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结绳记事

开幕时间:2024-09-28 19:00

开展时间:2024-09-28

结束时间:2024-11-28

展览地点:马刺画廊

展览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大象哆艺术街区壹 ART 艺术机构(绿洲东路壹处三楼)

策展人:石冠哲

参展艺术家:法利·阿吉拉尔、侯子超、计洲、李怒、廖国核、欧劲、安塞姆·雷尔、王加加、叶凌瀚、袁可如

主办单位:壹Art艺术机构、北京马刺画廊

艺术总监:陈宇飞

承办单位:马刺画廊


展览介绍


“结绳记事”前言

如果把一家画廊的艺术家序列嵌入到中国当代艺术近20年,甚至更近的发展线索来看,画廊作为个案式的切片,它的艺术家序列往往能有效地反映一个时期内当代艺术的发展轨迹。尤其是将这一序列有效地呈现在同一个空间内时,这种轨迹的变化就更加明显。

此次,由合肥壹art艺术机构与北京马刺画廊共同举办的艺术家群展就比较明确地反映了上述特征。从展览所呈现的几位国内艺术家来看,廖国核的坏画、李怒以观念为核心的装置、袁可如的影像、计洲以光电手段介入的作品、欧劲的综合材料绘画、叶凌瀚以模切和喷枪绘画转译的数据图像、侯子超作品体现的近年留学归来的一批青年艺术家的国际语言、王加加的表现性抽象又结合了一些流行元素。从参展的两位海外艺术家法利·阿吉拉尔和安塞姆·雷尔的作品看,也反映了当前国际当代艺术家注重材料性和绘画性的两大特点。综合而言,这些艺术家作品面貌的多元性指向了他们各自赛道的明确化,同时也对应了开头所提及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轨迹。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当代画廊有意识、有选择地对艺术家进行筛取,不仅是画廊机构的个体性、商业化动作,也是含有其试图通过自身的审美趣味,以艺术家为媒介,保存和记录当代艺术发展脉络的企图。从相对的角度看,这又何尝不是有抱负的画廊不断参与当代艺术发展并试图为之塑形的努力?因此,我们以“结绳记事”来命名此次展览,映射的正是这一记录和塑造的动作。画廊就是“结绳”的主体,它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艺术家,为中国当代艺术在一段时期内的发展保留下值得呈现和研究的面貌。

文/石冠哲


关于艺术家/About Artists

法利·阿吉拉尔

1980年出生于尼加拉瓜马那瓜,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他现生活和工作于美国迈阿密。

法利·阿吉拉尔从老照片中汲取灵感,用生动的铅笔线条和高度饱和的厚涂油画颜料,创作出引人遐想且往往令人不安的场景。在他的画面之下是一种强烈的社会正义感——通过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为作品搭梁建柱,艺术家将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社会政治现实联系在一起,关注结构性、制度性与系统性压迫等诸多议题。

法利·阿吉拉尔的展览于全世界的重要画廊与美术馆呈现。近期个展包括:“匿名者”,昊美术馆,上海(2024);“The Age of Effluence”,Edel Assanti,伦敦(2024);“皮毛与洪水”,马刺画廊,北京(2022);“Phantom Limb”,Night Gallery,洛杉矶(2022);“纸老虎”,马刺画廊,北京(2021);“Closed Game”,Lyles & King,纽约(2021);“Preludes”,Edel Assanti,伦敦(2021)。近期群展包括:“Toward the Celestial: ICA Miami’s Collection at 10 Years”,迈阿密当代艺术学院,迈阿密(2024);“South Florida Cultural Consortium”,北迈阿密现代艺术博物馆,迈阿密(2023);“Recent Acquisitions”,阿克伦艺术博物馆,阿克伦(2022);“THIS IS AMERICA”,波茨坦美术馆,波茨坦(2021);“A Very Anxious Feeling: Voices of Unrest in the American Experience”,陶布曼艺术博物馆,罗阿诺克(2020)。

法利·阿吉拉尔的作品为诸多国际重要机构及基金会收藏,包括:迈阿密当代艺术学院,迈阿密佩雷斯艺术博物馆,迈阿密巴斯艺术博物馆,阿克伦艺术博物馆,普罗维登斯布朗大学戴维·温顿·贝尔美术馆,奥兰多艺术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上海龙美术馆,北京筑中美术馆,北京AAC基金会,上海1690艺术收藏空间,北京当下艺术空间等。

侯子超

1988年出生于中国山西,2012年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英国切尔西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生活和工作于中国北京。

侯子超的实践涉及绘画和装置在内的多种媒介,关注当下文化语境中人与自然间的矛盾关系。他利用图像语言强调人造景观与真实自然的距离,以及徘徊于安稳花园与欲望荒野之间的理想环境。在电子图像观看习惯与艺术家绘画行为的对峙中,隐藏着古代占卜与数据算法间复杂且个人化的表达——通过图层的堆叠与信息提取,从而实现“混乱”画面与抽象意向间的微妙平衡。

侯子超近期个展包括:“猎果”,马刺画廊,北京(2024);“弗洛塞芬”,Tara Downs,纽约(2023);“练地”,罐空间,台北(2023);“厄尔塔”,马刺画廊,北京(2022);“食物:侯子超与希拉里·佩西斯”(双个展),马刺画廊,ART021,上海(2021);“天长地久”,Downs&Ross,纽约(2021)。群展包括:“半手动时代”,重美术馆,北京,中国(2024);“风的内侧”,画廊周北京2024新势力单元,北京(2024);“在缠绕里编织,在穿刺间缝补”,69 Art Campus,北京(2024);“屏幕纵深:绘画里的数字革新”,广东当代艺术中心,广州(2024);“作为中心的边缘:东北亚的界河、桥梁与记忆空间”,金鹰美术馆,南京(2023);“跨界:可能与回响”,余德耀美术馆,上海(2023);“Crossing Frontiers”,Nassima Landau,特拉维夫(2023);“断裂的一代:90后的电子色、网络化、时尚消费、科幻散文和全球身份”,松美术馆,北京(2022);“The Glass Bead Game”,MAMOTH,伦敦(2021);“CLEAN”,马刺画廊,北京(2020);“爱的艺术:亲密”,今日美术馆,北京(2018);“青衿计划”,正观美术馆,北京;关山月美术馆,深圳(2016)。

侯子超的作品为众多国际重要机构收藏,包括:Nassima Landau Foundation,特拉维夫;余德耀美术馆,上海;龙美术馆,上海;松美术馆,北京;震旦博物馆,上海;筑中美术馆,北京;天泰美术馆,青岛;AAC基金,北京;霍特家族收藏,纽约;The Soil Collection,北京;深圳前海泰康医院,深圳。

计洲

1970年出生于北京,自幼学习绘画,身处在高新技术推动不断演变却也渐趋混沌的时代,结束了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以及法国巴黎索尔邦第一大学的学业,他最终选择以摄影做为其作品的主要呈现方式。他创作了《工地》《尘》《地图》《模形》《真实幻像》《忍冬》等等诸多系列摄影作品。他认为摄影能够准确表达他对当代社会的感受,特别是围绕真实与虚构等二元概念之间关系的沉思。他将清醒的意识注入到无限庞大的视觉符码之中,努力去触碰世界的真相与生命的本质。

计洲的展览于全世界的画廊和美术馆呈现。重要个展包括:“共生”,奕来画廊,纽约(2022);“忍冬”,马刺画廊,北京(2021);“虚构”,博而励画廊,北京(2019);“Spectacle”,SU画廊,首尔(2019);“文明的景观”,凯尚画廊,纽约(2015);“计洲”,和维画廊,杭州(2014);“景·物”,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3);“虚幻现实”,A2Z画廊,巴黎(2012);“尘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1);“现实想像与想像现实”,五楼艺术空间,广州(2011);“在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08)。近期群展包括:“制图学的想象”,绝版影像馆,新竹(2024);“The texture of promises”,Kutxa Kultur Artegunea,圣塞瓦斯蒂安(2023);“巴黎实验摄影节”,巴黎(2020);“CLEAN”,马刺画廊,北京(2020);“不期而至”,第十五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连州(2019);“中国艺术中的建筑表现”,一千博物馆,迈阿密(2019)。

李怒

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2015年荣获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Bursary大奖,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

李怒的创作植根于日常之中,将客观真实性之下的自我经历和主观化感受作为创作媒介,表现了对于社会大环境的普遍性感知、以及个体的情绪波动和群体在宏观社会演变中的精神状态。他关注偶然、突发以及当下状态的真实性存在,反对形式和技巧,摈弃视觉上的单调以及现代主义后期艺术家创作上连贯性、策略性和风格化的创作范式,探索装置艺术、当代雕塑、实验影像以及现场艺术等的各种可能性。他颠覆纪实与虚构、再现和抽象之间的感知界限来探索和实践当代艺术的语言。他把一切事物视为具有生命感知的存在,在看似信手拈来的材料运用和不择手段的艺术表达之中,是他敏锐而丰富的艺术语言。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扩张力和穿透力,既观念又感官,既直白又隐晦,既诗性又现实,并具有某种隐喻的、尖锐的、幽默的、诗性的和戏剧性特质。他的作品通常是复杂的,并且包含着多重含义。

李怒近期个展包括:“给未来的证物”(与高磊的双人展),北丘当代美术馆,南京(2024);“看一只黑鸟的十四种方式”,剩余空间,武汉(2023);“拳击手莫扎特”,A26空间,北京(2023);“流沙即磐石”,今日美术馆,北京(2022);“诞生”,OCAT深圳馆,深圳(2021);“一片和平”,马刺画廊,北京(2021)。近期群展包括:。“作为中心的边缘:东北亚的界河、桥梁与记忆空间”,金鹰美术馆,南京(2023);“动为行——中国媒体艺术35年”,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杭州(2023);“步行指南”,长征独立空间,北京(2023);“云雕塑:首届学术邀请展”,松美术馆,北京(2023);“趣时”,红砖美术馆,北京(2023);“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北京(2022);“回首向来萧瑟处”,南京美术馆,南京(2021)。

廖国核

1977年出生于加尔各答,2001年结业于圣塔芭芭拉加州大学机械制图专业,现生活和工作于长沙、北京。

廖国核当然是爱玩笑和恶作剧的;在当代艺术既依赖体制又试图对之加以批判的游戏已经令人深感疲惫的今天,他似乎打破了意识形态的游戏规则,选择相信图像的自治——绘画的真理轻轻吹过自会让人轻轻地产生一种动容。

廖国核近期个展包括:“养生绘画”,马刺画廊,北京(2024);“金矿,雷鸣般的烟雾”,没顶美术馆,上海(2023);“猿人”,Cc基金会&艺术中心,上海(2021);“民工威武”,马刺画廊,北京(2021);“艺术家谱系研究之五:通俗绘画之一室一厅保佑”,SSSSTART研究中心,上海(2020);“一万幢房子”,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2016);“中国好画家祝你爽!”,四方美术馆,南京(2014)。参与的群展包括:“险境集”,美凯龙艺术中心,北京(2024);“13+1艺术家谱系研究项目回顾 第一季”,星美术馆,上海(2023);“我爱过你”,白兔美术馆,悉尼(2022);“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2020);“土尾世界——抵抗的转喻和中华国家想象”,Para Site艺术空间,香港(2015);“精神”,PAC当代艺术博物馆,米兰(2015);以及蒙特利尔双年展(2016)等。

欧劲

1978年出生于湖南,目前生活和工作在北京和上海。欧劲是一位将艺术语言和理性逻辑相结合的艺术家,他以数字为核心,通过计算机运算和CNC机床输出探究和质疑事物背后的深层逻辑,展开对绘画、技术、和个⼈信仰的独⽴认知,欧劲将⾃⼰变成了⼀个潜⼊控制室 的合法⿊客,在操作台上让0和1的编程语⾔提供的增强劳动,创造出灿烂流畅的视觉许诺,他的作品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雕刻、绘画等。

个展 :

2023“增强劳动”,SAISEN ART(赛森艺术), 上海,中国

2021“圣特蕾莎的沉迷”,SPURS Gallery(马刺画廊), 北京,中国

“灿都”,X Contemporary Art(谢画廊), 长沙,中国

“数据之相”,J+ Contemporary Art(近觉空间), 武汉,中国

2019“接口”,BEN&FUN ART奔放艺术,台北,中国

2016“新作”,BOERS-LI Gallery博而励画廊,北京,中国

部分群展:

2024“2024:地心之旅”,上海外滩艺术中心185空间,上海,中国

“爱丽丝梦蝶”,谢画廊,长沙,中国

2022“抽象变奏”,宝龙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21“过去未来主义”,北京展览馆,北京,中国

“当遗忘,尚未没过船舷”,谢画廊,长沙,中国

2020“绘画与存在 ——中日韩抽象绘画巡回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CLEAN”,马刺画廊,北京,中国

2019“没有航标的河流”,博而励画廊,北京,中国

“Summer Show”, 博而励画廊,纽约,中国

2018“怡达新歌声”,单行道画廊,北京,中国

2017“朋友之间”,博而励画廊,北京,中国

2015“文字,暂停”,博而励画廊,北京,中国

“反叛与游牧”,力美术馆,长沙,中国

2014“First but not Least”,空的空间,北京,中国

2013“能见度@me”,石家庄美术馆,石家庄,中国

2012 “青年艺术 100”,阿拉里奥,北京,中国

“@me”,香港当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中国未来”,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1 “历史新宋庄”,上上美术馆,北京,中国

“韩国釜山自然艺术节”,釜山,韩国

2010“第六届宋庄艺术节”,上上美术馆,北京,中国

“新鲜十种可能”,卓越艺术,北京,中国

2008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新锐展”,北京,中国

2007“艺术长沙——辣湖南”,长沙市博物馆,长沙,中国 2003 “携手新世界——第三界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0“湖南首届小型油画展”,长沙,中国

1999“入境之前学术作品展”,长沙,中国

“湖南青年油画展”,长沙,中国

重要收藏:

OCAT深圳

深圳报业集团

赛森艺术

凯伦·史密斯

乌里希克

张恩利

梁铨

施勇

安塞姆·雷尔

1970年出生于德国蒂宾根,现生活和工作于柏林。他毕业于卡尔斯鲁厄国立美术学院,目前任教于汉堡美术大学。

安塞姆·雷尔因其尺幅巨大且极富张力的抽象绘画、雕塑以及大型装置为人所熟知,消费社会的残余物、废弃材料和工业城市的景观在他的作品中起着核心作用。

安塞姆·雷尔曾在众多机构举办个展,包括谢子龙影像艺术馆,长沙(2024);韦斯特波特当代艺术博物馆,韦斯特波特(2023);阿那亚艺术中心,秦皇岛(2021);阿尔肯现代艺术博物馆,伊肖伊(2011);得梅因艺术中心,艾奥瓦(2011)。他的作品已经进入国际重要收藏,包括阿尔贝蒂娜,维也纳,奥地利;阿尔肯现代艺术博物馆,Ishøj,丹麦;CCA Andratx,马略卡岛,西班牙;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法国;Collection Ringier,苏黎世,瑞士;Daimler Contemporary,柏林,德国;得梅因艺术中心,艾奥瓦,美国;埃斯尔博物馆,克洛斯特新堡,奥地利;路易威登基金会,巴黎,法国;三星现代艺术博物馆,首尔,韩国;国家美术馆,柏林,德国;Pinault Collection,威尼斯,意大利;Rubell Family Collection,迈阿密,美国;萨奇美术馆,伦敦,英国;Sammlung Boros,柏林,德国;Sammlung Ingvild Goetz,慕尼黑,德国;The Mario Testino Collection,伦敦,英国。

王加加

1985年出生于北京,3岁随父母移居伦敦,2008年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获得学士学位,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

同他的许多同代人一样,王加加在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出现、流行文化的渗透中成长起来。自2016年开启“冒险”系列以来,艺术家综合数码简图拼贴、行动绘画笔触与丝网印刷技术,已经收获了许多关注。王加加的绘画看似布满抽象的笔触和厚重的颜料,但其每一笔在下笔之前都不乏思考。与西方绘画从素描和颜色入门不同,他的绘画训练始于勾线和临摹。用一种新且当代的方式表达较为传统的概念,是艺术家创作的核心线索之一。

以创作过程与结果的博弈作为形成作品面貌的方法,以及艺术家对现成品图像的有意选择,令王加加的艺术在围绕着当代景观中无处不在的数码图像展开叙事的过程中,形成了流行元素与经典制式矛盾之下不同文化庞杂交融的精神图谱。

王加加近期的个展包括:“□ (Biáng)”,Tao Art Space,台北(2024);“Electric Disorder”,Andrea Festa Fine Art,罗马(2024);“永恒的夏天”,马刺画廊,北京(2023);“A/S/L”,德萨画廊,香港(2023);“扶摇直上”,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上海(2022);“日照”,潇当代美术馆,日照,山东(2021);“锃光瓦亮”,马刺画廊,北京(2020);“FOMO: Fear of Missing Out”,Tao Art Space,台北(2020);“带你飞”,博而励画廊,北京(2018);“平行现实”,德萨北京,北京(2016)。他参与的群展包括:“Phantasmagoria”,lbf contemporary,伦敦(2024);“艺术的朋友”,油罐艺术中心,上海(2023);“莽原的呼唤”,油罐艺术中心,上海(2022);“使徒统绪”,马刺画廊,北京(2021);“CLEAN”,马刺画廊,北京(2020);“以梦为陆”,宝龙艺术中心,厦门(2019)等。

叶凌瀚

1985年出生于中国浙江,200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生活和工作于上海。

叶凌瀚在2016年受纪录片《人类的起源》启发,把人类的祖先“Lucy”设定为系列创作的潜在主角,通过不同媒介表达他对于技术、未来主义美学以及艺术史的思考。他的作品明显体现了后网络时代的美学。他用手机截屏大量收集网络中的数据素材,提出了“屏幕写生”这一概念,使用数字技术和网络图像进行创作。于是,“LUCY”系列发展出愈加繁复的面貌,作品中破碎的、扭曲的、炫目的视觉特征回应着数字景观社会。在最新系列“羿·爱丽丝”中,叶凌瀚转而大量采集身边的人手机里的信息与图像作为绘画的素材,他运用了阴阳的宇宙观与东方美学,将其融入到对后网络时代生活与社会关系的挖掘。

叶凌瀚近期个展包括:“羿·爱丽丝”,兵库县立美术馆,神户(2024);“从消失到消失”,HdM画廊,巴黎(2022);“LUCY最终回:互联网写生、猜你喜欢、极繁主义”,马刺画廊,北京(2021);“LUCY第三集:一到无穷”,HdM画廊,伦敦(2018);“LUCY第二集:舞蹈·纹身·数据的狂欢”,博而励画廊,北京(2018);“LUCY第一集:Lucy Lucy”,Vanguard画廊,上海(2018)。他参与的重要群展包括:“跨界:可能与回响”,余德耀美术馆,上海(2023);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北京(2022);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2017);“第?代”,OCAT上海馆,上海(2014)。

袁可如

1990年出生于中国杭州,201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生活和工作于上海。她的艺术创作聚焦于探索影像的绘画感、空间韵律和叙事性,把现实中当下所经历的事件、情感与历史、神话、梦境等结合到一起,通过研究与编写小说、打破文本结构、搭建服装场景和半即兴的表演和对话,赋予影像电影感和戏剧色彩,用叙述性的影像方式来呈现不同历史切片中的个体困境。

袁可如曾获2023年“燃冉”青年艺术奖获融合创新奖;获2022年集美·阿尔勒发现奖提名;获2018年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入围2017年洛杉矶华语电影节;入围2014届华宇青年艺术奖;参与“钻石一代”2013年香港艺术巴塞尔沙龙及多届香港巴塞尔“光映现场”单元;作品曾刊登《天南》文学杂志第16期封面。

近期个展/个人项目包括:“柔软的沉积”表演项目,画廊周北京,北京(2023);“悬停的身影”,浙江美术馆,杭州(2023);“记忆所及之处”,集美·阿尔勒,厦门(2022);“后像之痕”,马刺画廊,北京(2021);“CEF专题放映:袁可如|成瘾,幽灵以及宿命三部曲”,CEF实验影像中心数字档案馆(2020);“NEBULA 5 SPACE”,四方美术馆,南京(2018);“池化>孚梦”表演项目,油罐艺术中心,上海(2018);“月亮便士”,西岸艺术博览会ArtReview Asia Xiàn Chǎng单元表演项目,上海(2017);“旦夕异客”,狮语画廊,上海(2017);《会饮俱乐部》长篇电影首映,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6)。

参加群展项目包括:“断裂的一代”,松美术馆,北京(2022);“Hasty Falling Time”,日内瓦当代艺术中心,日内瓦(2020);“CLEAN”,马刺画廊,北京(2020);“恶是”,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20);“咄咄逼人的美人儿”,墨方,北京(2020);“艺述:85后的八五”,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策展单元,北京(2019);“Fabric of Art”国际艺术家邀请展,乌帕塔尔,德国(2019);“Move on Asia”,Alt Space LOOP,首尔(2018);“Asia Now Paris”,巴黎(2018);“为什么表演”,明当代美术馆,上海(2016);“非形象——叙事的运动”,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上海(2015);“亦近亦远”中国女性艺术家联展,赫尔辛基艺术节,赫尔辛基(2015);“I SEE国际影像艺术节2015”,MOMENTUM,柏林(2015);“集美X阿尔勒:东西方对话国际摄影季”,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厦门、上海(2015)等。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