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眼中的轮回
几年前,当何多苓准备创作新的人物肖像系列的时候,中国当代社会和艺术界都在重新讨论科技与人文的关系,而这在更深次上源自对人性与文化的价值定位的模糊性。何多苓极少口头回应这些问题,也很少有人意识到他的作品在艺术史之外所具备的深层价值。当实施这次名为“山-水-光-气”的个人展览计划时,我忽然发现,也许他的肖像作品在跨越了更长的时间节点之后,重聚的结果将会是对过去理论工作的一种反思,以及对他的创作过程的重新发现。艺术家究竟还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些什么?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恰恰就在那些从来就闭口不言的艺术家和作品当中。缄默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创作状态的必然,也是人们常常错过这些答案的原因。
在何多苓过去的创作生涯所覆盖的时间段里,世界当代艺术充满了活力和冒险精神,也充满了对不同文化及历史的审视。中国当代艺术在其中扮演着多重的角色,而这其中必然的矛盾性也正是个体艺术家所面临的尴尬所在。何多苓的绘画在当代的多样性中并没有展示其弹性,它们始终处在个体与绘画最为直接的连接点上。这让他能够以少见的真实状态拒绝自己需要扮演的角色,并由此用另一种可信的方式提供密码一般的答案。然而,他的行为常常只为一切概括性的陈述带来了方便。这次展览尽力用更完备的方式展示何多苓的作品,但它提供的视角并不是概括式和全景式的。相反,那些技术,色彩,人物,构图,以及一切可见内容的不断变化,早已突破了人们看待“绘画”或“技术”的一贯传统,变成了唯一可行的,陈述个体生命与世界之关系的方式。
人物是对“山-水-光-气”的抽离,是不同的气场及时间经纬在他眼中的轮回。
和历史上许多重要的艺术家一样,何多苓的作品会让“传统”这个词消解在无数细密而深刻的感知回路当中,并重现生命与艺术在时间长河中所保留的一致性,而这正是当代社会最需要去发现的东西。
赵欢
2018.6.4
艺 术 家 简 介
何多苓,生于成都,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画家的代表。作品为中国美术馆、福冈美术馆,龙美术馆,松美术馆等海内外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
上世纪80年代初,他即以油画《春风已经苏醒》、《青春》、连环画《雪雁》等作品引起轰动,成为塑造一个民族和集体形象的代言画家。1992年,其作品《今夕何夕》颠覆其一贯恪守的焦点透视法则,首次使用双重空间的处理手法,作品风格更为趋近中国古典绘画风格。
何多苓的艺术具诗意的特质,重绘画性,唯美、优雅、感伤,他追求的是无拘无束的自由度。他的艺术造型功底坚实而全面,落笔之处,人物、景象充满生命活力。他在形式语言上所推崇的单纯感与中国传统水墨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洗练中见细致,于单纯中现复杂,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和深层次的艺术追求。
在当代中国画坛,何多苓是一位令人瞩目的人物。自1982年推出油画《春风已经苏醒》以来,他不断有新作问世,画风悄悄地变化,形式、语言在逐渐完善,但他作为画家的面貌却是鲜明的,予人的形象是整体的。他被认为是具有杰出才能的现实主义画家。这现实主义,我想把它称作“哀伤而抒情”的。对,何多苓正是这哀伤、抒情的现实主义油画的代表人物。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青年人。
何多苓的绘画形式语言也是与四川其它画家不一样的。作为油画家,他的造型功力坚实而全面,人物、景象在他的笔下显得很有生命。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形式语言上所达到的单纯感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有相通之处。就画面整体的单纯感而言,它表现出一种较为超越的精神境界和艺术理想。还有,他在单纯中求细致和复杂的手法,(如他所说,对外轮廓的限制很严,轮廓里的东西画得很充实、微妙),也是得之于中国传统艺术之启发。
在强大的西方现代美术潮流前面显得有些惶恐和不知所措的中国大陆美术界,给善于思考和毅力坚强的人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最好机会──逆潮流而行,走出自己的路。虽然这条路荆棘丛生和途程遥遥。中国的名言「走寂寞之道」给一切探索者以莫大勇气和力量鼓舞。何多苓还在辛勤的探索着,但他已经取得的,是中国美术界引以自豪的。
何多苓总是用文体说明形象语言形式的重要,他认为,“如果我们显得虚无,那无非是想掩盖一些简单的真理。这个真理就是好的文体使人迷恋,画画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