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黎朗:第三时间

开展时间:2024-04-21

结束时间:2024-07-28

展览地点: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三楼6展厅

展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南路387号

策展人:王璜生

参展艺术家:黎朗

主办单位: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协办单位:千高原艺术空间

展览介绍


2024年4月21日至7月28日,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将呈现展览“黎朗:第三时间”,展览由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学术委员会主席王璜生担任策展人,将展出艺术家黎朗六个系列作品,是对艺术家创作生涯较全面的阶段性的总结与回顾。作为一位以视觉表达与思考的观念艺术家,黎朗的影像作品利用摄影获得的图像来呈现和现实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对历史、记忆和社会的交错的探索。

展览前言

王璜生

黎朗是一位以视觉表达与思考的观念艺术家,之所以说他是“以视觉思考”,即他执着于视觉的认知与表达来探问生命、历史、社会的问题,而这样的探问与质疑归结于一个抽象的观念性的“时间”,在他的艺术经历与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与“时间”交集的线索,若即若离地与空间、与个人、与情感、与错觉、与现实等等构成一种观念性表达,引发我们对相关问题的重新感知与思考。他的这种混杂着公共时间与个人时间,指向于穿越、模糊、混合的个人与公共、现实与非现实、历史与记忆,交集着情感与思辨、观念与超越的时间表达,我将之称为“第三时间”。

在黎朗较早的作品 《彝人》 (1995-2003年),我们看到的是“时间”与“空间”的错位引发的思考。在这里,一种凝固的时间的力量,在灰沉沉的大山浓雾中,古老的远离文明世界的族群,安静地近乎凝固地生活在一片安静的大山之中,然而,外面来的文明新技术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好奇与新鲜,激发着人内心原有的欲望,这样,在黎朗《彝人》系列作品,呈现的不仅是时间与空间的错位,更是精神与欲望的错位,引发着一种视觉感知的凝重思考。

《彝人》系列作品(左右滑动查看)

《30219天》 (2010-2014年)则是以身体的方式感知与表达时间与情感,感知与记忆的问题。他在每幅与父亲相关的肖像、身体、物件、物象等图像中,以书写“父亲”生命的30219天的数字行为过程,重构与父亲之间的记忆、情感,甚至是肌肤的触感知觉的“时间”关系。其实,在这样的行为过程和图像中,黎朗在《30219天》系列作品创作过程中,安安静静的用纤细的铅笔写上这30219天的数字,这是一个慢慢静静的时间过程,在这安静慢长的时间过程中,用手,手的书写,用笔尖轻轻的触摸着“父亲”,重新感知着“父亲”,将曾经的记忆、遗憾、未知、情感等等沁漫在这样的过程这样的图像之中。

《30219天》系列作品(左右滑动查看)

记忆的起点是怎样的?当一个人随着时间的“长大”,他开始感知、认识这个世界,那个世界给他留下的最初的记忆是什么?艺术家的黎朗用收集到的那个年代的照片,虚构了一个“真实”的视觉认知的 “1974年” ,在这里,个人的视觉记忆与一个时代大的历史背景的图像相叠合,钩沉出一些个人与时代的事件,这既是一个时代的感情与记忆,更是对历史的一种思考、反思,构成了穿越在个人与时代之间的另一种时间维度,跨越了虚构与真实、回忆与疑虑、感怀与重思。

以摄影为媒介和方法出身的黎朗,却不断地转化着“摄影”介质手法,介入当代艺术的方法与观念,思考与拓展摄影、影像、观念的边界,以理性的执着尝试着种种超越与挑战。从 《四人冲》 (2005年)到 《某年某月某日》 (2018年),对时间、光圈、快门,以及构图、影调、成像等摄影因素有意识地弱化甚至屏蔽,而用固定的光圈、速度、机位对运动中的时间空间进行“无意识”的记录,这样,摄影的成像及美学元素已经变得并不重要,而让我们面对与感知的是一种流动的“时间”,让我们思索时间的问题,思索时间之于空间,之于一个快速变化着是时代,究竟我们的眼睛在这快速变化着的时代看到的是什么?在轰隆隆的快速飞驰的列车窗外,一切都快速地一闪而过,我们看到和捕捉到了外面的“真实”了吗?

《某年某月某日天》系列作品(左右滑动查看)

对社会、现实、生命政治、边缘群体等的思考与追问,越来越强烈的体现在这位曾经在“南方报系”工作的艺术家创作方式中,在那栋南方系传媒的大楼上,曾经面对周边的城中村的拆迁改造,以及在这样的环境现实中进进出出所带入的感触与思考,弱势群体、个人权利、管控治理、经济效益、静默日常、新年献词等等,黎朗交叉着摄影、绘画、文字、影像等的作品 《杨箕村》 (2011—2022年)在这样的环境与现实背景底下追问着实现的种种问题。

《杨箕村》系列作品(左右滑动查看)

其实,我们对艺术家作品的解读,往往会着迷甚至惊讶于他的工作方法与观念及技术路径,对于黎朗作品来讲,更是如此,尤其是他对于一个不可触摸的“时间”的表达与追问。黎朗有一种突出的工作方式,就是以“时间”的介入来感知和表达“时间”,以多元丰富综合的“量”来追踪、触摸“时间”的痕迹与温度。《30219天》中日期数字书写的累积,凝固的静态图像与无有——有无的动态影像等,“时间”与“量”使得我们对于“时间”“生命”“情感”的分量和温度有着更深的体会;《1974》《某年某月某日》及《杨箕村》等,时间、记忆、感怀、思考等等,在丰富的图像、多元的声音、文字、动态、静态、展示的物件、材料、观看方式等综合的“量”的交叉中,体现着艺术家纷繁复杂、理性感性的对于时间生命的表现与思考。

这种超越于生命、生存、记忆、感知与观念的丰富性,混合公共与个人,重构历史与记忆,叠加现实与非现实的复合性,正是黎朗“第三时间”所提出与探讨的深刻问题,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无法辨别真实与虚构的魔幻现实语境里,黎朗创作中使用的纪实、虚构、叠加等手法和观念,是对当前时空关系的超越,并通过“第三时间”达到社会批判思考的目的。


关于策展人

About Curator

王璜生 | Wang Huangsheng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学术委员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美协策展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德国海德堡大学特聘教授等。曾任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总统“骑士勋章”,“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中国艺术权力榜”“年度策展人奖”“年度艺术贡献奖”等。

关于艺术家

About Artist

黎朗 | Li Lang

黎朗,出生并生活于四川成都。他的影像作品利用摄影获得的图像来呈现和现实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对历史、记忆和社会的交错的探索。黎朗的作品曾获得过中国连州国际摄影节刺点摄影奖(2019)/美国琼斯母亲国际报道摄影最高奖The Motherjones Medal of Excellence(1998)。作品曾被收藏的机构:美国旧金山现代美术馆、中国上海美术馆、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国广东美术馆、中国麓湖·A4 美术馆、成都当代影像馆、澳大利亚悉尼白兔美术馆等。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