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杨佴旻——二十一世纪中国画新作展

开展时间:2022-10-16

结束时间:2022-11-15

展览地点:朵云轩艺术中心A区1、2、4号厅

展览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天钥桥路1188号A区

策展人:周旭君

参展艺术家:杨佴旻

主办单位:朵云轩集团

协办单位:上海文化总会有限公司、新恒基集团

艺术总监:郑名川

承办方:朵云轩艺术中心、朵云画廊

展览介绍


策展人寄语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出自周易49卦革卦,象辞。大意形容品德高尚或才华横溢的人,主动而积极快速的发生新的变化,并产生华美灿烂的结果。

杨佴旻是中国画实力派画家,有着非常敏锐的时代意识,不满足于传统水墨的当代局限性,而从色彩出发多年,孜孜不倦致力于中国画的变革,因为其独一无二的中国画色彩成就,被学术界誉为中国“色魔”,继林风眠、吴冠中后融合中西又一人。特别是2019年以来,巨变的世界格局和新冠疫情给敏感的艺术家带来了新的影响。在时代变局中,杨佴旻在绘画技法上进行新的突破:用更加细微融合色彩的笔触描绘物象或图像,创作出斑驳朦胧的独特视觉语言,不仅和优雅美丽的“豹纹”略有相似,更体现出艺术家调和中西的才华和革新中国画的勇气。杨佴旻将中国绘画放到了世界绘画的版图上,与这个时代产生强烈的共鸣。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创始馆长周旭君

杨佴旻

杨佴旻,中国曲阳人,艺术家、诗人、荣誉爵士,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文学博士。1995年赴东瀛,在名古屋、世界多地生活与创作。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校董、新水墨画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西班牙康普顿斯大学跨文化研究教授,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当代人类文化学研究所自由研究员,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顾问,河北大学新中国画研究中心主任等;曾任日本东洋美术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名古屋艺术潮实施委员会委员、国际企划委员长等;

2003年获首届哥伦比亚世界绘画贡献奖(美国),2010年吴作人艺术奖·造型艺术奖提名艺术家,2014年胡润艺术榜上榜艺术家、胡润艺术榜在世少壮派国宝艺术家,2017年中国诗歌榜十大艺术家诗人,2018年获荣誉爵士十字勋章(法国),2019年获法国沃尔维克市荣誉市民,2020年胡润艺术榜上榜艺术家,第六届中国当代诗歌奖贡献奖,2021年获首届“第一坊金逸奖”提名奖等;

杨佴旻在世界多地举办个展,曾获得多种专业奖项,水墨画作品被梵蒂冈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巴黎市当代艺术库等收藏。著有画册、学术专著、诗集。

现居北京与东京。

名家点评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刘伟冬:论及当下现代水墨中的色彩,有一位画家是不可回避的,他就是杨佴旻。可以这样说,对色彩在传统水墨现代化中的价值很少有人像他那样认识深刻。他一贯主张色彩革命,而且始终认为他的选择应该成为时代的选择。这种与强大的传统水墨阵容叫板的姿态注定会让他成为这个江湖中的独行者。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邵大箴:杨佴旻是在宣纸上,是在保持笔墨写意特性的基础上,大胆运用色彩,他在革新中国传统绘画方面是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他在艺术上的成功,会对我们全面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传统有启发性的意义。这也是杨佴旻创新绘画的价值所在。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李小山:杨佴旻的作品中具有使人着迷的技法表达,这种表达已经炉火纯青。利用宣纸的特质,水性颜料的功能,描绘现代生活、情境,同时创造出与油画对等的视觉效果,甚至在某些方面补充和添加了油画所不能的东西——那些在自由烘染的墨痕里闪现的色彩之光,那些极为细腻而又厚重的笔触之间,那些灵活而又稳定的形态之中,无一不加深观赏者对宣纸和水性颜料的好感。这是一种完整的感受,也是杨佴旻的梦想。

中央美术学院原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谭平:在杨佴旻的画面中,我没有发现有多少墨色,也没有发现原来中国画的线条。他对结构、透视、色彩等方面的运用,也不完全按照西方的原则来做。我觉得他作品最重要的是——他艺术的表达非常的准确,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其画面带有一种独特性,无论把它放在西方,还是东方的绘画领域内,都能让人一眼认出来,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讲是不容易做到的,这可能是我们作为一个艺术家一生的追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最重要一点就是选择最佳的方式。他的人生经历丰富,艺术表达也是非常准确,具有很强的冲击力。

法国路易-圣莱克艺术与历史博物馆馆长 Caroline Oliveira:观看杨佴旻的画作,让人情不自禁地陷入沉思,并联想到西方的一些名画,例如,纳比画派的作品。二者在色彩的运用、笔触的连接和变换、形状以及构图等方面有着微妙的共通之处。广阔的空间、山水画(它被认为是中国画中的高贵类型)以及大自然的静默(中国人称之为“宁静的自然”)赋予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杨佴旻的笔下呈现出一派宁静的景象,就像是对这个世界的诗意思考。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郎绍君:传统水墨画并不拒绝对外来艺术的借鉴与吸收。但吸收、借鉴以及风格面貌的改变不是被取代与取消。林风眠的彩墨改变了面貌,杨佴旻的彩墨画也改变了面貌,但都不是对水墨传统的取代与取消。有人坚持要把水墨画当作一种艺术方式而不是一种传统,作为一家之言和一种做法,是应得到尊重的,但我不赞成把这种观念和作法绝对化——宣称唯它才是“现代”、才有“现代人文关怀”之类的权力话语。既然水墨画已经多元,就应该让它们自由发展、自由竞争。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陶咏白:看到杨佴旻的画那么恬静、优雅、温馨,那么美,兼有西画的格体和中国绘画的神韵,在中西艺术的交融中,做得那么完美,完全颠覆了对中国画审美视觉经验。从他的艺术中看到希望。杨佴旻很成功地把色彩和水墨融合在一起,在宣纸上发展出了无限的可能性和表现性。杨佴旻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一套全面、系统的色彩水墨技法。他在宣纸上做出的这些成就,是中国以前没有的,这带有一种超越性。

中国画学会会长、中国美协国画艺委会主任田黎明:杨佴旻的作品体现出了中国文化向内看,同时又借助于外而诉诸于内的一种精神上的传达。尤其是他在色彩的这种精微感,把中国画的色彩与西方色彩的一些元素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他独特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对当今这个时代来讲非常清晰、非常鲜明,具有一种优美又宏大的精神。

中国美术史博士、索邦大学艺术学位、重要的艺术史家,曾任法国国立人类学博物馆馆长、荣誉馆长 Christophe COMENTALE:杨佴旻还认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现代化社会,绘画怎么能一直固守在古人的黑白水墨世界里呢?只因为它以“墨”为名吗?如果水墨画家不敢或者不去尝试彩色,那是他的个人选择,和水墨画的材料无关。在宣纸上创作的同仁们,请为你的作品添加上颜色吧,这会令画面更具魅力!” 这些观点显示出,杨佴旻长期深入的艺术探索和反思赋予了他广阔明晰的视野,令他敏锐地抓住了未来艺术发展的理论突破和创新方向。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