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是北京今年以来出现的众多画廊中的一个。画廊所以会给自己起这样一个朴实的名字是因为所租用的展厅原来就是酒厂的职工食堂。时过境迁,多少年后,原来的酒厂变成了一个新兴的艺术社区,原来的食堂也变成了画廊。虽然食堂和画廊各自承担着完全不同的功能,但画廊老板还是希望能从这个新的艺术空间中找到一种历史的延续与衔接。从某种意义上看,画廊与食堂也并非没有内在的联系。如果说原来意义上的食堂是为解决人们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补充身体的能量:那么,艺术品作为一种精神食粮,则是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因此,它依然还是一个为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人们提供“食粮”的空间,所不同的只是这“食粮”是精神的,人们来到这个“堂”里希望获得的依然是一种町以称之为“食”的东两。但从兴起的“食堂”与原来的食常的历史渊源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时代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今天的中国人,所需要的不再只是简单的物质,更多的是精神。因此,从食堂到“食堂”便是一个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