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9日,“激扬文字——陈求之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市委宣传部、安徽省文联及深圳市文联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担任策展人、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将展出艺术家陈求之创作的现代书法以及雕塑、装置作品六十余件。
陈求之,1965年出生于安徽望江县,自幼随父学习书法。1993年开始涉足油画创作,2009年开始从事现代书法创作。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中共中央党校、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武汉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等地展出,并被相关单位收藏。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有《激扬文字——陈求之作品集》。陈求之的书法创作基于现代的方式,用书写的现代化来演绎传统文化,他的这一追求,使得他的书法中已经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的书写样式和书写风格,甚至改变了审美趣味,他利用水墨的方式把书写演绎成一种抽象的绘画样式却并没有完全舍弃文字,而是通过文字的基本间架结构,去表述一种新的近乎于绘画的结构方式。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曾经有一批书法家加入到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来,在今天在回归传统的潮流中,面对风和日丽,人们已经忘却了过去曾经有过的流行飓风。在复归平静的现实中,仍然坚守着这样一种样式并成为自己个人的追求,陈求之的坚守却可以在当下视为这一风尚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诗经》的《毛诗·关雎序》中曾经有这样的说法,“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陈求之的当代书法,整体面貌正恰似这段话中末句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他的作品酣畅淋漓,荡气回肠,笔自心出,神游天外,给人以龙行四海、天马行空的视觉冲击,不仅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阐释了“书画同源”,其书法本身所具备的装饰意味和现代形式美感,也让人感到一股扑面而来的磅礴与灵动。他的每一幅书法创作,都是从书写的内容出发,在保证其内容的可读性的同时,根据其创作内容所蕴含的情感、气势和韵律,综合书写状态中形态的整体把握和水墨晕化的偶发效果,创作出具有形式和内容相互吻合印证的独特视觉效果的作品。细细品味他的作品,不禁会让你赞叹于他因物象形、随类赋彩的笔墨表现,惊诧于他的出人意表、匪夷所思的奇妙构成,更会就其中的错落铺陈、变化无常发出会心的微笑。他的作品《复兴》,形如熊熊燃烧的火焰,一笔之中浓淡干湿,繁简对应,笔意悠远,将用文字的可辨和形态的可读完美统一;他的巨幅作品《毛泽东诗意·沁园春·雪》长达25米,整个作品一气呵成,气势连贯,形如洪钟大吕,笔若惊鸿飞渡,彰显豪迈与奔放,配合他别有意味的印章,让人过目不忘。范迪安认为:陈求之的书写探索是一种新的书法表达,在文字的形象性和书写的精神性两方面都具有“笔开新境”的拓展。
展览开幕同期,“陈求之作品学术研讨会”也在国家博物馆内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艺术家三十余人参加了学术研讨,就陈求之的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讨论和阐述。展览将于2014年8月31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