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晨晓的色彩世界——像大海一样的欢笑
开幕时间:2015-07-08 14:00:00
开展时间:2015-07-08
结束时间:2015-08-03
展览地址:杭州图书馆展览艺术中心
参展艺术家:晨晓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杭州市政协,杭州图书馆
学术主持:杨炼
展览策划:陈漫
像大海那样欢笑
——晨晓绘画的生命美学
阔别祖国后,晨晓带回了他绚丽夺目的“生命美学”。他的绘画和装置,汲取新西兰的野性鲜活、江南经典的文气秀雅、当代中国的实验活力,既外师造化,去感受天地万物的灵启,又中得心源,抵达自我的精神境界,拉开与群体印象的距离,他画自己的画,并带给我们独一无二的冲击力——“晨晓式的”美学冲击力。
“晨晓绘画的生命美学”,其特征是一种强力,贯穿炫目的色彩、大块面的构图、突出而处理独特的主题,每一笔触,都在建构生命的极度欢愉,同时揭示生命的敏感和微妙。晨晓创作与传统的关系,与其说是“颠覆”,不如说是“挣脱”,跳出已成套路的判断系统,全新地处理自己眼前的经验。艺术家释放内心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
晨晓拥有一部自己的美学词典。他既不落入旧形式窠臼,更非无形式,他的极端,是为每件作品发明一个形式。“生命美学”,落点在三个字:深,力,美。深:每个生命盛载着亿万年的记忆。力:“活下去”是一场永恒的搏斗。美:创造一个人的“内美”,由此倾出作品,这是艺术的本质。面对全球化的精神困境,晨晓用生命美学发出呼唤:把真生命、真灵魂重新还给艺术!
犹如读一株新西兰扎根石缝间的“生命树”,狂风抽打中,遍体披挂苍苔,却又朝向碧空,傲然奋力地伸展,其灿烂恰反证黑暗,其茁壮正对抗胁迫,其欢笑定内含眼泪。晨晓“雅野为艳”的艺术,以故土的文化性之雅,结合民间原创力之野,合为“艳”作,美学和思想汇合的杰作。生命美学,聚焦了从个体再出发的能量。这仅仅是艺术观吗?或正是一个艺术家的世界观?!
带着中国思想词典闯世界,带着世界思想词典闯中国,归根结底是同一回事:所有历程,都在一个人之内。这个个性传统——自我传统,独立思考为体,古今中外为用。没什么能限定他,而他重新界定一切。画幅深处,大海起伏。住在奥克兰海边的晨晓,正像一个孩子,重重暴风雨,没毁灭他的生命力,反而激发了它。生命美学,照亮了生命——它,教给我们像大海那样欢笑。
杨炼
2015年6月17日,柏林
眺望自己出海
——杨炼诗歌朗诵会前言
“杨炼的诗意创作,构成了当代中国思想高标之一。奠基于他的千古文化之根,他重新阐释它,朝向当代张力再次发明和敞开它。他的诗句触及了我们存在的所有最重要提问,并提醒我们‘诗歌是我们唯一的母语’。” 2012年,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为评委会主席的诺尼诺国际文学奖,在把该奖颁发给杨炼的授奖辞中如是说。
杨炼,上世纪八十年代朦胧诗一代硕果仅存的人物,八三年以长诗《诺日朗》轰动中文诗坛,九十年代至今,杨炼经历了世界性漂泊,其诗集十三种、散文集二种、与众多文章已被翻译成三十余种外语。其代表作《》、《大海停止之处》、《同心圆》、《叙事诗》等,通过精心结构诗学空间,追问人生困境并追求思想深度。杨炼两次以最高票当选国际笔会理事,被誉为当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声音之一,同时,也验证了他自己的定位——“全球意义的中文诗人”。
以诗句“这是从岸边眺望自己出海之处”,杨炼把三十年写作,变成同一个内心历程;以“当先锋易,作后锋难”,杨炼拿出一部部新作,拼后劲,拼耐力;以“我已是又老又美足够洁净那人”(《谒草堂》),杨炼活进——写进了那个古往今来诗意的同心圆。
2015年7月 日 时,杨炼将在杭州图书馆,朗诵最近出版的诗集《饕餮之问》(2014)、《周年之雪》(2015)中的新作,并现场答问和签名。这是杨炼首次杭州专场朗诵会,敬请莅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