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不属于自己的房间:空间及权属

来源:Artforum 作者:陈琳 2014-07-04



“一间不属于自己的房间”展览现场,2014.

展览主题“一间不属于自己的房间”透露出至少两点信息:空间及权属(权利)。这倒暗合近年来北京艺术区拆迁对艺术家创作带来影响的现实问题,当然这是社会学层面的解读;单纯就展览本身而言,诸多个性鲜明的年轻艺术家共处一室展陈作品,界限模糊、凌乱杂陈的摆放方式更突显了空间的问题。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丰富而有活力的展览,立场和态度都很鲜明:面对当下艺术的商业化,希望坚守一种思考和讨论问题的价值底线。同时,这也诱使艺术家去思考分享自己对私密空间及公共空间的看法,比如高洁的《解构No.11“艺术家工作室”》是一组形式颇为精巧的小型装置。小木箱内的微缩模型呈现了一个看似常规的艺术家工作室场景,但由于屋内正在发生的性行为,以及非常规的放置角度,使得观者被置于窥视的位置,同时观者的眼神、表情甚至脚步移动,也在浑然不觉中被隐藏的摄像头尽收“眼”底,并放大投射在隔断后面的展厅墙上,被其他观者一览无余,呈现出窥视与被窥视之间的微妙关系。

孙少坤的行为录像作品《端倪之间》,用快递中常用的防震充气袋将自己的工作室填满,简单不过的日常活动,在无数充气袋的阻碍之下变得凝滞而延宕,突显出私人空间的逼仄压抑。作品以艺术家挥舞刀锥奋力刺破所有充气袋告终,破坏过程暴力又有种淋漓的快感,和艺术家纤细的女性身影形成充满张力的反差。

部分艺术家还探讨了展览体制本身空间的问题,比如艺术家何迟辟出工作室中一间房间作为画廊,自己则以画廊老板的身份为另一位艺术家郭强举办了画展。他将画廊空间及展示的画作拍成视频,连同展览海报一起置于空间站的群展中当做自己的作品展示。其中展中展、策展人与艺术家、展示与被展示……搭建起一个盗梦空间般的复杂结构。

而门口叶甫纳的《一间有想法的房间》,运用影视拍摄中常用的“绿幕”特效手段,将装扮怪异、即兴演出的演员置于各种不协调的背景之中,与颇具山寨感的简陋技术共同营造出轻松戏谑的气氛。迫使观者重新检视自己对艺术的认识,哪怕仅是一秒钟的怀疑,也可能使坚固的保守旧习松开一颗螺丝。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当代艺术展览已经亦如当代艺术创作一般,逐步发展出一定套路模式,本次展览在某种程度上亦不免流露出激烈但无的放矢、机智却流于苍白的习气。以不破不立为逻辑借口,无休止的进行四两拨千斤的解构、调侃、戏谑或者肆无忌惮的宣泄,均须警惕。若无深入探讨和进行纵向学理的梳理建构,原本就是舶来之物的当代艺术,恐怕将彻底成为“不属于自己的房间”。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