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开放后,北京首都图书馆的读者自习室和电子阅览室内几乎满座。
让百姓“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一大飞跃,但记者调查发现,在“三馆”回归公益的路上,无论政府部门、文化场馆,还是公众,都还需要加把力。
“三馆”免费:“体质弱的工作人员累哭了”
“免费开放以来,读者流量达到过去的2倍”,3月30日,长春市图书馆馆长刘慧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2月,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2012年底之前,上述“三馆”全部实现对公众免费开放。
让百姓“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一大飞跃,但记者调查发现,在“三馆”回归公益本质的路途上,无论政府部门、文化场馆,还是公众,都还需要加把力。
【相关文章】
18亿元财政补助应“只是开始”
作为首批落实《意见》的公共图书馆之一,2月17日,长春市图书馆实现全部免费。
此前,该馆办一张借阅卡收取工本费10元,但这区区10元取消后,变化相当明显:“读者办证量是过去的3倍,借阅册数翻了两番。”
到馆群众激增,是“三馆”免费开放后普遍现象。
3月2日,中国美术馆免费开放首日,参观流量超过5000人次。
3月5日,上海美术馆免费首日,观众人数破万,长长的等候队伍几乎绕馆一圈。北京首都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也出现一座难求盛况。
群众文化需求的大量释放与公共文化单位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骤然凸显。由于部分图书馆藏书有限,特别是一些热门图书副册较少,致使读者出现“借不到书”的抱怨。
“一些读者甚至给我写信,希望提高自修室费用,而不是免费,以保障他们的座位。”刘慧娟馆长说。
长春图书馆有500多个自修座位,在副省级图书馆中算是规模不小。“以前每月收取10元费用,现在改为每天发自修号,早到者早得”,刘慧娟告诉记者,为保障更多人乐享公共文化资源,该馆正拟进行改扩建,但具体实施情况,还要看市财政的支持力度。
为顺利推进“免费开放”政策,中央财政计划在2011年投放18亿元专项补助经费:地市级图书馆、文化馆补助50万元,县级补助20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助5万元。但业内人士表示,“这18亿元撒下来,恐怕还不够用”。
按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颁布标准,人均图书应达到1.5到2.5册,我国图书馆目前人均图书只有0.4册,县级以下人均只有0.1册,差距显而易见。
据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王家新介绍,目前我国“三馆”经费保障水平普遍偏低,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财政拨款大部分用于保证人员支出,用于开展业务活动经费十分有限。
“随着我国GDP的增加,应拿出更多资金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著名作家肖复兴撰文指出,18亿元补助和实际所需还远不成比例,这应“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人数骤增考验“三馆”服务水平
“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2008年杭州图书馆免费开放后,有读者无法接受乞丐和拾荒者入馆阅读,对此,馆长褚树青做出了上述回答。
“我们也面临同样问题,即使是精神病患者,只要不影响他人阅读,场馆大门就要向他敞开。”刘慧娟指出,“免费开放”对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实施全免费以来,我们一天收的押金,相当于过去一个月。”长春市图办证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日工作量骤增,“个别体质弱的同事一时间吃不消,都累哭了。”
“为应对翻倍的到馆人流,我们重新调整了部分人员工作岗位,并在二楼增设服务窗口。”馆长刘慧娟说,自从决定实施“全面免费”后,她就一直在考虑如何加强管理,以提升服务水平,确保到馆群众的舒心阅读与公共文化资源的高效安全使用。
电子阅览室免费后,来尝试上网的老年人激增,为此,长春市图安排工作人员对老年群体给予特殊指导,但为保证有限资源的公平使用,该馆不得不做出规定:如有他人排队等待,免费上网一小时后必须下线。
刘慧娟还在积极推动“总分馆制”与数字图书馆建设:“以市图书馆为中心,县区图书馆为分馆、乡镇社区图书馆为基层网点,构建一个大服务体系,实行资源共享、通借通还,这样各馆间既可资源互补,又方便百姓就近借阅。”
要提高公共文化体系的服务效能,“总分馆制”无疑是一个努力方向,但不容乐观的是,目前我国社区公共图书馆仍相当薄弱,不少社区根本没有图书馆。
如何利用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新媒体拓展服务功能,也是“三馆”面对的一大问题。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指出,新媒体已广泛进入人们文化生活,而我国平均3.23个公共图书馆才拥有一个网站,只有约22%的省级图书馆可通过手机提供服务。
“要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加强财政支持之外,‘三馆’自身的科学管理和服务水平尚需大力提高。”刘慧娟说。
“零门槛”考量公民素养
虽然基本服务项目收费已取消,但多数图书馆仍保留“押金”制度。在长春市图,书刊外借押金收取额度为100元,此外,超期还书需交纳一定滞留金。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办法”,陈慧娟说,“在信用体系还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没有一定的制约手段,就会影响到整个图书馆公共服务的良性运转。”
读者流量大增,势必导致书刊资源紧张,如果一本书在一个读者手里长期滞留,就会影响流转速率,造成资源浪费。而“有借无还”、“偷开天窗”等不良借阅行为,更会直接造成公共图书资源的无谓损耗。
“三馆免费开放,是政府所做的一项惠民实事,但‘零门槛’运行实际上对公众也提出更高要求,公民必须提升自身文明素养,加倍珍惜和爱护公共文化设施。”刘慧娟说。
公民素养的确是个问题。部分城市图书馆免费开放后,出现“一个班学生成建制地到自修室占座”现象,还有个别青年男女把图书馆当成免费约会地,在公共阅读环境里若无其事地打情骂俏。
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只是最低层面要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本身需要全体公民一起添砖加瓦。以美国芝加哥为例,该市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图书馆系统,那里的图书馆定期会开展义卖活动,其中多数图书来自市民,而义卖所得则无偿捐献给图书馆。
“芝加哥西郊的橡树溪图书馆有一棵别致的捐献树,根据民众不同的捐献金额,分别设计为金树叶、银树叶、铜树叶等不同等级”,一位曾在该地区做过访问学者的吉林大学教授告诉记者,根据该图书馆公布数据,其几年中接受组织和个人捐助总额达84.11万美元。
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曾说过:“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把我们身边的图书馆变为乐读者的天堂,“免费开放”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接下来,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编辑:冯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