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境——邱光平作品展
开幕时间:2015-04-24 16:30:00
开展时间:2015-04-24
结束时间:2015-05-26
展览地址:西安美术馆三号展厅
策展人:刘淳
参展艺术家:邱光平
主办单位:西安美术馆
暴殄之后,尽显墟境
--邱光平艺术的再思考
刘 淳
在邱光平的身上,潜藏着一种特有的才能,他能将一个问题持续保持下去,思考的宽度和深度令人惊讶,直到把问题完全搞清楚为止。他的才能还表现在直觉能力和判断力,以及聪明和智慧。一旦历史与现实相遇,新的语言方式就此产生,引人思索,催人猛醒。
--题记
暴殄,在汉语词典中,指的是任意浪费、糟蹋、残害与灭绝。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说道:“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郭沫若在他的《论诗三札》中这样说:“你何苦要那样地暴殄,要使它无形中消灭了呢?”。“墟”的解释是经过破坏之后使其成为废墟;所谓“墟境”,就是事物的真相,那才是最本质,最真实的东西。用“暴殄”和“墟境”这两个词汇来概括、描述并解读邱光平的近期创作,具有一种特殊的启示,意味深长,意义非凡。
邱光平是一个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艺术家,在他近几年的创作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带有强烈悲剧性的宿命感。而且,马又成为他的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主题,特别是那些肢体扭曲的身躯和惊恐沮丧的眼神,让我们感受到似乎徘徊在世纪末的绝望中。这种重大的变化,是艺术家自觉的将个体生命置入整个社会环境中,观察、体验并思考这个时代的种种问题。所以,马的视觉形象已经被艺术家赋予一种带有人文精神的特质,并且具有明显的悲剧意识。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以及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地球的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劣所带来的危机和后果不堪设想。这些问题困扰着当今的每一个现代人。众所周知,许多问题在中国是特殊的文化和制度造成的。人类在享用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又催生出不能自控的物质欲望,传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约束几乎是彻底沦丧。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又表现出一种困惑、徘徊、彷徨、恐慌和绝望的状态。邱光平的探索与实践正是充满了对这些问题的忧虑与思考,随着作品的深入与推进,这种忧虑日渐增强。特别是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画面的情绪被笼罩着,甚至转化为一种绝望。那浓重的色彩和病态的黄色,以及夸张的马嘴的嘶喊,营造出一种山雨欲来的危机感和世界末日的绝望,我们在作品前如同置身其中,在无可奈何中依然为寻求解决的办法而努力。我想说的是,邱光平以一种高度拟人化的方式描绘场景,那种惨烈的景象犹如在烧焦的遗址上继续重复着弱肉强食的生存悲剧,它们在无声无息中融化着一切……这正是出现在邱光平作品中的马和秃鹫,以及那些烧焦了的山水,烧焦了的树木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它远远超越了那些空洞而虚假的宏大叙事般的图式,在他的作品前驻足,能感受到一种深刻的质问与反思。
我们面对邱光平的作品,画面的情绪越来越浓烈,让我们感觉到无论是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越来越严峻。当然,个体生命面对问题的反应也越来越无可奈何。沿着艺术家的思路继续前行,眼前一片漆黑,也许,那就是繁华之后的墟境,我们看不清那墟境到底是什么,只是感觉它消失在无尽的黑色之中。
欲望是生命的原动力。个体生命最直接的欲望是寻找生存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欲望。它只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日益严重的危机。所以,邱光平的作品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当下的人能否解决自己造成的后果。他在描绘马时的夸张与变形,以及那种扭曲的感觉来扯住观众的眼睛和内心,强迫观众跳出原有的观赏方式,仿佛听到那种绝望的嘶喊和失控一般的挣扎。从而引发人们对人类今天的生存处境和精神处境的双重反思。长期以来,邱光平一直以视觉的方式推演并思考未来,我们在他的作品中观赏到某种惊恐和绝望。问题是,未来到底怎样,是我们当下人能预料的吗?!其实,谁都难以预料未来。尤其是,无限的未知也蕴藏着无限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当今现代人类的内心的真实写照。
邱光平是一位思维奇诡的另类艺术家,他总是以最简洁、精致而诡异的形式,奔放而神秘的笔触,奇怪而病态的色彩把我们带进他的世界中,去思考平日我们很少想到但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原来,貌似美丽的世界却隐藏着巨大危机,光明的另一面却潜伏着致命的危险!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呢?狼烟与荒原,阴云与灰烬,这些东西通过一种心理的暗示来构成当代人的生存现实。同时也传达出无尽的悲哀与绝望,种种不安的现实充斥着人的欲望,种种死亡的哀嚎遍布我们生存世界的上空。邱光平赋予它史诗般的意义,也给我们描述了无法面对的场景,这种拟人化的表达方式,让每一位观众在马和秃鹫、以及那些烧焦了的树木和山水画中,感受到世界末日的恐惧。通过意象与象征的方式,给我们勾画出一个当代人的生存现实。邱光平追求和探索的问题更多地集中于普世的价值观而不是某个局部的正义。所以,艺术家看待问题永远是站在人性的角度。
邱光平作品的背后,蕴藏着一种大爱,那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马与秃鹫作为生命的存在,在邱光平的作品中是可以思考的,于是它们的生命意义被凸显出来。才使得邱光平站在了人性的高度来思考所有的问题。所谓社会,是由无数的个体构成。每一个个体,无论卑微或是崇高,从本质上都是生命。只有尊重每一个微不足道的生命,我们才能真正受到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说,邱光平的作品瞄准的是这个世界的未来,探讨当今世界的发展与变化,来考虑如何准确捕捉、理解并审视我们对时代的关切,以及对世界未来的日益瞩目。他打碎了我们惯性的是非伦理,与此同时,他所重建的是一种更为人性的、更为宽厚的普世价值观。当我们纠结于现实生活中琐碎的对与错,局部的真理与谬误的时候,艺术家站在了一个生命价值的高度--他用作品提示我们对人性、对生命有更多的尊重和思考。为此,他的艺术是叛逆的,但更是人性和普世的。
在今天,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不仅仅是掌握精湛手艺的人,更必须是在心灵上拥有独立精神和原创能力的人,他是一个以思想为生活的人,始终保持人格的独立,对流行意见、现有的风俗习惯和大家在无意间认定的价值产生怀疑并提出批评。如果一位艺术家缺乏这些,即使他有再高超精湛的手艺也是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的,至少在心灵上是缺少生机与活力的。我想说的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必须是社会的批评者,也是现有价值的怀疑者。他必须对社会负有责任。在眼花缭乱、泥沙俱下的今天,邱光平是一位很成功的艺术家。他不但创造了一种图式,又能走出这种图式并找到新的途径。他的作品不但坚持了一种文化立场,还保持了一种警惕性--那是一种对社会必要的批判张力。
英国伟大的诗人艾略特在他的长诗《无题》中这样写道:“四月最残忍,从死了的土地滋生丁香,混杂着回忆和欲望……”邱光平的作品,蕴藏着一种不经意的考究,仔细品味,有气象有激情有力量还有气魄,我们不但体会到他的艺术态度和作品的品质,还能感受到他在固执地为我们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尤其在绘画的形式上不受拘束不被捆绑,纵横之间制造出一种超然的艺术氛围。
诗人欧阳江河早年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就从这里开始,从我个人的历史开始。从亿万个死去的或者普通人的愿望开始……”。了解邱光平的艺术,应该从思想进入才是正确的通道。今天,对他而言,一切都是新的开始。这次在西安美术馆举办的邱光平大型个人作品展,再一次确立了艺术家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对于他,这是一个有意义的目标,也是一次明确的超越。
2015年3月写于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