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杰:爱之河谷
开展时间:2023-12-02
结束时间:2024-01-16
展览地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香港中环空间
展览地址:香港皇后大道中80號H Queen's10樓
策展人:莫妮卡·德玛黛、杨天歌
参展艺术家:王忠杰
主办单位: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荣幸宣布,将于2023年12月2日下午3点在香港中环空间举办艺术家王忠杰最新个展“爱之河谷”,展出艺术家的二十余件绘画作品。本次展览由莫妮卡·德玛黛(Monica Dematté)、杨天歌共同策划。
关于王忠杰的作品
人类能了解的关于生命与死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包容性,从一开始就是王忠杰作品中一再重复的重要命题。历经了许多艰难困苦,王忠杰获得了个人的成熟、深刻的自觉意识与内心的自由,造就了一种能够恰当表达画家心境变化的语言来顺应心灵的历练过程。
追溯到本世纪最初十年,王忠杰的作品以其创新的张力和质感使我们耳目一新,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其色彩和非同寻常的命题选择,完全不同于当时中国艺术界流俗的选择。在这些“形象”绘画里,时而浓重又时而强烈的色调总是以非同寻常的方式变化着。引人注目的作品能够引起观众感同身受和理性共鸣。
王忠杰是自学成才的画家,与毕业于美术学院的同行相比,他一开始就在表达上无拘无束,没有学院的限制和规则的约束。对艺术史的深入了解和敏感的心灵促使他不断地尝试绘画媒介无穷的可能性,他以极端个性的方式完善绘画技巧,似乎对外界的压力毫不在乎。
在最初的作品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一段姑且定义为“形而上”的时期。在此期间,关于存在的诸多命题都被归并在某种净化和去物质化的探索中,这一方面使作品更加抽象(直线或曲线勾画的块面、近似几何图形的人物、门和不知内容的神秘容器),另一方面通过重复出现的动物形式如公鸡、狗或狼、猴子等符号使作品更具强烈的象征意义。
王忠杰与绘画的亲密且独特的关系是某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一笔划都是磨练和感悟的内心经验的外露结果,继而引导他进一步地简化画面的外观效果,将色彩的变化凝聚在多色的画框里,来围绕和界定纯粹是光的内部“虚空”,表现为一种颤动的质感引入更深层的精神现实,延伸和超越观察者能感受的外在个别形式。艺术家在十几年内重复和完善的这些作品,喻指和溯源了初始状态的生命能量。
最近的作品,那些最近两三年的画作,视觉上是对前期组画的综述与再现,也是王忠杰对于存在命题坚持不懈深入探索、并应用到绘画表现的结果。光的颤抖与神秘象征选题相互配合,使绘画显得空灵飘渺和充满联想──柔软圆润的女性形象蜷缩着身躯,马匹四脚朝天扬起蹄子,还有屡次出现的骷髅,以及痛苦地张开大口的狗/狼,和形象庄重的公鸡,它们都悬浮在超越自然亮度的几何形底色上。在绘画技术面上,王忠杰利用造型和形象物的模糊边界线互相渗透的微妙过程,展示出他数十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技术的熟练与准确,导致他创造了一个超越现实世界、甚至超越画布界面的世界。我们甚至可以说,王忠杰的绘画是一面生命存在的镜子,首先,它超越了人类有限的感官视觉,同时它展示了一个没有时间和没有空间的深层存在(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永恒象征与无限的符号频繁出现的原因),即纯粹的能量和光。简言之,就是包容生命的一切:因为它也包含死亡。
王忠杰以其生命存在的感受、熟炼的技术,通过绘画,带给我们他内心感悟的真实。
莫妮卡·德玛黛
写于云南怒江丙中洛旅次
2023年10月26日
翻译:祁玉乐
校正:林铨居
关于艺术家
王忠杰 ,1972年生于河南郑州,现工作生活于河南登封。
他的近期个展包括:“王忠杰:神曲”(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22);“从无来处:王忠杰个展”(美成空间,深圳,中国,2022);“2016-9-28~2019-2-24:王忠杰”(魔金石空间,北京,中国,2019);“不可思议:王忠杰个展”(利索内美术馆,意大利,2018);“乌云天空”(Spazio Kn,特伦托,意大利,2017);“王忠杰”(魔金石空间,北京,中国,2016);“要有光”(莫空间,郑州,中国,2016);“乌云天空”(维戈洛· 瓦塔罗教堂,维戈洛·瓦塔罗,意大利,2014);“乌云天空”(一个艺术/视界艺术中心,上海,中国,2013);“潜行者和他的影子”(魔金石空间,北京,中国,2012);“乌云天空”(以索罗十七画廊,维罗纳,意大利,2012);“乌云天空”(巴拉卡诺,博洛尼亚,意大利,2012)等。
他参加的群展包括:“窗凝:原乐何在”(十点睡觉艺术空间,北京,中国,2023);“晦暗里,身体循光深潜”(北丘当代美术馆,南京,中国,2022);“好事自然来”(美成空间,深圳,中国,2021);“爱神之泪”(林大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20);北京当代艺术展(北京,中国,2018);“中国绘画的新视角”(Primae Noctis,卢加诺,瑞士,2017);“在乌托邦与敌托邦之间”(Massimo De Carlo,香港,中国,2017);香港巴塞尔艺术展(香港,中国,2017);香港巴塞尔艺术展(香港,中国,2016);“超过物——艺术家纪念毛利子·朱弗洛伊德先生”(博洛尼亚美术学院,意大利,2015);“超过物——艺术家纪念毛利子·朱弗洛伊德先生”(莫空间,新密,中国,2014);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中国,2014)等。
关于策展人
莫妮卡·德玛黛 (Monica Dematté),自由撰稿人、作家、策展人。1962年出生于意大利特伦托城。在特伦托G.Prati高中文科部毕业后, 在博罗尼亚大学艺术、音乐及戏剧学院(D.A.M.S)以满分成绩获得艺术史学士学位,并取得意大利 高等艺术教师资格。1986年来到中国,1988年参加黄山会议,1988-1989年在广州美术学院研究中国艺术史和艺术评论。在热那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1989年至1994年间的中国当代艺术》。1990年、1991年、1992年制作三部以中国当代艺术为题的纪录片。1996-1997年期间,任新加坡美术馆策展人。曾于博罗尼亚大学东方语言系和威尼斯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中国文化与艺术。1999年和2001年两次参与威尼斯双年展的工作,并为展览画册撰写系列评论文章。自1994年起在独立策划中国以及国外艺术家的展览。2008年,出版评论中国艺术家的专著《艺术——各自为战的运动, 亲历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这本书被称为“第一本西方女性批评家评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文集”。2010年,完成《成为莫妮卡》的纪录片,该片主要记录了莫妮卡亲临中国当代艺术的演变,以及在这三十年里所经历的中国各个时期的社会事件、社会运动、社会变革。2014年莫妮卡在中国担任艺术总监的空间“莫空间”设立在河南新密,她认为在欧洲很多国家的艺术空间都在偏僻的乡下,艺术空间最好的地方应该是在深山里,那样更贴近自然。
杨天歌 ,策展人、写作者。北丘当代美术馆顾问策展人。他曾于云美术馆、69ARTCAMPUS、北丘当代美术馆、户尔空间、歌德学院、中间美术馆等地策划“兴之所至”“多少次呵,我离开了我日常的生活”“晦暗里,身体循光深潜”“合作,为了污染,不为完善”“佛系青年:冷漠与共”“海面之下是火山”等展览。他是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墨缘:艺术史研究与写作资助计划”中国当代艺术写作方向的首届获奖学者。他长期关注二十世纪中国本土与国际当代艺术,并在近期的研究中聚焦于人文地理视角下的身体、身份认同与民族形式建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