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黑夜落在草原上

开幕时间:2024-06-01 15:00

开展时间:2024-06-01

结束时间:2024-06-30

展览地点:仚東堂

展览地址:北京市顺义区裕丰路1号同里市集B1

策展人:詹默

参展艺术家:常亮\韩健\邱林贵\王锐\袁娜

主办单位:仚東堂

展览介绍


我一直认为白天最辉煌,直到我看见非白天展示的一切 / 我一直认为这个星球足够了,直到无数别的星球跳出来如此静默地围绕我。

——惠特曼《草原之夜》

惠特曼在《草原之夜》中的诗句提醒我们,白昼的辉煌并不是一切,我们的世界远比表面所见复杂而深邃。这一哲思与当代艺术家们在面对社会危机时的反思产生共鸣。

传统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家曾一度将“非人类”世界视为无灵的“他者”,艺术发展也反映了这一观念。例如,17世纪荷兰风景画家们将自然视为可控的对象,力求逼真再现自然。这种态度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然而,随着现代主义的兴起,艺术家们开始挑战这一观念,重构人与自然、人与非人类世界的关系。

本次展览以“黑夜”为主题,隐喻当今社会中的种种危机:全球疫情的蔓延导致公共卫生系统的崩溃和经济衰退;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和森林大火使全球变暖的速度加剧;战争和冲突破坏了文化遗址,艺术品流入黑市;中东地区的冲突升级,导致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家们纷纷转向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细节,通过作品回应这些危机。

哲学家德勒兹在《千高原》中提出的“块茎”思维,强调一种非线性、非层级的思维方式,拒绝中心化的结构。这种思维方式在当代艺术家们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他们不再仅关注人类中心的视角,而是探索人与非人类世界之间的复杂互动。在这些作品中,自然元素和非人类存在被重新审视和表现,揭示出我们对周围世界更深层次的连接和与之共生的关系。

展览中的作品通过对自然、物件和非人类世界的重新感知和塑造,带给观众一种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原初体验。这些作品如同植物的根茎般,在脆弱、哀悼和非人类的土壤中汲取养分,不再是对自然的简单再现,而成为人与非人类世界之间复杂关系的象征。通过艺术的眼睛,我们或许能看见非白天展示的一切,理解无数星球静默围绕的意义。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