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花还没有名字
开展时间:2022-12-03
结束时间:2023-04-09
展览地点:上海玻璃博物馆,H5临展厅
展览地址:上海市宝山区长江西路685号
策展人:阳昕
参展艺术家:杜蒙、黄季、李松林、 慕晨扬、覃钰玲、谢文蒂
主办单位:上海玻璃博物馆
“未定义”的一切
上海玻璃博物馆荣幸地宣布将于2022年12月3日至2023年4月9日举办展览《我的花还没有名字》,邀请杜蒙、黄季、李松林、慕晨扬、覃钰玲以及谢文蒂六位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对主题“我的花还没有名字”以博喻的手法进行阐释,重新引发业界、观众对于国内新生代玻璃艺术的关注,并强有力地为观者展现更多玻璃艺术的可能性、创造性和突破性。同时,在此次展览中还特别设立了委任创作单元。上海玻璃博物馆有幸携手康宁公司,为青年艺术家们提供了特别赞助和创作材料,以“未定义”为命题,利用康宁公司废弃的材料或产品,启发观者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并鼓励艺术家在探索不确定的过程中,打破边界,不再自我设限,以自己对当下社会的洞悉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为观众带来⽿⽬⼀新、引发共鸣和思考的作品。
我们正存在⼀个急速巨变的世界中,不确定的、含混的、迷茫的……这些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常态。“未知”,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状态。面对“未知”,我们又当如何自处?在这样的“不确定”之中如何抓取转瞬即逝的思想灵光,是值得纪念的,是极富时代性的。这份珍贵的敏感和真诚是在这个变革世界中的“心锚”。当我们对这个世界还能持续发问的时候,就证明我们依然保有好奇和激情,保有野蛮生长的力量,还能继续向前。
任何科学研究的前提之一是“分类”,但没有“分类”是因为对事物依然有疑问,能带来更多的探究。灵魂之花是无法被定义,无法被归类的,思想的自由是没有界限的。策展人将展览取名为“我的花还没有名字”,希望艺术家突破传统材料的边界禁锢,寻找新的可能,表达艺术家的个体思绪以及对于自我、关系和世界本质的探索。
参展的六位艺术家,有着丰富的玻璃创作经验和多面的个人生活经历。玻璃,只是他们选择创作的主要媒材之一。我们高兴地看到,在这六位艺术家的作品中同时融合了包括陶瓷、塑料、3D打印、编织、影像以及行为等多种艺术媒介。此刻,玻璃材料更像是一种隐喻,能够找到某种诠释世界的路径。艺术家们创造性地运用玻璃,用对自己存在的理解和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将个人的感性融入作品,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提出个性的观点,作品值得在当下被分享和探讨。玻璃的创作,让他们集中精力,将他们的艺术实践和生活融合,为他们认识这个世界提供参考。
纵览这六位艺术家的作品和个??格,有?种贯穿其中的诗意和灵性,鲜活又充满能量。他们作为时代中的一员,对周遭感觉敏锐,能快速察觉到时代的变化,那是先于语言的感觉。他们以一种凝视的态度、跳脱常识的思考方式,带着一探究竟的精神,用自己的作品给出各自批判式的主张。
面对“不确定”
在展览的准备过程中,艺术家们受到准备周期、废弃原材料、合作群展模式等限制,为特定场地创作作品。在充满变化的现实情况下,这一切都是全新的创作体验过程。当作品和场所连结,本来平凡的空间就发生了质变,拥有了个性,最终获得的是独一无二的展览呈现。
当代艺术的精神正是在于因地而生、在地创作,对时代有着诚实、敏锐的反馈。艺术家们被赋予了极大的信任和创作自由。上海玻璃博物馆和康宁公司对于艺术家提出的任何要求给出了无条件的大力支持,正是因为对艺术家们的认可和重视。他们不只是创作艺术,而是创造“现在”,同时找到与过去的连结,和面对未来的勇气。
艺术家介绍
杜蒙(b.1986)2008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2013年毕业于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玻璃专业,并作为驻地艺术家留校,目前工作和生活在北京。杜蒙始终关注对记忆的保存与记录,以免它们随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凭借能够从故事中提取意义的天生敏感性,杜蒙展现记忆衰变的过程,呈现它们如何从潜意识里缓慢消失,变为纪念记忆本身的一种方式。她将速写和插画手法融入到对玻璃的表层处理及图像制作工艺之中,并加入来自个体经验的现成品,以此再现她不愿丢失的,来自特定时空之下的乡愁跟记忆。
黄季(b.1995)2017年本科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2019年获得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多伦多和上海,为南京艺术学院客座讲师。黄季的艺术创作呈现多元的面貌,展示了他融合东西方文化背景的特色,在理念和制作过程中打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一直在探索不同媒介与玻璃之间的关系,作品带给观众对于玻璃充满想象的独特思考空间。
李松林(b.1993)2014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8年硕士毕业于罗德岛设计学院。目前工作、生活于四川成都。创作材料与方式涉猎但不局限于玻璃工艺、陶瓷工艺、木工艺、金属工艺、模具制造、雕塑、绘画、行为艺术、多媒体影像、电影动画创作、书籍制作、诗歌、室内外装置及社会介入项目等。创作思考方向定位为生命、死亡、孤独、幸福感、人类独特性等人性话题,但一直未曾固定。
慕晨扬(b.1990)2013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实验设计系,2019年研究生毕业于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大学美国国家工艺系玻璃艺术专业。目前工作、生活于北京。慕晨扬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玻璃与声音”,围绕玻璃、形状和声音的关系来展开,包括如何用形状来解构、重构声音,以及如何将声音可视化等。她将个人经验与感官、高敏感人格特征、安静的力量和声音的学术研究联系起来,融合对玻璃、声音和互动的兴趣,从视觉和听觉的交叉感受来思考情感与情绪。
覃钰玲(b.1993)2020年毕业于日本多摩美术大学,目前工作、生活于景德镇。覃钰玲的创作涵盖玻璃、蜡烛、水泥等综合材料装置,并于行为、摄影、录像等媒介上有所尝试。作品表现了她对自己当时所处境遇的思考与反馈,创作源起常常来自生活中微小处。2021年成立了玻璃工作室“东海龙宫人间办事处”,并开始独立运行该工作室。
谢文蒂(b.1989)2012年研究生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陶瓷与玻璃系,2010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玻璃造型艺术专业。现生活工作于深圳/东莞。她以玻璃作为主要媒介进行雕塑、装置、公共艺术、绘画等创作。自2019年起,谢文蒂个人还发起了公共艺术项目“遇见流浪猫:一幅画交换一个故事”,该项目持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