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诚:山汽莫测
开展时间:2024-08-10
结束时间:2024-11-17
展览地点: 北丘当代美术馆
展览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1号环亚凯瑟林广场(uni咖啡馆上方)
参展艺术家:陈嘉诚
主办单位: 北丘当代美术馆
《山汽莫测》是一场基于隧道空间湿润现象的研究行动,同时叠加着一重对于现代测绘制图技术的反思。它以隧道空间所锚定的城市剩余空间为考察起点,发起了对这个“非场所”(non-place)的空间研究。
北丘的山体上曾建成“亚洲最大人工瀑布”,后被拆除。几经缝补,在山体与城市界面之间,留下了一个巨大的不见天日的剩余空间。那是检修工程师口中的“后山峡谷”,是建筑基础设施的基础设施,像一段受伤之后无法愈合的囊体,其上覆盖的混凝土屋顶如同一片无法揭去的结痂。
而所谓“隧道空间”,是被挖断的山体上重新增生出来的地方。它犹如一个盲盒,锚定在早已废弃的景观瀑布之上,成了建筑体内部的内部,并注定扮演一个“无话可说”的角色:它本身在建筑学话语上是没有建构的,因而在学术讨论中是失语的;正常使用它的工程师们,在完成检修任务之余并不发言;进入其中的观众,透过窗户所看到的景象在被消音之后是片段式的,使其假想往往失真。当我们身处于这个空中盲盒时,便开始自陷于多重的“内部”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迷失。
一番筛除下来,也许只有隧道内无处不在的山汽是真实的:山的呼汽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贯穿了空间改造前后,也是喷砂表面和筑顶覆草所掩盖不了的。换言之,因为有汽,所以眼前这座山才可能自证来历。于是,艺术家从盲盒的隐喻出发,研究“后山峡谷”的空间构成,并与助手收集山汽、监测北丘的呼吸节奏。
在项目展开的过程中,艺术家并没有将研究视野局限于美术馆所在的鸡笼山,而是顺着这个宁镇山脉的余脉,考察了南京市区范围内的九华山、富贵山、紫金山的地形与科学知识生产体系之间的关系。在这些山体之上和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科研机构和探测设备,其中最著名的单位当属北极阁气象台和紫金山天文台。这是人类利用地形进行知识生产的典型案例,而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天空的探测,也构成了与稳定的(甚至惰性的)“后山峡谷”中排污基础设施的鲜明对照。
经过前后3个月的考察研究,艺术家带着身体记忆回到隧道空间,在一组作品中借助山体的呼吸,反思了略显干燥的测绘制图技术本身。从八月开始,请加入现场莫测的山汽,共同见证作品如何在山体的呼吸中慢慢消解。
陈嘉诚,艺术工作者,景观研究者,现居南京。硕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于佐治亚大学视觉艺术专业。在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佛罗伦萨大学《RI-VISTA》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他将艺术创作视为一种深化理解力的具身行动,并致力于探索地域场所精神在当代语境下的学术阐释与艺术呈现。常用的创作媒介有数字图绘(包括地图术,剖面绘制)、绘画、设计叙事、装置等。
北丘当代美术馆的隧道项目是他在中国受到资助的首个研究型艺术项目。此次项目的研究助理是张博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