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56册《吴都文粹续集》市场价值已上亿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屠晨昕 2012-11-22

“6月底的一天,本来也是漫不经心的翻阅。可是看到‘荛翁藉读’、‘荛圃手校’这两个黄丕烈的印章时,我就多瞄了几眼,越看越感觉不对劲,怎么这么像是真的?”

说起《吴都文粹续集》手抄本被重新发现的关键时刻,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主任陈谊至今不能平静。在近期的全国古籍普查中,这套在浙图仓库尘封了半个世纪的古籍善本,被发现竟是清代藏书大家黄丕烈祖孙三人的手批校跋本真迹。

看看浙图工作人员戴着手套那小心翼翼、毕恭毕敬的样子,便可以体会古籍善本的价值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

故纸堆里淘出稀世珍宝的真实剧集,就这样真实地在眼前徐徐展开。

56册《吴都文粹续集》,市场价值已上亿

黄丕烈(1763-1825),被誉为“乾嘉以来藏书之大宗”,经他校跋的古籍,有个专有名词“黄跋本”。他的一生收藏了大约200多部宋版书和上千种元、明刻本以及大量的旧抄本、旧校本。

“经他拣选、题跋过的古籍,因跋文中丰富的藏书故事、严谨的学术考证,以及版本自身的稀有性而备受珍视,身价百倍。”陈谊介绍说,“这套古籍善本,不仅有大量黄氏祖孙的批校文字,而且有荛翁手跋,详细而准确地记录批校此书的时间,煌煌56册,为黄跋中不可多见之珍品。”

早在清嘉庆年间,黄氏藏书刚刚散出之时,凡有黄跋者,每册价格就比未经题跋的贵上十金。历经战火及文化劫难,如今散落民间的“黄跋本”,早已稀如星凤。

这套《吴都文粹续集》五十六卷《补遗》二卷,为明代苏州人钱谷(字叔宝)所编。据记载,钱谷自幼家贫,在向文征明求学时,每天都会在文征明家借阅藏书,见到罕见之书,必定一口气抄下来。他仿照宋郑虎臣《吴都文粹》的体例,搜集资料,辑成《续集》,内容非常丰富。

这套“黄跋本”,在市场上究竟值多少钱呢?

今年1月,在西泠印社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中,黄丕烈题跋的清抄本《文房四谱五卷》(1册)与明抄本《画鉴一卷》(1册),分别以333.5万和149.5万的价格成交,创造了明清抄本单册拍卖的最高纪录。在拍卖的过云楼藏书中,“黄跋本”就多达7部。

如果以单册200万元计,这套全部56册的《吴都文粹续集》,市场总价值已然过亿。

黄丕烈拿家乡文献,训练孙子校跋功夫

这次在仓库中发现这套善本的,是浙图古籍部工作人员周聿丹。

“以前,我们馆藏的很多黄跋本,后来都被专家鉴定为并非黄丕烈真迹,因此一开始,对这套书也没有太重视。”周聿丹对记者说,“后来,我发现书中有很多黄丕烈的题跋,便交给了陈主任。”

一番细看过后,顿觉此书决不寻常。于是,陈谊马上安排联系国内的几位黄丕烈研究的权威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浙江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陈先行,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古籍部主任沈津,还有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黄丕烈研究专家沈燮元,把他们请到浙图来鉴定。

“通过字迹、印章,专家们一致认定,这套善本,确为黄丕烈真迹。”陈谊说,“而且这套古籍,在黄跋本中,属于篇幅最大之一、批注内容最多之一。更罕见的是,书中还有黄丕烈两个孙子的批校。”

经通查全书,陈谊说,“可知此本约为嘉庆间的抄本”。同时,笔迹不同,用纸相同,“可知抄手不一”。

从第28卷至补遗二卷,各卷多有墨笔眉批“钱叔宝手稿”等字,其它校改增删者不下百余处,并有夹页修订增补内容,盖有“荛翁藉读”、“荛圃手校”、“荛翁/手校”、“赋/孙”这几个印章。

“‘荛圃’是黄丕烈的号,而‘赋孙’则是黄丕烈的长孙黄美镠的字,书中尚有一处署名‘美铭’,这正是黄丕烈另一孙子的名字。”陈谊说,由此可确定,这套书正是黄丕烈祖孙三人的手批校跋本。“这套苏州地方文献,很有可能是黄丕烈用来训练孙子校跋功夫的。”

传承有序,在嘉业堂与浙图安然度过百年

在此套古籍里,记者仅发现黄丕烈和刘承干的两个收藏印章。

“这套书抄成的时间,应该是在嘉庆年间。黄丕烈祖孙三人对此书的点校,是在嘉庆到道光年间完成的。而在此后漫长的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里,我们并不确定这套书的准确去向。根据书内没有别家收藏印章的情况看,多数的可能,还是在黄丕烈后人手中。”陈谊说。

后来,《吴都文粹续集》流到了北京大书商段镜轩手中。

“按照惯例,藏家都会在自家的藏书上留下印记。可是,像段镜轩这样的书商,虽然坐拥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却不敢在书里敲上自己的收藏印章。”陈谊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圈内的秘密:“这是因为,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商人的地位是相当低下的,而且书商因为靠书牟利,被认为是‘小人’。如果敲章,会被当做自抬身价而挨骂。”

因此,书商顶多在善本里写上一句“某某经眼”,表示“这本书我看过了,但算不上收藏”。

1913年,藏书家刘承干从段镜轩处买下了这套《吴都文粹续集》,藏于自家藏书楼湖州嘉业堂之内,并印上了“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记”朱文方印。

1951年,刘承干致信浙江图书馆,表示:“愿将藏书楼与四周并藏书、书版连同各项设备等,悉以捐献与贵馆永久保存”。从此,藏书楼附属于浙图。于是,这套黄跋本《吴都文粹续集》,便在浙图安睡至今。

 


【编辑:徐婉娟】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