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刘韡:幻影

开幕时间:2018-03-18

开展时间:2018-03-18

结束时间:2018-05-06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

参展艺术家:刘韡

主办单位:长征空间

展览介绍


  长征空间2018年首展荣幸推出艺术家刘韡继2012年于长征空间个展后的全新创作。
  刘韡近期的装置及绘画创作持续回应着快速变化的城市肌理,并以抽象的方式让观众注意这些材质本身,从而提炼这个城市的感性谵妄。在2015年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个展“颜色”中,艺术家探索抽象色块中的政治性:事物形象被取消的过程其实是暴力的,如同受政策影响而被抹平的地景,带有强烈的身体感。在此次长征空间的个展“幻影”中,刘韡的兴趣则转向覆盖于材质和颜色之上的阴影。
  与展览同名的装置作品“幻影”系列(2018)在金属材质上展开喷绘,让这个在空间中弯曲的镜面既反射光线,也吞没阴影。这些作品被交错地安置在空间中,让观众走入展览中的同时,身体也隐没在这些景色里。穿越“幻影”,刘韡的另一件全新系列创作“周期”(2018)则将长征空间的主展厅转换为一个装置劳作的场域。以水泥浇筑的巨型球体(取自气球的形象)和带有城市肌理的拼装物件分别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如同它们在车间内的装配过程,并且回应着另一件多屏录像作品之中近乎抽象的光点。而艺术家形容这些球体速度不一的轨迹“如同它们各自都带有着个别的时间感”。
  在刘韡的艺术工作及思考中,他试着让这些幻景脱离现实的参照,从物质材料以及它在城市里的生存形式中直观地抽取出一系列的物理关系:“材质、机理、体积、速度、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并在制作时留下一些材料自有的噪点。这种抽取是对形象的驱逐,同时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的非人性。吊诡的是,这个过程却是今天的城市生活中仍带有一些冲击力的生存经验,只能用影子般的方式现身。刘韡这样的抽象的实践揭开物质层理,类似于对城市以至于社会的“核样”(岳鸿飞),并彰显了城市中的物质流动、积累,以及如此在高度的象征秩序和后规划的无序之间所堆砌出的景观。
  刘韡1972年生于北京,199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刘韡的创作成熟于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深受新世纪中国社会特有的变动和起伏影响——城市和人文景观的变迁对其影响尤为突出。作为活跃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后感性”小组中的一员,他以众多不同媒介,诸如绘画、影像、装置及雕塑等来进行创作,并逐渐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在世界舞台上受到瞩目。刘韡的作品表现出了受后杜尚主义启发、与广泛现代主义遗产进行交涉的特征。他的创作将发生于中国的无数政治及社会转变所导致的视觉和智力层面的混乱凝聚成为一种多变且独特的艺术语言。其中,长期的“狗咬胶”系列装置作品、“丛林”系列帆布装置作品、“书城”系列书装置作品及近期的绘画系列“东方”及“全景”代表了刘韡美学中的多样性:与城市息息相关的、激进的混乱,以及与抽象历史积极进行沟通的、平静的绚丽。近期个展包括“幻影”(长征空间,北京,2018);“全景” (Plateau,首尔,2016);“白银”(白立方,香港,2015);“颜色”(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5);“Sensory Spaces 4”(Boijmans VanBeuningen美术馆,鹿特丹,2014)。他的首次个展举办于2005年的北京四合苑画廊。
  近期群展包括“L’emozione dei COLORI nell’arte”(Castle of Rivoli,意大利,2017);“艺术怎么样?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阿尔里瓦克展览馆,多哈,2016);“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路易威登基金会,巴黎,2016);“黑色方块的冒险:抽象艺术与社会1915-2015”(Whitechapel画廊,伦敦,2015)。
  刘韡曾参加第三届爱知三年展(2016),第九届及第十三届里昂双年展(2007,2015);第十一届沙迦双年展(2013);广州三年展(2002,2005,2008,2011);第六届釜山双年展(2008);第五十一届威尼斯双年展(2005),三届上海双年展(2004,2010,2016);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艺术无限”项目(2013、2015)。他曾获得AAC艺术中国大奖(2016);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奖(2012);CCAA中国当代艺术最佳艺术家奖(2008);并曾获得瑞信·今日艺术奖提名(2011)。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