琨廷艺术实验计划首展“遇见一株小草”
开幕时间:2015-07-22 10:00:00
开展时间:2015-07-22
结束时间:2015-08-22
展览地址:琨廷实验艺术基地
策展人:刘冠
参展艺术家:范叔如,史钟颖,陈宝国,刘长宜,兰超,石洁,郑青,陈子丰,房钰栋,刘晓明,刘毅娟,申晓风,彭春生,任雷
“遇见一株小草”展览即将于2015年7月22日在琨廷实验艺术基地开幕。本次展览为琨廷艺术实验计划入选方案首展,由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刘冠老师策划。
本次展览汇集了范叔如、史钟颖、陈宝国、刘长宜、兰超、石洁、郑青、陈子丰、房钰栋、刘晓明、刘毅娟、申晓风、彭春生、任雷等海内外十几位艺术家,观众们除了能在这里见到以油画、雕塑、装置等形式展出的大师之作,还可以见到许多具有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配合展览,这里有不同艺术家眼中的草、木、竹、花,还有林业大学博物馆馆藏的天鹅、黑熊、野牦牛等多件珍稀动植物标本,甚至还有一对以草佛为食的羔羊。
本次参展的艺术家中,范叔如客居日本多年,作品《枝·生》关注树枝树干自由的生命信息和自然性状,在简单的作品前回归到生命的本质。雕塑家陈宝国选择了一种和自己一样具有“抗争”精神的卑微的植物蒺藜,这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的果实匍匐在地却带着尖刺,常常粘连在猛兽的皮毛上抵达远方。陈宝国将小小的蒺藜放大充满整个空间,逼迫人们重新思索刺的形象和意味。刘长宜油画作品中的文人气息与真挚之意,带着女性对嗅觉和颜色记忆的敏感重构了这个逻辑的世界。而继承了日本彩墨画传统的兰超则用墨山水云营造出纸上园林间的古树香草。雕塑与装置艺术家史钟颖用艺术手法重新解读佛本生故事,以草佛饲羊,观众们是能看到慈悲还是获得自我的开悟?这些都要到了现场才能看到。陈子丰与房钰栋两位年轻艺术家则专注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他们用那些能承载人心与自然、传统与当下相融合的物象,发掘着我们今天的生活。
本次展览中的艺术作品和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项目推广与传承者郑青老师,希望能在此推动中国传统插花走入普通人的生活,感悟明月清风与我无二的风雅洒脱。申晓风老师是北京林业大学的一位退休教师,而老先生却不甘寂寞,在退休后自学葫芦雕刻,在方寸间的专注也是一种修身养性、老有所乐的方式。林业大学的刘晓明教授及其弟子,刘毅娟副教授,在展览中共同展现了他们对风景园林的理想与愿望。彭春生教授则将植物和草书结合,以草书盆景的形式展现生活中的创意。任雷先生熟悉木艺,他把金丝楠木、阴沉木和崖柏这些崇岭密林间的造化神秀带入艺术空间,给城市中人们一次与自然相遇的机会。资深设计师石洁副教授以竹材为媒介,充分发挥了这一传统材料在现代生活中的美感和创造力,并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拓展了特色家居产品设计的途径。
项目介绍:
创意发动!--琨廷艺术实验计划公益项目是由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WIFA)发起,联合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三家重量级学术单位,共同关注当代艺术发展的“变量”、倡导艺术实践中的新观念、新材料、新方法,推进超越权力、超越体制的组织方式和创作方法的实验艺术,特别为有想法、有创意的人,提供一次展览的机会。经过评选,共有七个展览方案最终入围。
策展人序言
这次琨廷艺术实验计划首展以小草为名,不仅在于体现北京林业大学在林木花草方面的学科特色,更重要的是由此彰显林大“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精神背后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小草是平凡的,甚至是可见生命中最为卑微和普通的存在,但在平凡表象之下,却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并且蕴含在小草枝叶间的美好,竟然如此独一无二,这与当代艺术显现人性中间的差异性本质颇有契合之意。所以“遇见一株小草”的经历便是窥见当代艺术的一次际遇。
另一方面,艺术在当代呈现出极为丰富的多样化形式,北京林业大学在校及邀请的艺术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媒介,使得一草一木在艺术作品中间获得意义的升华和飞跃。无论是实验性装置或行为,抑或传统架上绘画和雕塑,以及生活设计产品或手工艺,根本上都是人与自然对话理解的结晶与成果,所以“遇见一株小草”的过程也是发现醇和自然的一个窗口。
第三,每个普通人的个体相对于社会整体而言,必然是微不足道的,尤其在当代高速度、高效率的社会背景下,人的精神与自我不断被挤压,被磨平,被异化为批量生产的“社会人口”。而人的栖居亦不可避免地丧失掉了应有的诗意,只留下必然的盲从。因此,此次展览所呈现的内容将为所有参与者和观众提供一次机会,在“遇见一株小草”的那一刻,遇见久违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