及艺术评论作品包括《哗众取宠》《文艺复兴人》《简洁如照片》。
艺术家简介
ARTIST PROFILE
尹秀珍 Yin Xiuzhen | 艺术家
1963年生于中国北京,现生活和工作在北京。
作为1990年代初以来中国行为与装置艺术的领军人物,尹秀珍探索了全球化浪潮和地方传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个人历史和集体体验的相互渗透。她的作品作为丰富的文化记忆库,捕捉了二十世纪后期至今中国发生的变化,展现了艺术家通过巧妙的手法将各种日常用品雕塑化的能力,其中最为突出的方式便是缝纫和瓷器铸造。尹秀珍所使用的日常物品,由于其与无数个体的身体和日常生活的接近,得以充当某种记忆载体。利用这种材料——尤其是穿过的衣服——的感性力量,她的艺术记录了那些常常被遗忘在国家历史之外的集体经历,同时指出了令人不安的、相互联系的全球现象:极速的城市化、不受控制的环境破坏、以及全球化如何消除多元性。
尹秀珍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活跃的姿态参与到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多个重要节点性展览及事件中,作品广泛展出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及艺术机构,其中包括2012年在荷兰格罗尼根博物馆与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馆举办了中期回顾性大型个展,2010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艺术家个案“项目92”等,以及海外最大规模的中国当代艺术巡回展《蜕变与突破——中国新艺术展》(1995-1998年)、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大型群展《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2017年),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07年)和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2019)等。2014年,费顿出版社著名的“当代艺术家”系列丛书为尹秀珍出版专著,这也是既草间弥生之后的第二位入选的亚洲女性艺术家。她的作品被全球重要博物馆及艺术机构收藏,如:荷兰格罗宁根博物馆、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宫博物馆、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丹麦ARoS奥胡斯艺术博物馆、日本森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K11艺术基金会、香港M+美术馆等等。
周力 Zhou Li | 艺术家
1991年毕业于中国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95-2003年,生活和工作于法国。
曾任深圳画院客座画家、深圳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深圳机场艺术顾问,在2015年被聘为中山大学艺术文化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抽象与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2013年至今,受聘于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2015年至今,深圳OCAT欢乐海岸展区盒子艺术空间艺术总监;2017年至今,顺德华侨城盒子美术馆艺术总监;2019年至今,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主任,坪山美术馆学术委员。
翟永明 Zhai Yongming | 艺术家 诗人
1955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81年开始发表诗作。1984年其组诗《女人》以独特奇诡的语言与惊世骇俗的女性立场震撼文坛。1998年于成都开设“白夜”酒吧文化沙龙,策划举办了一系列文学、艺术及民间影像活动。其代表作品有《女人》、《在一切玫瑰之上》、《纽约,纽约以西》等诗歌、散文集10多部。
2005年入选“中国魅力50人”,2010年入选“中国十佳女诗人”。2007年获“中坤国际诗歌奖·A奖”;2011年获意大利Ceppo Pistoia国际文学奖 ,该奖评委会主席称翟永明为“当今国际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刘佳玉 Liu Jiayu | 艺术家
1990年出生于中国辽宁
2014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同年组建刘佳玉工作室,致力于对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实践与研究。
大自然中自然的反射性促使她的创作一直在试图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多重关系,探究人们所持有观察自然的各种视角,探索数据源作为本质线索成为物件网络中的交流节点在不同的场域间互相穿梭,遭遇,排斥,渗透与融合。在不断更新的媒介下,使用装置作为输送与反馈的端口进行对虚拟场域与现实世界的探讨,通过空间的拼贴与置换从而引起观众的行为反应与情感共鸣,这使得她的创作本身永远处于人们的“再创作”中。
2017年与2018年她曾入围Lumen digital art艺术奖以及Aesthetica art 艺术奖,2020年福布斯中国U30,乐活GWP100.她的装置和影片在国际上被报道于CCTV-9,ITN N2K,Inhabitat,Dezeen,VICE,Arduino,Designboom,Fubiz,Global times等。作品多次参展于V&A,Watersman Art Centre , Helen Hamlyn Centre ,约克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K11艺术中心等,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伦敦艺术节,广州三年展,成都双年展,伦敦动态艺术博览会,伦敦设计节以及伦敦时装周等。
李维伊 Li Weiyi | 策展人 艺术家 设计师
李维伊是一位艺术家 weiyi.li
设计师 weiyiandfriends.com
策展人 bigbadgallery.com
出版人 re-publication.com
杂货店主 currently-available.com
她同时生活和工作在以上五个网页链接里。
2016 – 2020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设计工程博士
2009 – 2012 耶鲁大学,平面设计硕士
2005 – 2009 同济大学,艺术设计学士
马秋莎 Ma Qiusha | 艺术家
1982年出生于北京,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毕业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电子综合艺术专业艺术,获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她的个展曾在英国Middlesbrough Institute of Modern Art 、OCAT西安、北京公社、曼切斯特华人艺术中心、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泰康空间举行。
她的作品曾于德国戴姆勒当代艺术中心、洛杉矶郡美术馆、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芝加哥大学斯玛特艺术博物馆、成都麓湖·A4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chi K11美术馆、香港Para/ Site、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德国卡尔斯鲁尔艺术与媒体中心、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加州橘郡美术馆、土耳其Borusan Contemporary、佛罗里达坦帕艺术博物馆、佛罗里达圣彼得斯堡美术馆、荷兰格罗宁根美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美国休斯顿当代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纽约International Studio & Curatorial Program、俾尔根国际艺术基金会、挪威斯塔万格美术馆等多处展出。
马秋莎曾被提名“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2019)、“皮埃尔·于贝尔奖”(2014)及“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2017、2013)。
孙一钿 Sun Yitian | 艺术家
1991年生于中国浙江,201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并于2018年年获得同系硕士学位,现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她的作品涉及绘画、装置、行为、时装跨界。她的作品以「物」为切口又暗喻背后的劳动与生产,揭示超消费主义和男权社会的内在机制。孙一钿的作品通常以照片写实的方式来审视诱惑和恐惧,二者之间的秘密,日益脆弱的联系,以及雕塑性的 「物质」,共同构成了她的创作主题。
孙一钿曾入选2019年亚洲福布斯30岁以下杰出青年。她的作品曾在德国柏林狮子宫、澳门艺术博物馆等主要机构展出,并被上海Longlati基金会、 北京X美术馆、北京木木美术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南京四方美术馆、 日照潇美术馆、杭州天目里美术馆和悉尼白兔美术馆等著名机构收藏。目前,柏林的Esther Shipper画廊和北京的松美术馆也正在展出她的作品。
王韫琛 Caison Wang | 艺术家
毕业美国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作品曾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深圳LA VIE物质生活艺术空间、芝加哥ARC画廊、美国当代艺术与数字博览会Contemporary Digital Art Fair by New Art Academy、深圳坪山美术馆、湖北省图书馆、南京晓书馆等海内外美术馆及艺术机构展出,2019年上海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Swatch Art Peace Hotel受邀驻地艺术家,曾任年美国亚特兰大MINT Gallery策展人,受邀纽约艺术时尚杂志Black Book Media专题采访等活动。
王韫琛的作品习惯运用上帝视觉,通过绘画、雕塑、3D建模等手法构建出全新的视觉符号、图式和角色,擅长捕捉信仰、社会现象、哲学等无定形而流动的话题。自2015年起,他在美国学习与生活时期的装置作品开始探索全球化进程、东西方当代信仰、等级制度与亚裔身份等主题。近年,他更关注当下新消费主义的元宇宙现象,及性别身份、心理价值和信仰的世俗化现象。这些作品延续了艺术家在美国创作时期的视觉风格,在平面与虚拟空间中创造了独特、强烈的视觉语言。
图片
王维思 Li Weiyi | 艺术家
1988年出生于中国四川,现工作生活于中国重庆、成都
201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取得学士学位
201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取得硕士学位
其作品获得过多项奖项,包括:《iArt青年艺术计划:城市·人的维度》三等奖(2018)、第三届王式廓奖暨今日中国当代艺术家提名展入围奖、首届钓鱼城新媒体艺术节主竞赛单元新锐导演奖(2017)。巨人杯独立宣言今日美术馆当代大学生艺术展铜奖(2011)、北京电影学院第十一届动画学院奖最佳实验短片奖(2011)。
曾举办双个展:思想的路径—关于两代艺术家关系的案例双个展(2014,重庆)。还曾参加过国内外多个展览:2019艺术合肥·当代艺术季“解药”实验影像艺术展(2019,合肥)、《ISTART ART 童年的秘密》(2019,成都)、《爱的艺术》全球影像艺术大展(2019,重庆)、第四届华盛顿华语电影节(2018,美国)、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7(2018,北京)、平昌冬奥会媒体艺术项目(2018,韩国)、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艺术家影像特别策划单元(2017,成都)、原乡——肯普腾:“艺术之夜”双年展主题展(2017,德国)、乌兰巴托华语短片电影展(2016,蒙古)、亚洲媒体艺术节(2015,韩国)、第十届上海双年展城市客厅主题展(2015,上海)、中国“城市边缘”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2013,深圳)等。
杨圆圆 Luka Yang | 艺术家 导演
1989年生于中国北京,是一名视觉艺术家与电影导演,她通过影像、摄影、艺术家书与表演等多种媒介叙事。她于2013年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并获摄影本科学位。作品曾展出于CHAT六厂(香港)、外滩美术馆(上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时代美术馆(广州)、时代艺术中心(德国)、华美艺术协会456画廊(美国)、Art in General(美国)、乌拉圭当代艺术中心(乌拉圭)、木木美术馆(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金鹰美术馆(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OCAT(北京、上海、深圳)、AIKE(上海)、Modern Art Base(上海)、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上海)等。
杨圆圆曾获ART POWER年度艺术发现大奖(2019);亚洲文化协会奖助金(2017);新锐摄影奖提名(2016);华宇青年奖提名(2016);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作者书奖(2015);Magenta基金会Flash Forward摄影奖(2013);三影堂特尼基金奖(2012)。
她的短片电影《相爱的柯比与史蒂芬》入围多部国际电影节包括美国亚特兰大电影节、卡姆登国际电影节、亚美国际电影节、台湾国际女性影展等,并于2021年发表在《纽约客》。她的首部长片《女人世界》在海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并在平遥国际电影展、Doc Edge纪录片节、CNEX华人纪录片提案大会、山一国际女性影展等节展的产业单元取得奖项与好评,该影片将于2023年面世。
杨熹 Yang Xi | 艺术家
2014年硕士毕业于伦敦大学,Goldsmiths学院,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创作主要以雕塑为主,作品来源于个人行为或感知的狭缝中产生的记忆、情感等感性的世界,以直觉来捕捉和归纳抽象的形态。主要关注当下人类与大自然所创造与演变的事物与事件的发展生态,通过重新想象定义历史、生态乃至日常,以及每天的⺴络、现实生活等经验积累,在细小的体验中捕捉出有意向的场景、形态、材料,并收集、叠加、再处理,进行再语境化创作,给雕塑提供一种新的生成逻辑以及再生态的可能性,并在消解雕塑时间性的同时,在空间中寻找成立的瞬间,创造一种新的有效观看途径。
周褐褐 Hoho Zhou | 艺术家
中国艺术家,作品包括雕塑、装置、影像、服装等。
关注立体、真实、可触摸的未知物体。脑海中愈是触碰更多的未知,就愈发想要完整呈现出内心世界。借用《三体》里的一句话:“感受高维空间感是一场灵魂的洗礼,在那一刻,像自由、开放、深远、无限这类概念突然都有了全新的含义。”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有的手法、 所有的作品、所有的展览都是“器”,犹如最初的母体。一直希望实物的作品能在绵延的时间与空间展示力量的多样,进入创生的不同阶段,引发情感与思考,在一个微小的层面上呈现只可意会的未知。
勇气自心中诞生,转变成持续外化的光与暗,就像时空的涨落与波动,生命流进流出的过程。
公众开放时间:
2022年10月1日 9:00
-END-
·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进入美术馆区域须出示健康码及行程卡,如14天内有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行程卡带星标*),必须出示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及健康码绿码方可进馆参观
· 观众须全程佩戴口罩,排队和观展时请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避免聚集;入馆前须接受体温测量,如有体温异常(≥37.3℃),或有咳嗽、气促等异常现象的观众谢绝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