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人日?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晋人董勋《答问礼俗说》云:“正月初一是鸡,初二是狗,初三是猪,初四为羊,初五为牛,初六为马,七日为人。”
每年人日这天,成都市民便扶老携幼,相偕至草堂凭吊诗圣杜甫,吟唱杜诗,赏梅祈福。这个习俗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溯其渊源,这要从杜甫与同时代诗人高适的友谊谈起。杜甫早年漫游时,曾与李白和高适两位大诗人相遇,结下真挚的友谊。杜甫流寓成都时,高适正在蜀州(崇州)刺史任上,便常资助杜甫。公元761年,高适在人日那天题诗《人日寄杜二拾遗》寄赠杜甫,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公元770年,飘泊于湖湘的杜甫一天偶翻书帙,重读高适这首诗时,高适早已亡故,睹物伤情,遂写下《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一诗,以寄托哀思。从此,高杜人日唱和的故事便传为诗坛佳话。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清咸丰年间,时任四川学政的何绍基在果州(南充)返成都的途中拟成以上对联。他熟知高杜人日唱和的典故,抵蓉后特宿于郊外,等到初七人日这天,才进草堂题就此联。此联一出,文人墨客竞相效仿,于每年人日云集草堂,挥毫吟诗,凭吊诗圣。此后便成为成都人高品味的文化生活。辛亥革命以后,此俗渐衰,直到1992年,杜甫草堂博物馆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首倡恢复“草堂人日”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八届。杜甫作为诗圣,杜甫草堂作为诗歌文化的圣地,2009年杜甫草堂博物馆首次恢复人日祭拜诗圣这一传统活动,仪式庄重、简洁,得其神韵,突出精华,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人日祭拜诗圣活动是对“草堂人日”活动内容的充实和完善,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敬和弘扬。
“草堂人日”活动秉承传统民俗文化特点,重在诗歌文化,力求雅俗共赏,作为宣传草堂、宣传成都、歌颂友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和诗歌盛会,现已成为富于传统文化内涵、极具成都特色的节日文化盛宴。
杜甫草堂博物馆通过“草堂人日”活动这一平台,旨在以诗歌文化为核心,延伸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更多的游客和市民了解杜甫草堂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体验诗歌圣地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高杜甫草堂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打造成都文化名片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