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石至莹:东方故事集

开展时间:2024-03-22

结束时间:2024-06-16

展览地点:余德耀美术馆

展览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北京东路99号205-206A室

策展人:沈奇岚

参展艺术家:石至莹

主办单位:余德耀美术馆

展览介绍


2024年3月22日至2024年6月16日,余德耀美术馆将举办中国艺术家石至莹的大型个展“ 东方故事集 ”( Stones and Stories )。本次展览由余德耀美术馆策划并与艺术家紧密合作,特邀沈奇岚博士策展,王青(本义建筑)担任展陈设计,集中呈现石至莹创作于2010年至2024年间的约50幅绘画作品,试图梳理艺术家在这一阶段中的实践路径。同时,展览的生成也探索了一种新的创造展览的可能,在艺术家、策展人、展陈设计师与美术馆互相激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是一次“创作型”的展览。

自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与研究生毕业后,石至莹便进入上海油画雕塑院,成为一名职业画家。在多年的油画创作过程中,对绘画本体和绘画语言的探索始终是艺术家关注的核心问题。她擅于从东西方绘画史中汲取绘画技法的灵感,通过色彩、肌理、笔触等油画语言捕捉中国画所讲求的气韵生动以及内在的呼吸逻辑。无论是早期作品中以单色笔触描绘的海、沙、草,或是近期创作中色彩更加丰富的石头、造像、山水等题材,她都在师法自然的基础上,以精炼的语言描绘物形,表现物性。

对于石至莹而言,绘画的本质并非制造图像,绘画有肉身,有触感,也有物性。如同作家以文字为工具转译所见所得,她的绘画是对世界的触摸与感知的微妙“转译”,也是她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无限的笔触建构起无限的海洋和石头,这些源自现实的物成为故事的载体和媒介,皆是无穷,将自我与世界一次次重新连接起来。

展览将通过七个故事呈现石至莹对线条、色形、重量、造像与物性的探索和理解,她邀请观众一同进入“线条的故事”、“色形的故事”、“重量的故事”、“物性的故事”、“玻璃球游戏”和“化城喻”。石至莹笔下的世界与灵光,可以从任何一幅画开始,从任何一块石头进入。在叙事与非叙事之间,在虚和实之间,在心灵与想象之间,观众将会收获属于自己的东方故事展览的展陈设计也呼应着主题,是第七个故事。在深度结合作品脉络与美术馆空间风格的基础上,展陈设计师王青将观展的动线设计成为一个正方循环往复的闭环,不预设观看的先后顺序;围绕主厅中间圆环状的空间向外放射散落的座椅,如同阵阵涟漪,邀请观众进入故事中,感受石至莹的绘画之道和本次展览的化城之法。

正如展览名所示,此次展览的策划灵感源自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东方故事集》。在其中一则写于1936年的故事里,一位画家沉浸于自己的绘画世界,甚至超越生死,最后“消失在蓝天般的海洋里”。石至莹钟爱这个故事的结尾——虚实变幻之间,结局在现实意义中的沉重借这位画家所描绘的虚幻海洋完成了一次举重若轻的逃逸。石至莹受此启发,在2024年初筹备展览期间完成了两张小尺幅的画作《天蓝色的海》和《海2》。它们延续了艺术家绘画实践中对“显现”与“消隐”两者相互转化的持续思考,同时也与这篇故事产生了某种有趣的呼应。她再次重访十几年前就已开启的主题,在不断自我叩问与尝试的过程中,寻求新的绘画的可能。如策展人沈奇岚的解语,“这是东方故事集的最迷人处,也是石至莹孜孜以求的艺术:是应无所住又心生万象,是物我两忘,一苇渡江。”

关于艺术家 石至莹

1979年生于上海,2005年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硕士毕业后,任职于上海油画雕塑院,现在上海居住与工作。

石至莹以她近似单色笔触的广延的场景,比如海、沙、草等为人熟知。她试图用绘画语言表现事物的存在状态。在石至莹的绘画实践中,“显现”与“消隐”的互相转化被特别强调:水体、岩石、容器、造像、珠子的质感和体量通过绘画性的笔触呈现,物体的形状却并不坚实,而是经由独自成立的线条、笔触和颜料传达内在的呼吸逻辑,在与视觉经验的相互作用中建立起感性又稳定的结构。艺术家以流畅、富有观察力的绘画体现出事物生成与消解带来的瞬时性,捕捉了在事物、绘画平面和状态感受之间发生的极其缓慢但持续进行的转变。

石至莹的主要个展包括:“乐乐”,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上海,2023年;“石至莹”,空白空间,北京,2022年;“石至莹:化城喻”,德玉堂,上海,2022年;“石至莹”,橘郡美术馆,洛杉矶,2017年;等等。近期群展包括:“时间引力—2023成都双年展”,成都市天府美术馆、成都市当代艺术馆,成都,2023年;往来之迹,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洛杉矶,2021年;“客人的到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9年;等等。她的作品被各大艺术机构收藏,包括: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洛杉矶橘郡美术馆、中华艺术宫、成都市美术馆、新南威尔士艺术博拉馆、复星基金会、余德耀基金会、刘海粟美术馆、Cc基金会、白兔美术馆、Puzzuti收藏、天目里美术馆、X美术馆等等。

关于策展人 沈奇岚博士

艺术评论家,策展人,文化学者,作家。于德国明斯特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沈奇岚的写作与策展富有诗性,并创造文学、艺术和哲学的独特对话。曾任《艺术世界》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出版社艺术主编。现任《书城》杂志编委,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她是中国新一代文化学者和策展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她与国内外艺术机构策划有多个富有国际影响力的展览和论坛项目。近年来策划的展览包括“时间的裂缝”、“A.R.Penck: 暗喻会否成真?”、“包豪斯课堂”、“暗蚀”、“重整|德国艺术立场”、“中国骄傲——把当代作为方法”、“万物有灵且美”、“贾蔼力:莽原”、“感性对话”、“再生”、“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世迹”、“万物皆相见”、“知觉的森林”、“旷野的风”、“梦与叶”,上海双年展国际论坛“回环”系列,“我们的未来The Futures”系列国际论坛等。她也担任了“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艺术家此在”等国际展览的顾问。

2020年,她担任了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发现奖提名人与策展人。2022年,她担任了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的艺术顾问及策展人,青年艺术100展览主理人计划2022年度策展导师。2023年她策展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大师影像展《幻想的诗学》。

沈奇岚为多家国际艺术媒体和艺术机构撰写专栏和画册文章,包括FT中文网、《信睿周报》、《生活》月刊、Noblesse、artnet与上海博物馆、上海龙美术馆、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澳大利亚当代艺术馆、意大利Skira出版社等。2021年沈奇岚与ELLE合作了富有影响力的艺术音频节目《艺术治愈生活》。2022年,她与碧云美术馆合作了《Write it!写下来》文学播客。2023年她担任国际艺术杂志《art now》客座主编,并共同发起了富有影响力的 “亚洲对话”文化项目。

关于展陈设计师 王青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学专业硕士,上海本义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主持建筑师。曾在香港大学建筑学院上海学习中心教授城市主义建筑理论课程,参与了汤姆梅恩的“复合城市行为”的翻译和编译工作。

本义建筑是一家以建筑设计为主的多领域的小型设计事务所。本义建筑致力于用设计来解决问题,相信设计思维能优化和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事务所创始人的艺术教育背景和建筑学专业教育背景,使得本义建筑不光关注建筑设计本身,还对建筑设计延伸之外的艺术、展览等一系列相关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相关实践。本义建筑获得2022年Architizer A+Awards最佳文化设计公司特别奖。

王青的主要展陈设计作品有第十二届上海双年展展场设计,“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展场设计,第一届和第二届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展场设计, “好奇无界” 米奇艺术展展场设计等。其他作品包括:东画廊室内设计,上海崇明岛前哨村民宿及咖啡馆改造,前哨湾当代艺术中心建筑室内改造,右行艺术空间建筑室内改造等。2021年,他联合策展了“出发去江南”古建筑展览。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