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蜉蝣
开展时间:2023-03-04
结束时间:2023-05-07
展览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一展厅
展览地址: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主办单位:龙美术馆(西岸馆)
龙美术馆(西岸馆)将于2023年3月4日至5月7日呈现展览“张晓刚:蜉蝣”,首次集中展示艺术家近三年来的绘画新作。
张晓刚的艺术经历及作品已成为当代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个案之一,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社会 - 文化转型的亲历与见证者,他以沉潜敏锐的观察力和哲思的节制,为时代之经过与未来造影,其意象取自个体与集体、私人与公共、想象与回忆的交汇处,并渐次加以重塑,将数代人的历史经验刻写入一种图像寓言,并赋予其真切的情感力量和当下意义。
此次展览将带来张晓刚包括纸上油画、布面油画、装置和绘画手稿在内的逾五十件作品,以期呈现艺术家对绘画可能性的开掘工作及其持续力度,以及作为时代潮汐中的个体,对于当下生存状态的审视和回应。
展览将以全新创作序列“蜉蝣日记”作为展示和叙事主线。延续2018年纽约个展以来对纸上油画的探索方向,张晓刚充分发掘了纸这个他最熟悉也是最能产生情感关联的媒介所蕴含的表现潜能。纸所提供的高度造型自由及其文化属性,使艺术家得以深潜入图绘与书写、与线刻的交界地带,将形象、痕迹和叙事整合进同一个内在性的空间 。
“蜉蝣日记”每一帧作品都经过手撕纸张再行拼合、穿刺、刻写和浸染等复杂程序,这些有意味的动作在某种程度上延宕了本欲穿透纸面的目光,纸于是不再仅是绘画所依托的、意义近乎透明的底版,而在凸显其物质性与象征意味,及其自身作为媒介的历史同时,化身为某种对书写痕迹的“增补”和对画面叙事的现实延展。
“蜉蝣日记”的独特体裁、连续与回旋的结构、内心独白的表达形式,以及它所呈现的、真实与想象在记忆空间中的戏剧冲突,在张晓刚早期代表作品,创作于1984年的纸本系列《黑白之间的幽灵》中即已展现端倪。在这组由十六幅铅笔素描组成的系列中,年轻的艺术家将患病住院期间的日常所见变为画面上幻影之间的对话,“以一种奇特的清醒来描绘他们转瞬即逝的对存在的坚持”(乔纳森·费恩伯格)。这两组相隔近四十年的创作将同时在展览中呈现,它们形成的呼应与对话同艺术家的生命道路互为经纬。
展览另一重心是布面油画“舞台”系列和“光”系列,与纸上作品形成尺幅对比和内容呼应。《舞台:城堡3号》接续和发展了2008年前后张晓刚以非现实风景为主体的创作序列,以长达6米的画幅容纳来自神话、臆想、虚构和现实的局部线索,重现流逝的时间在人类内心投下的,穹顶一般的轮廓。
艺术家自述自己在创作中的角色更接近一个建筑师, 试图用不同的局部搭建一个舱形的空间,以模拟出某种史诗般的恢宏与荒诞无序角落的共存,去回应一个当代的寓言。
在以“光”为主题的全新序列中,张晓刚准确地捕捉到这个时代作用于个体心理的意象,并以简括、坚定和凝练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
对于今天的画家来说,坚持从事绘画意味着必须同时面对历史前卫(及其延迟效应)和表征危机的双重挑战:在一个为膜拜“新”的迷思和图像恋物所垄断的当下,绘画的意义或许只能通过画家在每一次实践中的自我追问和节制,对画面感觉逻辑及其概念装置的反复重启来证成。作为一名当代的画家,张晓刚坚持以绘画这个相对“传统”的媒介,来勘察和呈现当代时间(temporality)的差异与共在、断裂与互渗、困窘与潜能。他以特有的细腻和准确,为我们描绘出折叠在最平凡个体中的心理图像与记忆图景。
如展览标题“蜉蝣”所暗示,艺术家将短暂的人生视作茫茫历史中转瞬即逝的一刻。然而长夜之中,这些渺小的个体存在依然可以从艺术之光中得到温暖慰藉与生命意义。如此看来,我们可以把张晓刚的工作理解为一种用绘画来表达和保留人的经验、故事与情感的持续努力,他的创作邀请着观众重新学习观看,并通过观看重新获得同内心世界以及逝去往昔的连接,再度抵达真实和鲜活。在他所创造的绘画的平面上,无数真实生命得以持续地投注、敞开、流连和彼此看见。
关 于 艺 术 家
张晓刚,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
自九十年代始,张晓刚运用冷峻内敛及白日梦般的艺术风格传达出具有时代特征的集体心理记忆与情绪。这种对社会、集体、个人以及家庭、血缘的悖谬式的呈现和模拟是一种从艺术、情感以及人生的角度出发的再演绎,具有强烈的当代意义,是当代艺术所蕴世故的中国情境的最佳体现。
其作品曾参加包括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获圣保罗双年展铜奖,1994年)、光州双年展、澳洲亚太三年展、上海双年展等一系列国内外的重要群展,并在全球多个美术馆及重要机构举办个展。作品被英国泰特当代美术馆、法国蓬皮杜现代美术馆、德国历史博物馆、纽约MOMA、昆士兰美术馆、日本德岛现代美术馆、上海美术馆、龙美术馆等国内外多家美术馆及重要机构收藏。
关 于 策 展 人
李佳
李佳,独立策展人,写作者。近年策划“转角见!——当下青年艺术奖2022”(当下艺术空间,北京,2022) “汲物之思”(金鹰美术馆,南京,2021)、“故乡:海波和他的北方”(坪山美术馆,深圳,2020)、“饥饿地理”(泰康空间,北京,2019)、 “制性造别”(泰康空间,北京2018)、“漂流”(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北京,2018)以及“日光亭”系列展览等。她于2017年获第一届Hyundai Blue Prize创意能量奖,于2021年获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奖助金(ACC Fellowship)。
李佳是《艺术论坛 Artforum》《LEAP艺术界》等刊物的长期撰稿人,艺术评论亦发表于《ArtAsiaPacific》《Flash Art》《YISHU》等刊物。她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获法学及经济学双学士,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获美术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