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3-2015内蒙古首届学院导师推荐展
开幕时间:2015-06-13 10:30:00
开展时间:2015-06-13
结束时间:2015-06-22
展览地址:艺泰空间
策展人:佐西
参展艺术家:佈和,丛有琢,达来,田存波,王淑慧,徐丽娟,郑超,张宁
118.3 出发的地方
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阴山北,国境南,118.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草原、山丘、戈壁、沙漠,像长卷铺展开来。这里是蒙古高原,这里有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出生成长在中国南方的席慕蓉,因着一袭蒙古族血脉,在这片辽阔大地上进行了长达20年的草原寻根之旅,她填写了广为传唱的歌曲《父亲的草原 母亲的河》,歌中草原清香,大河浩荡,翻滚着乡愁,涌动着高山大海也阻断不了蒙古族血继和原乡情。
其实,每一位蒙古高原的儿女都有类似的乡愁,因为自然的印迹刻在了童年的双眸。正如阳光仅能帮助成年人视物,却能深入孩童的心灵。所以,是否要一直画草原及草原生活,不是“当代性”与“创新性”拷问得起的。天空、河流、草原和树,他一直就在那里,当人类的意愿与这些自然之物混合后,艺术便诞生了。所以,蒙古高原的艺术天生就有自己独特的印记,那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广阔,是“天苍苍,野茫茫”的孤独,是“极目青天”、“一马飞歌”的豪迈,是“北风卷地百草折”的苍凉。长调如此,马头琴如此,“草原画派”亦是如此。
艺术依赖于个人的天才和趣味,不像实证科学那样具有明显的进步史,因此当代艺术的概念不见得是要推翻“老”的,成就“新”的,更不是一味地“创新”。风景是有记忆的,风景的记忆可以通过血脉一代一代传递;艺术是有传承的,艺术的传承则更多地由学院来承担。我们做“内蒙古学院导师推荐展”,是因为学院本身保存着艺术的各种风格和传统,是艺术的大本营,是传承的基石。
艺术不需要刻意追求“创新”,但艺术也不是墨守成规,对大师的模仿与传承最终是为了找到自己。如何让内在与自然连接,每个人的通道各不相同。草原文化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学院导师通过技法的教授来传递这一价值观,而学生最终走向何方,在于他个人的风景记忆指向何处。需要灵性,也需要理性,需要洞悉,也需要勇气,需要埋头刻苦,也需要举目远眺,草原是宽阔包容的,不要让高山阻挡成藩篱,正如蒙古人最伟大的先祖成吉思汗所说:“越不可越之山,则登其巅;渡不可渡之河,则达彼岸。”118.3万平方公里,只是出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