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於我们
亚洲艺术文献库成立於2000年,是一个年青、有活力的机构,旨在收藏及保存当代亚洲艺术的资讯,并致力将馆藏开放,增加大众认识,鼓励对话及促进有关的研究及评论。
亚洲艺术文献库是首个同类型的艺术中心及图书馆,拥有全球最全面的当代亚洲艺术第一手及第二手资料,合共超过二万个项目,并透过实地图书馆及网站,全面免费开放予大众。
由创办以来,亚洲艺术文献库已不只定位为一个有待发现的静态资料藏库。透过定期筹办的教育及公开活动,文献库致力引发讨论与反思,并将丰富的馆藏资源介绍给更广阔的受众群。
文献库设有董事会及由知名策展人、艺评人组成的学术谘询委员会;并分别在中国内地、香港、印度、日本、韩国、巴基斯坦、菲律宾、台湾以及泰国设置研究职位。我们不只希望成为一个珍贵资源及思想集结地,更为当代亚洲艺术的领域充当网络作连繫。我们亦积极参与及出席有关亚洲艺术的重要展览,担当著实地记录活动盛况的重要角色。
董事会成员
夏佳里 金紫荆勳章 太平绅士
(Ronald ARCULLI, C.V.O., G.B.S., O.B.E., J.P.)
夏佳里现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会议非官方成员及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主席,并为与中国内地最大的金杜律师事务所联营的夏佳理、方和、吴正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夏氏於1991起担任爱丁堡奖励计划的国际信託人,并於2000年继任英国爱丁堡公爵出任该国际协会的主席,该会在全球约一百个国家推行青年发展计划。他亦是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国际商学院及哈佛约翰肯尼斯高伯瑞政府学院的全球顾问,并为香港多间上市公司之董事,2005年11月,获香港城市大学颁发社会科学荣誉博士。
夏氏一直以来积极参与社会公职事务,包括:1998至2000年出任香港立法会议成员;1992年起担任香港赛马会董事成员,2002至2006年出任主席;伦敦商学院理事会委员等。
查燿中 ( Benjamin CHA, B.A., M.B.A.)
为查氏集团核心家族成员之一。查氏集团为香港一家大型企业,主要业务包括地产发展、策略投资及製造业等。查燿中为集团多家公司,包括兴胜创建集团及HKR Asia Pacific之董事,该两公司均为香港上市公司──香港兴业国际集团之主要附属公司。查氏醉心当代艺术,对创新的艺术媒介尤具浓厚兴趣,亦积极参予多项与文化或展览相关的文物复修或重建项目。彼取得Middlebury College学士学位,主修国际政治及经济、副修艺术;并取得美国史丹福大学商学院之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张颂仁 (CHANG, Tsong-zung, B.A.)
艺评人兼策展人。自1980年代末,张颂仁推广中国当代艺术,不遗馀力。策划的展览包括:「後八九中国新艺术」(1993)、「追昔:中国当代绘画」(爱丁堡, 1996)、「Faces and Bodies of the Middle Kingdom: Chinese Art of the 90\'s」(布拉格,1997)、「文字的力量」(台湾省立美术馆及美国,1999),「临街的观照: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香港馆展览」(2001) 等,亦曾为不少展览场刊撰写文章。
杜柏贞 (Jane DeBEVOISE, B.A, M.A)
独立艺术顾问。现为香港大学艺术系博士生。2002年来港前,杜氏为古根汉美术馆副董事,负责博物馆的全球性运作及展览。她是於1996年加入古根汉,出任展览 China: 5000 Years 的计划主任(此展览於美国及西班牙毕尔包的古根汉美术馆举行,获得空前的成功)。1996年之前,杜氏为Bankers TrustCompany的常务董事,并於此公司在纽约、伦敦、东京及香港的分处工作达14年。杜氏拥有文学学士学位(美国塔夫茨大学)及中国艺术史的硕士学位 (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杜柏贞现为纽约China Institute的成员以及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董事会主席。
何庆基(HO Hing-kay Oscar B.A, M.F.A)
艺术家、艺评人、独立策展人。香港艺术中心前任展览总监(1988-1999)、策展总监(2000-2001)。除本地策展外,亦参与海外策展工作,如 Cities on the Move (1997-1999)、第二及第叁届《亚太叁年展》 (Asia-Pacific Triennial)、《货柜展96》 (哥本哈根) 和《HX艺术节》 (Halifax)等。为香港国际艺评人协会(Hong Kong branch of the International Art critics Association) 创会会员;多年来於不同艺术刊物发表艺术评论、为展览场刊撰写文章。2001-2003年获聘为香港民政事务局高级研究主任。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文化管理硕士课程总监。
Pamela KEMBER, B.A, B.Lib
独立艺术史家及艺评人,现於香港艺术学院任教艺术史论。2001至2002年於香港中文大学建築学系兼任助理教授,并於2003-2005年任客席策展人。1990年初且协助牛津现代艺术馆馆长David Elliott 筹办「Silent Energy, New Art From China」、「China avant-garde: Counter currents in Art & Culture」等展览,後任牛津现代艺术馆(Museum of Modern Art) 资讯部主管,负责管理辖下藏书量庞大的图书馆及展览档案库。 1997年来港,热心推广当代亚洲艺术。Kember曾为多本艺术及建築期刊及书籍担任特约编辑,亦为书籍撰写文章,其中包括《Chinese Art at the End of the Millennium》(2000)。
Anupam PODDAR
Anupam Poddar 于2000 年开始收藏印度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同时接管其母亲的现代艺术珍藏。2008年成立名为Devi Art Foundation 的非牟利艺术基金,致力为印度年轻艺术家提供一个没有施加商业策略的创作环境,让他们实验创新意念。现时为位于新德里的Devi Garh商业发展部总监,并建立The Devi Design Studio,专门设计既具印度传统工艺特色又切合现代生活模式的金属餐具。Poddar毕业于伦敦欧洲商学院商业管理系,其后于康乃尔大学完成酒店管理专业发展课程。
庞俊怡 (David PONG Chun-Yee, B.Sc)
庞氏为绍荣钢铁有限公司总裁,是一位当代亚洲艺术收藏家。庞氏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现为香港艺术馆之友信託基金受託人、 香港演艺术学院与香港艺术中心董事会成员,以及亚洲文化协会成员。2003年起庞氏出任叁藩市亚洲美术馆董事会成员, 亦是香港水墨会副主席。1991年於美国宾州大学华顿学院取得经济学士学位。
邓永锵爵士 (Sir David TANG, K.B.E)
香港、新加坡及北京中国会之创办人及主席,亦是香港、纽约、上海、伦敦上海滩精品店之创办人,是商界出色人物。 邓氏一向热心社会公职,为世界各地慈善团体之董事局成员。邓氏集企业家、设计师及哲学家於一身,更为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 他曾为皇家艺术学院担任信託人超过十年,最近出任泰特现代美术馆亚太区购藏委员会主席。
尤伦斯男爵 (Baron Guy F. ULLENS)
尤伦斯男爵经营家族生意逾四十年,拥有Weight Watchers等国际企业。父辈为外交官,长期驻京;家族成员中有艺术收藏家、考古学者和人类学家。 尤伦斯男爵对中国传统艺术及当代艺术同样热忱,典藏丰富。2007年11月,开办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成了中国首个同类型的非牟利独立团体。
华立强博士 (Dr Eric Otto WEAR, B.F.A, M.A, Ph.D)
华氏研究亚洲与欧洲比较艺术史超过二十年,关注在市场及社会脉络下衍生的价值与意义。作为一个活跃的策展人兼艺评人, 他曾与不少博物馆及画廊合作,筹划有关当代及历史性的中国艺术与设计的项目,亦为中国内地与台湾的政府部门及发展商就持续文化保存事宜担任顾问。
现为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并为设计硕士及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创新与设计管理科的课程主任。华氏荣获罗德奖学金(Rhodes Scholarship),肆业於英国牛津大学及伦敦金匠学院。
韦仕华 (John WADSWORTH, Jr)
摩根士丹利添惠亚洲有限公司荣誉主席。於1978年加入摩根士丹利,出任董事总经理。1987年出任摩根士丹利日本有限 公司总裁暨行政及经营委员会主席及公司投资银行亚洲业务主管。1992年出任摩根士丹利添惠亚洲有限公司主席。 韦氏自 2001年起居於美国叁藩市,并为多间机构的董事会成员,其中包括亚洲协会及纽约古根汉博物馆。 韦氏於1961年毕业於美国麻省Williams College,取得学士学位;於1963年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职员
总监及创办人:徐文玠
徐氏於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及非洲研究学院修毕艺术史硕士学位课程後回港,并於2000年12月成立了亚洲艺术文献库, 担任文献库首任总监後,掌管文献库成立及发展各範畴。徐氏亦曾以讲者身份出席多个论坛, 并获香港政府委任为西九龙文娱艺术区核心文化艺术设施谘询委员(2006-07),主催未来於该区建成之博物馆。
统筹及教育:锺玉文
拓展及推广:黄子欣
统筹及网站:郑得恩
图书馆
图书馆馆长:危转娣
危氏毕业於澳洲悉尼新南威尔斯大学资讯管理硕士课程。自2004年起担任图书馆发展及服务工作,擅於处理学术图书馆之创新线上内容; 之前她曾为艺术及设计机构担任文化研究员。
图书馆助理馆长:黎静宜
图书馆助理:陈嘉然、徐世琪
兼职图书馆助理:小作尚美,朴义卿,张明慧,杨洁儿
研究+
首席研究员及项目策划:黄小燕
先後毕业於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及香港中文大学,取得学士及硕士学位,黄氏於香港专注研究艺术与设计及视觉文化, 2002年10月加入亚洲艺术文献库成为研究员(香港),至今出任首席研究员及项目策划,负责统领文献库之研究方向及活动。
研究统筹︰陈静昕
项目统筹︰翁子健
文献库研究员(中国):贺潇
文献库研究员(印度):Nabodita SARKAR
文献库研究员(巴基斯坦):Maliha NOORANI
文献库研究员(菲律宾):Ringo BUNOAN
文献库研究员(香港):罗雅咏(魂游)
文献库研究员(韩国):Hyejo YUM
文献库研究员(台湾):张正霖
文献库研究员(泰国):Narawan PATHOMVAT
网站及编辑
编辑: 艾琦思
国际活动艺誌:陈嘉然
学术谘询委员会
Nancy ADAJANIA, 印度孟买,文化理论人及独立策展人
约翰百德 (John BATTEN),中国香港,约翰百德画廊总监
Melissa CHIU, 美国纽约,Asia Society Museum当代艺术总监及馆长
朱锦鸾博士,香港艺术馆前总馆长
姜苦乐教授(John CLARK),澳洲悉尼,悉尼大学艺术史教授 (FAHA);亚洲艺术及考古学研究中心(澳洲)总监
大卫.艾略特 (David ELLIOTT),独立策展人及艺术史家
林似竹博士 (Britta ERICKSON),美国加州史丹福,独立学者及策展人
Patrick FLORES博士, 菲律宾马尼拉,国家艺术画廊馆长;菲律宾奎松市,菲律宾大学艺术研究部教授
高士明博士,中国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Gridthiya GAWEEWONG, 泰国清迈及曼谷, 策展人
长谷川祐子,日本东京,日本东京都现代美术馆总馆长
Salima HASHMI,巴基斯坦拉合尔,视觉艺术学院院长,Beaconhouse 国立大学
侯瀚如,美国叁藩市,叁藩市艺术学院展览及公共课程、展览及博物馆研究课程负责人
何兆基博士,中国香港,香港艺术学院首席讲师
Mella JAARSMA, 印尼爪哇日惹市,Cemeti Art House 总监
Geeta KAPUR, 印度新德里,独立艺评人及策展人
奇廷泫,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密歇根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金宣延,韩国首尔,独立策展人及韩国艺术综合学校助理教授
李永财,新加坡,The Substation副艺术总监
栗宪庭,中国北京,艺评人及策展人
卢杰,中国北京,长征空间总监
吕澎,中国成都,艺术史家及艺评人
陆蓉之,中国北京,月亮河当代艺术馆馆长;中国上海,上海文化基金会之上海艺术节创意总监
Daravuth LY,柬埔寨金边,Reyum 艺术及文化协会负责人
伍颖瑜 ,美国纽约,Art Asia Pacific Magazine编辑及出版人
Sharmini PEREIRA, 斯里兰卡、英国,独立策展人
阿品南.坡西亚南达博士(Apinan POSHYANADA),泰国, 文化部,当代艺术及文化部主任
Somporn RODBOON,泰国清迈,清迈大学艺术系助理教授及清迈大学美术馆策展人
T.K.SABAPATHY,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築系艺术史学家
Chaitanya SAMBRANI,澳洲坎培拉,澳洲国立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Pooja SOOD,印度新德里,独立策展人及艺术管理顾问
Enin SUPRIYANTO,印尼雅加达,视觉艺术杂誌副编辑
Akira TATEHATA,日本大阪,国立国际美术馆馆长
TRAN Luong, 越南河内, 艺术家及策展人
王嘉骥,台湾新竹, 国立新竹教育大学艺术与设计学系专任讲师
巫鸿教授,美国芝加哥,芝加哥大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主持亚洲艺术教学
许江,中国杭州,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郑胜天,加拿大温哥华,典藏国际版总策划
联繫
亚洲艺术文献库相信,跟业内宗旨相近的机构共享资讯和资源是重要的。
过去几年间,亚洲艺术文献库与不同机构如香港艺术中心、艺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Para/Site艺术空间、现代艺术馆(纽约)、 古根汉艺术馆(纽约)等合作 ,筹办工作坊、讲座及研讨会,亦与昆士兰艺廊(布里斯本)、维他命艺术空间(广州)、 IVAA(印尼)、当代艺术中心(新加坡)、A Little Blah Blah(何志明市)建立联繫,相互交换资料。
2005年,文献库筹办了亚洲首个探讨有关记录当代艺术议题的工作坊,以建立一个共享及管理区内相关知识的平台。
当前,我们其中之一个目标,是与区内宗旨相近的文献库及机构发展一个正式的网络,从而促进共享资讯,以确保有效地发挥现有的资源。
馆藏
简介
亚洲艺术文献库自2000年成立以来,一直收集与当代亚洲艺术有关的资料。目前超过20,000项之馆藏,是为同类型最齐全的收藏之一,公众可亲临图书馆浏览资料,或透过网上目录搜查藏品纪录。
收藏範围及发展
文献库致力建立最齐全的馆藏,惟当代亚洲艺术所涉甚广并非单一个文献库所能慨括,故此我们鼓励区内其他的文献库成立,亦会与现存的文献库紧密合作。
我们对「亚洲」和「亚洲艺术」 的定义,不只局限於地理区域,亦包括了居於世界各地的亚洲裔艺术家,以及居於亚洲的非亚洲裔艺术家。
至今,我们的主要馆藏侧重关於中国内地、香港及台湾当代艺术的资料。不过,在过去叁年来,我们已分配资源建立东南亚的藏品。自2007起,我们已扩展重点至南亚地区。
作为一个图书馆及文献库,我们同时收集第一手资料、出版刊物及未经发表的研究资料。我们现把资料作以下主要分类:展览图录、个人专集、参考书籍、期刊、影音资料、文献库专题档案、邀请卡、传单及剪报。
文献库主要目标,是要保存第一手艺术参考资料,以鼓励有关领域内之新研究。这些都有赖於「研究+」部门的重点项目的发掘,还有赖各界人士之捐赠馆藏(见下文之「特选馆藏」)。
文献库现正研究建立数位图像库,以便处理已收藏的大量图像。我们亦会将特选馆藏数位化,好让更多人更容易阅览相关资料。
收集方法
我们从不同渠道收取资料。部份藏品由博物馆、艺廊、书店及各界人士所捐赠或购入,而文献库驻亚洲不同城市(包括香港、北京、台北、首尔、马尼拉、曼谷、东京、拉合尔、新德里)的研究员,会在当地搜集藏品,然後送到香港进行编目。同时我们会尽量亲赴艺术活动现场作实地纪录,加入馆藏;此外,我们亦订阅部份最新的期刊杂誌,让文献库馆藏不断更新。
搜寻栏目
你可以用多种方法搜寻网上目录,包括:个人名字 (Name)、资料类型 (Categories)、项目名称 (Title)、关键词 (Keyword)、年份 (Year)、语言 (Language)、出版国家(Country of Publication)、出版者/製作者(Published/Produced by),及国际标準图书编号 (ISBN/ISSN)。搜寻结果以资料类型(展览图录、个人图录等)显示,但亦可选择纵合结果,以一清单浏览。
儘管网上目录资料以英文为主,在处理有关人物名字时,会尽量保存名字的原来语文(中文、韩文、日文及泰文)。原文中文的项目名称、关键词及摘要,你可以输入繁体中文作搜寻。我们现正计划开发及加强网站之中文部份及中文目录资料。
如遇重点不只於亚洲的国际性展览图录,又或是一般性艺术书籍,我们只会输入与当代亚洲艺术有关的艺术家、标题目录及策展人资料。
使用者在搜寻网上目录前,宜先细读「检索指引 (Search Tips)」。
服务及设施
文献库空间由K Plus K设计,旨在提供一个舒适及轻松的环境, 以便研读或悠閒地翻看馆藏。文献库设有公用电脑,让你可以使用网上目录、上网或处理文件;视听间的设备让你在幽静的环境裏收看录像或光碟;另设有自助影印服务及不同书刊发售。
文献库的职员随时在场,为阁下解答疑难。
同时我们亦欢迎阁下以电邮方式查询,或提议馆藏欠缺的项目。
特选馆藏
亚洲艺术文献库之「特选馆藏」包括了个别人士捐赠之个人物资,还有稀有期刊及刊物,个人、活动及团体档案,以及文献库製作之材料,如图像及影音资料等。
文献库特藏存放於防火及有温度及湿度调节之房间内,以延缓藏品变质。
此外,我们亦点选具特质的藏品置於接待处旁的陈列箱展览,如欲查看,可与图书馆职员联络。
毛旭辉藏品
居於昆明的画家毛旭辉,被视为中国西南部前卫艺术圈中的「精神领袖」。毛氏建立了一个全面收录他超过二十年艺术生涯的个人收藏库,亚洲艺术文献库自2004年起将之数位化,其中包括毛氏与其他艺术家、策展人及艺评人的通信,以及速写簿、记事簿、手稿及展览的宣传品与纪录。
查阅有关资料前需先得到捐赠者同意。
《中国美术报》
《中国美术报》是1985至1989年间在北京出版的中文艺术週刊,内容包括展览及活动资讯及有关中国各地艺术的讨论,当中对新艺术的报导与讨论在1985年至 1986年期间的「新潮美术运动」中引起极大迴响。这套《中国美术报》(229期,共九册)由艺术家丁方於2004年慷慨捐赠。
金马伦藏品
金马伦居於香港,是一位历史家、策展人及艺评人。70至90年代期间,金氏为《南华早报》及《Orientations》杂誌撰写大量有关亚洲艺术与文化之文章。2005 年,金氏捐赠了他於1972年至1994年间合共1655篇打字稿及剪报。
吕澎藏品
现居成都的艺术历史家吕澎,自文献库成立以来一直慷慨捐赠资料,当中包括的珍贵资料有:
80年代至今的个人文件,包括与艺术家之往来书信及其计划方案、手稿、剪报、幻灯片、相片和展览宣传品
吕氏於1992年出版、关於中国80年代艺坛之重要著作《中国现代艺术史 1979-1989》一书中所选用之视像图片
筹办「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之完整文件纪录
查阅有关资料前需先得到捐赠者同意。
吴山专藏品
1960年出生的吴山专,二十多年来从事绘画、装置、行为、摄影及图画创作。吴氏於2003年将个人收藏之艺术家文章、草稿及图画存放於文献库进行数位化计划。2005年,文献库出版其个人专集《吴山专国际红色幽默(与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将其他从未出版的丰富作品展现人前。
张晓刚藏品
2007年,文献库与以《大家庭》系列作品驰名的中国艺术家张晓刚合作,为其个人收藏进行数位化计划。张氏的收藏包括70年代末至2007年间个人收藏之整全作品、绘图、草图、往来书信、相片、手稿、剪报、书目及展览宣传品。
查阅有关资料前需先得到捐赠者同意。
有关藏品的详细纪录,经整理後将会上载网上,使用者可通过图书馆目录翻查。
姚瑞中(个人)台湾当代艺术资料库
姚瑞中是台湾的艺术家兼艺评人,从事摄影、剧场及装置创作。艺术家不时收到展览的邀请卡、明信片、单张及小册子,他多年来一直将这些邮件保存。他收藏这些印刷品,原意仅供个人参考,但随後逐渐发现这些保存著的物件,正是台湾艺术发展的重要见證。
这批数位化藏品包括了90年代初至2004年间近5000张邀请卡、单张和有关姚氏或其撰写的报章及期刊文章的电脑扫描图像。藏品在文献库的台湾研究员协助下进行数位扫描,并於2005送抵文献库。
中国80年代期刊
透过「中国80年代当代艺术」研究项目,文献库期望可令馆内中国80年代的期刊收藏更添完整。近年,文献库搜集了大批当时出版的重要期刊,其中包括:《江苏画刊》、《 新观察》、 《艺术世界》、 《 美术思潮》和 《美术译丛》等等。
自製影音材料
文献库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保存第一手历史参考资料,以鼓励业界进行研究。由此我们会跟关键的人物进行深入的视像或录音访问,亦会亲赴重要的活动及展览作纪录工作。这些藏品的详细内容可於网上目录翻查,亦欢迎你实地到来我们的图书馆阅浏资料。
红门画廊文献库
位於北京的红门画廊由布朗•华莱士(Brian Wallace)於1991年创办,是率先为年青中国艺术家举办展览的画廊之一。是项馆藏包括远至1998年起约共800份邀请卡、单张、包括红门画廊在内的期刊展览一览表、画廊书信、艺术家档案及剪报,见證了中国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的中国艺术发展。文献库现正为有关资料进行数位扫描。
Chinese-art.com 文献库
Chinese-art.com建立於1997年,是一个「专为国外收藏家、历史家、策展人、买家及评论人而设」并「深入探讨当今中国艺术创作史」的非牟利网上杂誌。网站包含展览、中国艺术家及艺术市场的资讯,至2003年停刊。 2007年,网站出版人及编辑罗伯特•伯纳尔(Robert Bernell)将超过600个有关中国及海外的亚洲艺术界人士、艺术团体及活动的档案,以及杂誌的录音访问资料捐赠予亚洲艺术文献库。
东京艺廊文献库
日本的东京艺廊一直以来收集中国、日本及韩国当代艺术的资料,并於2005年将资料的数位扫描本存於文献库内。该藏品包括80年代至90年代的艺术家档案、图片、作品价目表、书信及在日本举行之艺术活动单张,纪录了中国、韩国及日本在当时的交流状况。
返回
研究+
由创办以来,亚洲艺术文献库已不只定位为一个有待发现的静态资料藏库。透过研究+部门不时进行的主导计划及公开活动,文献库致力引发讨论与反思,并将丰富的馆藏资源介绍给更广阔的受众群。
研究+部门由驻港人员以及分佈在香港、中国内地、印度、日本、韩国、巴基斯坦、菲律宾、台湾及泰国的研究员所组成,并得一个国际性的学术谘询委员会支援。
研究+部门除了主办一些计划、项目,举行工作坊、座谈会、讲课、出版、网上计划及研究会,亦会配合文献库发展,透过与重要人物的录像访谈、亲赴纪录重要的活动及展览,及在进行研究计划时搜集及保存稀有资料,整理为第一手资料作收藏。
目前,研究+部门主催的计划包括:
「未来资料:纪录当代中国艺术1980-1990」纪录片展览
是次深度研究计划旨在收藏相关资料,并与80年代重要的艺术家、评论人及策展人进行一系列录像访谈,然後剪辑成纪录片作放映。
「比较同代人--网上选集计划」
由新加坡电力站艺术中心主办的「比较同代人--网上选集计划」是为2006年在新加坡举行的同名会议的後续网站,网站由文献库主理,将於2009年初面世。本计划旨在发展一个开放平台,以讨论围绕东南亚区内当代艺术重要文本的议题。
「10 年回归前後话」
2007年时值香港回归十週年,香港研究员魂游进行了1997前後香港艺术的研究计划。计划以艺术工作者为本的方式进行,邀请了1996至1998年间活跃於香港艺坛的人士,与当今活跃艺坛人士展开对话,从而比较两段时期的艺术状况。
数位化计划
自2004年起,我们会将一些艺术家、评论人与研究者暂欲自己保留的资料作数位化处理为馆藏。其他一些稀有资料,尤其是一些易损坏及急需迅即保存的资料,又或是一些已停刊的期刊,亦会被数位化处理。
马爹利当代艺术研究奖助金
在主办项目以外,文献库亦承蒙马爹利赞助,於2005年创立了业内首个同类型的马爹利当代艺术研究奖助金。本奖助金旨在为有志在亚洲进行重点研究计划之人士提供所需资源,以鼓励对炽热发展的当代亚洲艺术作更多的暸解,也让未来的一代有机会得到当今艺术家的资料。奖助计划以专题形式进行,亦包括收集稀有文献及原料。
奖助金每两年获发美金10,000元,下一奖助年度为2009年春天。
有关详情,请电邮janet@aaa.org.hk与研究统筹陈静昕联络。
文献库驻留计划
过去七年来,亚洲艺术文献库成为了世界上最整全的当代亚洲艺术的资料藏馆之一。我们相信,将资料汇集,可引发机遇,造就新的诠释。
於是,文献库在香港为业内的艺术家、评论人及策展人设立了每年一度的驻场计划,藉以鼓励实地对文献库藏品进行新的解读,也让他们可以踏出平常的框框,与馆藏互动,以支持有关「文献库」这概念的有趣念头和计划。
驻场者会被邀请到来香港一段时间,在文献库裏进行研究,并与研究+部门合作构思新项目,并会在文献库支援下於驻场计划完结时呈示该项目成果。
2007年,文献库首次邀请了本地艺评人及策展人刘建华参与试验性质的驻留计划,并举行了「历史-城」活动,包括在文献库举行有关艺术历史书写的小型展览、一系列阅读小组及圆桌座谈会。
返回
教育
扩宽目前会使用资源的观众群,以及推展至其他并未认识我们的人士,是我们的一大宗旨。我们相信艺术在社会上的价值,所以会致力接触年轻的朋友,让他们透过我们认识艺术,并把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文献库亦有定期到访大学及中学,介绍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安排学校团体到访文献库,我们会讲解如何使用馆藏,让他们把文献库视作一个研习、阅读的好地方。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优先发展一系列以馆藏为本的教育计划,以及为中学教师与学生设计网上教材,希望将当代亚洲艺术带到课堂裏。我们现正与教师及教育团体商议发展这些项目,预计将於2008及2009年间推出。
欲知详情,请与教育部锺玉文联络:susanna@aaa.org.hk 。
返回
网上项目
亚洲艺术文献库的研究+部门亦会主催及製作双语(中文/英文)网上项目。至今,项目包括概览国际性双年展及叁年展的「连线作业:检阅国际艺术双年展」以及国际文献纪录工作坊的「当代彙档:记存亚洲艺术的今天、昨日与明天」。「当代彙档」於2005年举行,汇集了超过40个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艺术工作者,探讨亚洲当代艺术有关存档、纪录、保存、知识管理与资讯共享的挑战。网上纪录包括了参与者的主题论文、讲词、报告及工作坊内的小组讨论内容。
返回
国际活动艺誌及目录
文献库的国际活动艺誌 (World Events) 提供在世界各地最新的当代亚洲艺术活动资讯,你可以搜寻到现在举行及过去的活动,而我们亦会在艺誌首页精选重要的活动。
文献库名录(Directory)是一个世界各地有关当代亚洲艺术之地方、空间、资源与网站的资料库,资料会被定期更新并可提供搜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