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记
开展时间:2022-11-05
结束时间:2022-12-17
展览地点:红树林画廊
展览地址:中国深圳,深圳湾1号广场南二期110号
策展人:贺潇
参展艺术家:李姝睿、杨光南、张雪瑞
主办单位:红树林画廊
红树林画廊荣幸呈现群展“余生记”,此次展览由独立策展人贺潇策划,邀请国内三位优秀艺术家——李姝睿、杨光南、张雪瑞呈现最新创作。展览将于2022年11月5日至12月17日期间展出。
展览“余生记”受到19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批评家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创作的短篇小说《大漩涡底余生记》(A Descent into the Maelstrom)的启发,故事讲述了一位水手在航海过程中不幸被卷入有名的莫斯柯叶大漩涡,并在惊心动魄中死里逃生的经过。小说中采用的倒叙、多重视角等文学手段被挪用到本次展览中,而三位艺术家的创作在这一脉络下,所记录的是不同个体在特殊时刻对于自然、城市与生活中的日常所进行的深度剖析与转译。
张雪瑞在抽象绘画中展现出对色彩的高度敏感——一种紧密与自身感知体系的融合,而“光点”般的跳色打破着人们观看的惯性,让意识的跳跃成为“出逃”的可能。杨光南的参展作品通过对空间进行干预的方式呈现,不仅延续了自其所受到的传统雕塑语言的训练,更利用轻巧且坚韧的艺术语言风格,借助镶嵌、折叠、积累、拼贴等方式阐释城市空间中日常化的切身体验。而李姝睿以对绘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元素——光与色彩的研究——去发现此刻,个体在时代环境下的需求与精神状态,同时也并未忽视让作品与广义的集体意识形态相关联。
文学作品打造了一个需借助想象而达到的极致境遇,大漩涡裹挟着主人公坠向深渊,而人类求生的本能和勇气却又令其极尽所能逃出生天。艺术亦不是一条通途,在混杂的局面与布满荆棘的路上,艺术家又何尝不是在巨大的外力前、在嘈杂的环境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突破,本次展览正想以“小记”的形式记录下属于她们的“余生”。
贺潇/文
策展人
贺 潇
独立策展人,艺术写作者,资深艺术类翻译。毕业于麦吉尔大学美术史专业,她曾任职于亚洲艺术文献库中国大陆研究员和艺术论坛中文网编辑。她近期的研究和写作方向关注媒介更替时代下的艺术创作与观看。她长期为诸多国内和国际知名艺术刊物供稿,其中包括ARTFORUM, Art-Ba-Ba, Flash Art, 艺术界, Art Review Asia, Yishu,等。2021年3月,她在上海天线空间策划了群展《众妙之家》。
艺术家
李姝睿,1981年出生于中国重庆。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中国北京和大理。
研究“光”和“色彩”的本体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是李姝睿艺术实践的核心。艺术家坚信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里,“光”和“色彩”的运用都能反映、记录和塑造时代中个体需求和精神状态,更与广义的集体意识形态相关联。近年来,艺术家发展出更综合性的工作方法系统,并从切身的生命经验出发,以极具个人化的绘画方式及其延伸实践,探讨绘画本体边界及光与色彩的功能性、社会性、政治性等。
杨光南,1980年出生于中国河北。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2009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生活、工作于中国北京。
杨光南从传统的雕塑语言入手,并涉足装置、影像等媒介。她对自己的日常化切身体会进行推究和演绎,转化为具有动人力量的艺术形式。这些作品关乎渺小个体在都市化空间中的镶嵌法则、时间与边界、空间与维度、及复杂的群体性精神空间架构的研究。她的作品看似随感而发、信手拈来,但在所有作品中都散发着一种独有的细腻而尖锐、刚硬、强韧的意识,以此形成她强烈的个人特质。
张雪瑞,1979年出生于中国山西。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中国北京。
在张雪瑞的绘画中,观者可以看到两个基本因素——格子和色彩。张雪瑞抽象绘画的公式,似可于一眼之间阅尽——使用有序网格,并于每个单元内填充逐渐变化的色彩。在这些明显的视觉元素(颜色和网格)背后,埋存着艺术家对空间概念的内在理解,以及一种线性(时间性)的体验。她的织物现成品创作也与其抽象绘画互相契合,共同构成了她的艺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