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高古轩(香港):巴尔蒂斯作品展

开幕时间:2015-05-28 10:00:00

开展时间:2015-05-28

结束时间:2015-08-15

展览地址:7/F Pedder Building 12 Pedder Street Central, Hong Kong

参展艺术家:巴尔蒂斯

主办单位:高古轩画廊

展览介绍


我偶尔会从尝试和错误中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早已萌生的念头会突然重现,既像直觉的感应,又相当精准,就像梦境与现实合而为一。——巴尔蒂斯(Balthus)
 
继纽约及巴黎高古轩先后举行的“Balthus: The Last Studies”展览(2013至2014年)及“Balthus”展览(2015年1月至2月)后,香港高古轩(Gagosian)欣然宣布举行巴尔蒂斯展览,呈献这位艺术大师不同时期的油画、画作及摄影作品。展览由高古轩画廊与巴尔蒂斯遗产管理委员会携手策划,是香港20年来首个巴尔蒂斯展览。
 
巴尔蒂斯深居简出,擅长创作感情丰富、令人不安的叙事场景。他从文艺复兴初期取材,以颠覆性的现代手法演绎文艺复兴时期精细严谨的技巧,自成一格。巴尔蒂斯并无跟随超现实主义等前卫艺术运动,反而借用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及古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等艺术先驱的技巧,呈现青春期的身心挣扎。巴尔蒂斯于1934年举行首个画廊展览,让观赏者以偷窥者的角度窥探被不安梦境缠绕的少女,震惊整个巴黎。其后70年,他创作了多幅室内肖像画、街景作品及风景画,练就自学成派的古典艺术风格,并以此探索耐人寻味的艺术主题。
 
巴尔蒂斯早年创作的水墨习作描绘巴黎的街景与路人,展现他所指的“永恒现实主义”之演变。从多幅油画中皆可见其一贯的戏剧性光影技巧及暗沉色调,例如描绘年轻翻译家皮埃尔•莱利斯(Pierre Leyris)在饭后点烟的《皮埃尔•莱利斯肖像》(Portrait of Pierre Leyris)(1932–33年),以及他在巴黎Galerie Pierre首场展览中展出的《穿亚马逊服装的少女》(Young Girl in Amazonian Costume)(1932年)。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于2013至2014年举行巴尔蒂斯回顾展“ 巴尔蒂斯:猫与少女”(Balthus: Cats and Girls),展出艺术家27岁时的自画像《猫王》(The King of Cats)(1935年),画中的巴尔蒂斯身穿外套,打着领带,一只猫靠在他脚边,椅子旁的石碑写着“H.M.的肖像 猫王亲自所绘。”(A PORTRAIT OF H.M. THE KING OF CATS painted by HIMSELF.),充满幽默感。他于1947年为巨型油画作品《纸牌游戏》(The Card Game)(1948至1950年)所绘的木板板油画习作,描绘两个打扮入时的少女,几何形的线条却透现文艺复兴时期的气息。图案丰富的《梦II》(Le Rêve II)(1956至1957年)则描绘巴尔蒂斯哥哥Pierre Klossowski的继女Frédérique Tison,她在沙发上酣睡,另一位少女则向她送上一朵鲜橙色的花。
 
巴尔蒂斯于1961年获委任为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并于1970年在距离罗马一小时车程的维泰博近郊买下一座中世纪城堡。其后数年,他持续创作绘画及水彩画,描绘附近峭崖上的了望塔遗迹,悬崖下是长满树木的峡谷,画作的颜色则随着季节而变化。在逝世前十年,巴尔蒂斯因为健康欠佳而无法作画,遂开始使用宝丽莱相机,由于他一直很抗拒当时的创新技术,如此转变实在令人始料未及。他开始大量拍摄实时成像照片,作为画作的草图,这一过程在以往常常会耗费数年时间。期间他把创作精力及注意力全部集中于最后一位模特儿安娜(Anna)身上。八年来,安娜每逢星期三都会来到巴尔蒂斯的工作室,摆出各种姿势让他拍照,除了房间的光线有所变化外,窗帘、躺椅、窗户及窗外的田园山景始终如一。这个固定的场景更启发巴尔蒂斯创作最后一幅作品《少女和曼陀林》(Girl with a Mandolin)(2000至2001年),作品至他离世时仍未完成。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