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刘明波作品展
开展时间:2024-11-02
结束时间:2024-12-08
展览地点:采艺术中心
展览地址:上海市静安区浙江北路,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慎余里2幢
参展艺术家:刘明波
主办单位:UArt Center采艺术中心、中国实学研究会社会美育专业委员会
协办单位: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之间 · 艺术
前言
花,作为大自然多彩的造物,自古便是人类生活及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不仅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更承载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寓意。而牡丹以其绚烂与浓郁,早已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题材,其雍容华贵和生机盎然也担负着自古至今的文化愿景,承载着不可遗忘的精神寄托。
《文心雕龙·明诗》中写到,“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人的七情六欲随着外物产生,因而吟咏志向、创生艺术。“物”也正是刘明波水墨画的锚点,他往往托物言志、以花寄情,来观照人生的状态。有关牡丹的实践创作总在对母题的循环回溯中向外探求,“繁花”往往花团锦簇、热闹非凡,但刘明波追求的无疑是一种高雅和脱俗的表达,在他笔下无论花卉还是山水,都清丽秀美,如烟似雾,他着力描绘的并不是确切的形体,而是物象中蕴藏的精神。而对精神的观看和迷恋始终凝聚在画幅中,反复提示观者对存在的反思,进而引发微弱的痛感。生命流逝与静止的激烈冲突、实体的花与虚空画境的反差产生非真实的意趣,古典的雅致与当代的思索皆在其中生成,以婉约节制的语言轻声叙说,不绝如缕、绵绵延延。
不同于现代艺术对表象和形式问题的探求,刘明波更关注对人类精神与存在的内部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了古典文人画的意趣,也是他一贯的艺术语言和当代性。外物之爱最终回归到自我之爱,二者皆在画中,达物我两忘之境,得离形去知、超脱世外之感,也揭示了画家对人生的探索,让“繁花”在空无一物中沾染上心迹的尘埃。
策展人 马菁汝
2024年10月28日
观花观世界
我读刘明波的“紫气浮关”
文|段少峰
我与刘明波先生因为2023年举办的第三届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认识,我邀请他参加了本届双年展的当代水墨单元,在展览期间我们不免有交流,在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中,我们交流的内容反倒是更多的关于艺术之外,比如记忆与现实的关系,我们在身居斗室之内如何以个体力量构建一个微观宇宙。正是彼时我知道刘明波先生在过去的几年中持续在描绘花的世界,我很好奇为什么他会孜孜以求的以这些花为描绘对象。
明波先生画花与众不同,在我们对花的世界大红大紫的印象之外,他描绘了花的不同性格,这些大多以牡丹为意象的绘画中,生命力的宣泄与绽放,枯萎与衰减,骄傲与落寞等等情愫,每个花像是一个人一样被艺术家赋予性格,被明波先生或写意或精微雕琢的呈现了它们的生命时刻。花开花落的短暂生命藉以艺术得以永恒,时隔一年之后我拜访明波先生的工作室,当他在斗室之中徐徐展开这些花的世界,我突然觉得这些不同姿态的花朵像是“丛林”一样建筑起别样生命的宇宙,这些关于画的绘画,或鸿篇巨制,或几米长卷,或册页大小,艺术家在不同的尺寸和篇幅对于花的叙事极尽他的可能。大尺幅的牡丹反倒构图简洁留白,颇有禅意和当代审美意趣,而小尺幅或长卷反倒繁花盛开,颇有生命力溢出画面之感。明波先生或许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能在宏大和磅礴之中发现繁盛之外的清净与虚无,而在微观之处尊重生命的绽放与繁荣,他将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感受替换了彼此的尺度和视野,以此彰显出他对于世间万物的理解——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花的意象之外是艺术家的生命观的体现,这些花如纪念碑一样,抑或有的如花之墟一样,是艺术家从传统中生发出来的,带有当代艺术审美趣味的形式再现,此外在材料和构图的选择上明波先生也不拘泥于传统样式,因此呈现出以往传统花鸟画中没有的虚实状态,实在于线,而虚在于色的弥散与飘渺。
2023年底,金宇澄先生多年前的小说《繁花》被王家卫拍成了电视剧,在岁末时分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繁花》之所以这样备受关注便是因为其描绘的时代与人的处境既有宏观也有微观。在我看来,刘明波先生画牡丹同样有这样的特质,《繁花》不是花的故事,正如“紫气浮关”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牡丹的叙事。在深冬和春天交汇处,刘明波先生携繁花来别有一番深意,对于艺术家来讲,跋涉山水的远行,归来之后在画室中的独处,是出世和入世的选择,艺术本质上是艺术家处理自己和世界关系的工具,从山水间到居室的游走,是从林泉到卧游的转场,往往无论是现实世界的走向,还是个人处境都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折,“紫气浮关”便是这种转折点的象征,因此当明波先生决定在2024年春天到来之际以“繁花”打开序幕,我知道,他对未来是充满向往和期许的,同时对于观看这些画中“花”的观众来讲,也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策展人
马菁汝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社会美育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靳尚谊艺术基金会理事、副秘书长UArt Center馆长。
在学术上一直致力于社会美术教育、西方美术教育史、中西美术教育比较、博物馆与公共美术教育、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等领域的研究,提出建构跨学科融合的社会美术教育学科体系,倡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曾主持教育部、文化部多项重大国家课题,出版专著、译著《罗恩菲德和艾斯纳的告诫》《艺术教育哲学》《为生活而艺术》《美之哲思一中西美术教育比较与社会美术教育理论研究》等十余册,主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重点项目《世界美术教育经典译丛》,教育部《全国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主干课程教材(美术批评与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你好,博物馆》等系列丛书、教材,并在《文艺研究》《美术》《美术研究》《美术观察》《装饰》等CSSCI核心期刊与权威媒体发表学术文章60余篇。
学术主持
尚 辉
历任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江苏省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典藏部主任,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等。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美协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中国美协理事,中国评协理事,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和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博导等。
代表著作有:《20世纪,一个民族的审美视野》《困扰与重返:图像时代的造型艺术》《人民的艺术》《有意味的造型》《凝固的史诗:绘画造型的叙事性重建》等。先后荣获:首届全国青年图书奖、首届全国青年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一等奖、2019年度中国好书奖、2021年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和第八届中华艺术优秀出版物(图书)奖等。被评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出品人
王智杰
紫薇美力集团创始人
UArt Cente品牌创始人
艺术家
刘明波
现任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山东美术馆、内蒙古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湖南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台湾山艺术基金会、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机构及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