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透的有机玻璃材质,完美的切割线,炫目的撞色对比,龚新如的作品试图在最短时间内将观众的视线锁定。
几乎没有任何赘余的陈述,交通规则始终是近三年来龚新如作为探究当下社会现状的一个切入点。从2009年的"迷途"到"囧途",再到最新的"脸谱",通过最简练的艺术表达,龚新如表达着他身处城市的纷繁情绪。
作为国内最摩登的城市上海,极具代表性,炫目浪漫的颜色,速食消费的文化,空洞的灵魂,各种不明确的指向,看似绚烂的形式背后,是一个个惊慌失措且迷茫的灵魂。艺术家将自己脸庞的轮廓线作为基本载体,重复变换着内部的交通符号和颜色。这种表达手法使我们联想到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但如李山所说:"他的作品不应归类于简单的新波普"。因为龚新如的作品遵从自己的文化逻辑,自身的语言,修辞和表达方式并明确表达出自己作为个体的"无奈"情绪,这和新波普艺术提倡的不加个人情绪在作品有明确区分。因此若以创作方式区分,应该归为新媒体艺术。总体来看,龚新如的作品阐述了如下两点:
一, 对规则的思考。通过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交通指向符号,指向由人制定的规则对自身的限制和约束,规则保护自己同时又限制了自己。不断的想要冲破这层束缚,但同时却无力的服从于集体制定的规则。
二, 对城市化的反思。大面积的纯色运用通过对比极具张力,再加上有机玻璃易碎却牢固的特质,象征了都市的气质,令人目眩神迷不能自拔。在挑起感官欲望的背后,是更深沉的空虚和无助。在龚新如的作品中,各种交通指示符号表面是在维护交通秩序,实质表达了一种精神的空洞和方向感的缺失。
在龚新如的作品中,他娴熟的利用了多年从事设计的优势,将形式和颜色提纯,用最简练的线条和纯色来表达自己对于城市的态度。在这个繁华的都市中,时刻上演着浪漫的惨剧,如同龚新如作品中优雅的斑马线上的血迹和绚烂中艺术家孤独的轮廓。
2014-1-7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