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政:欲言即止
开展时间:2024-03-15
结束时间:2024-04-27
展览地点:MAYAO
展览地址:香港上环荷李活道233号201室
参展艺术家:李勇政
主办单位:MAYAO
MAYAO欣然宣布将于2024年3月15日至4月27日呈现中国艺术家李勇政首次香港个展:欲言即止。届时MAYAO主展厅及地面橱窗空间MY-Project将共同展出李勇政的绘画、影像、及装置作品,讲述艺术家对当下的世界人性与自由意志表达的诗意追问,其中大量新作此前从未对外展出,诚邀各界贵宾莅临观展!
李勇政善于使用多种媒介与形式进行创作,其作品中常涉及对记忆、历史、权力等主题的关注,严肃提问的同时提供开放式解读,而非某种观点立场的宣言;
如果说李勇政的装置及影像作品是他对弘大社会议题的回应,那绘画则不仅是承上启下的续集,更是跳脱的感性表达,展现了他鲜为人知的、更私人化的一面。
不同于以往灰暗孤寂的、沉重尖锐的对抗感,他的绘画作品色彩丰富而灵动,充满想像力与希望,是记忆、情欲、无意识的杂揉,甚至有一种柔软的松弛感跃然纸上,意味着他对自我探索的回归。正是这种“他者”与“本我”之间的反覆流动,让艺术家不至于沦为某种声音的附庸,恰恰呼应了此次展览的主题“欲言即止”。
和很多在八九十年代度过青春期的那代人一样,李勇政的性格不仅“有劲儿”,更有一种精确冷静,自然地带有社会观察者的特质:经历过匮乏的物质条件,但在更自由的哲学、艺术舆论环境中塑造了人格和对世界的看法。
80年代的新艺术思潮在中国各地开始兴起。即便在四川边远小城巴中,青年们也参与到新艺术思潮之中。李勇政也正是从此时开始接触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以及其他现代思想著作。这成为了他最初的哲学启蒙;同时他也受到北岛、顾城等老一代朦胧派诗人的影响,仰慕他们敢于批判、追求自由的精神,这在那个年代具有突破性,也深刻地影响了李勇政今后的艺术创作。
策展人在与他的沟通中发现,直到今天李勇政也保持着对哲学的热情,尤其关注以福柯、德里达、鲍德里亚等为代表的法国批判学者,对思想家们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因此也不难理解李勇政在90年代初的创作中,充斥着对西方表现主义和观念艺术的选择与致敬。
李勇政的生活经验丰富,不仅在艺术领域有所耕耘,也投身于中国这三十年的经济变革浪潮之中。和当年很多艺术生一样,大学毕业之后他选择下海经商,几年内就获得了几乎决定命运的成功,这段经历让他对中国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体验和不一样视角。
可贵的是,在商界的生涯中他也从未放弃过艺术家的信念,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李勇政总是沉浸到创作之中去。2008年之后他从绘画逐渐转向装置与影像的创作,也告别了商界,以全职艺术家的身份重新出道。
在持续多年的艺术思考中,他将目光锁定在具有边疆意义的中国西北“边境”地区,从地域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现象和日常生活的思考,以具体的符号化的“边境”的 能指,带出人们思考一种物理的边境与社会中意识的边境之间的关系的所指。
“盐”则是李勇政艺术创作中另一个重要元素,源自于他年幼生活记忆。在物质匮乏时期,盐是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之一,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因此他早期的创作常以盐作为媒介,如《盐的冈仁波切》《死亡,我多年的梦想》等等,将盐与想表达的人与事关联起来。
其重要社会实验同样影响深远, 李勇政自己历时十年创作的画作,以切割、秘密交换的方式,被群体湮没(《秘密交换》,2014-2015);《传递一块砖》是一部完全在行动互联网中创作和传播的作品, 代表了微博时代的互联网精神,在中国当代艺术界是开创性的,具有重要的艺术史意义。
@艺术评论家及史学家吕澎:
“李勇政是一位善于用综合材料和多种艺术形式,严肃探讨社会话题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没有过多地修饰和点缀,往往直截了当地向观众展示自己的观点,准确清晰且一目了然,这是一种稀缺的艺术品质。而他对个体与集体,多种群之间文化差异与问题的观察,也向我们呈现了,那些不太被主流社会和媒体关注到的场景。李勇政的可贵之处在于,他通过西方艺术——政治的切口,闯入了中国当下的感性之中,这种感性整体的蕴藏在生存图景的基底层面。”
@法国策展人及作家David Rosenberg:
李勇政是一位呈现大地荒芜空间的艺术家。他远离人群,在工作室的四面墙外汲取灵感。这让他的表达非常独特,与大城市艺术家们制定的准则格格不入,在大城市中,人类对自身的关注已经达到了饱和的地步。李勇政的身上混合了炼金术、萨满教和实践主义。看他的作品,有时会让人想到博伊斯和他的死兔子,佐里欧和他的五角星,库奈里斯和他的煤气灶,陈箴和他的“社会调查”,还有弗朗西斯·埃利斯和他放在墨西哥城街头的冰块。像这些艺术家一样,他认为各种天然材质具有一种象征性、启发性的力量;像他们一样,他找到了材质的各种属性与意识的各种属性产生共鸣的方式。就像博伊斯选择了毛毡和蜂蜜,李勇政选择了喜马拉雅盐和蜡,这两种材质是他手法的核心。
生于四川巴中,现生活工作于成都,于1994 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而后亦于四川大学进修社会学。其创作类型包括装置艺术、影像、行为艺术、油画等。李勇政在其创作当中,无论是行为艺术、装置、影像、绘画 或长期互动性艺术作品,他都努力地从底层经验出发,保持一种很清晰的角度,即对人性等等的关注。他的创作方式含蓄且诗化。
李勇政的作品曾受邀参加多个重要美术馆、机构的展览或大型学术展览,主要个展包括:“盐酸氟西汀”成都当代影像馆,“边境”,成都麓山美术馆(2021);“红色墟,现实域” 李勇政作品,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关 渡美术馆(2018);“你好”李勇政个展,成都当代美术馆(2017);“死亡,我多年的梦想”,天津泰达艺术博物馆馆(2015)。李勇政的经典作品「宴请」获得日本福冈ADAA亚洲数位艺术大奖,美国法哥电影节实验影像荣誉奖等多项国际奖项。已出版作品集《是的,今天-作为生活的艺术》(义大利里佐利出版社)、《李勇政2011-2017》(台湾木兰文化出版社)。其作品收藏于澳洲白兔美术馆,白兔艺术基金会,美国波尔州立大学美术馆,上海昊美术馆,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等机构。
艺术顾问、独立策展人,工作生活于香港。曾就职于英国老牌拍卖行邦瀚斯亚洲区,亦曾为知名亚洲藏家打理艺廊及其位于香港半山的私人美术馆空间。毕业于英国诺丁汉大学媒体传播学系,辅修法语,而后于香港城市大学获得创意媒体及策展硕士学位,Sarah对香港、中国大陆及法国现当代艺术界有专业认知,持续关注空间实践、社会性、性别政治、及文化认同的跨语境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