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飞的名作《踱步》,是龙美术馆的重要藏品
作为一个新美术馆时代的开始,龙美术馆开馆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龙美术馆的主人刘益谦王薇夫妇邀请了15位当代艺术家做了特展,但大家真正关注的焦点,却是其私人收藏。这些艺术珍藏在开馆展上好比大阅兵,接受着观众的检阅。专程从各地赶来的业界专家,也不得不对夫妇俩在中国古代绘画、瓷器古玩以及现当代艺术领域的收藏成就叹为观止。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围绕着龙美术馆的开馆,舆论和媒体最热衷的话题是他们夫妇俩如何斥巨资在拍卖场上横刀夺宝的收藏传奇。其实,收藏最难得的是机缘。近20年的收藏就能形成如此的规模与品质,尤其是其中短短几年内就形成的“红色经典”收藏被专家誉为足以填补国家美术馆典藏的空白,显示他们夫妇俩把握时间窗口的眼力、智力和魄力。这个“时间窗口”出现在1974年苏富比进驻香港后,伴随着中国艺术市场草创时期而来。他们夫妇俩和许多内地藏家一样是这个草创时期的迟到者,到1990年代才进入市场,却用不多的资金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相当规模与品质的艺术品收藏,成功地把握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其贯穿古今的收藏成就即便在老一代的华人收藏家当中也是凤毛麟角。
更可贵的是他们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办起了私人美术馆。这是他们夫妇俩在力图把握一个新的“时间窗口”。
在中国内地,开办私人美术馆,他们夫妇俩并非第一个,相关的尝试和探索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不过,之前所开办的私人美术馆大多像公立美术馆一样,没有或少有艺术品典藏,更像是一个展厅。而龙美术馆以丰富而高品质的收藏为基础,具备了同时发挥展览、典藏、研究与公共教育四大作用的潜能,可谓新一代的私人美术馆。而如此完备的功能,不仅内地大多数私人美术馆还付之阙如,即便是公立美术馆能样样做到的也不多。因此,龙美术馆的出现就更具象征意义。
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在乾隆时期曾经达到鼎盛,但此后的200多年里却因国力日益衰败而与国人渐行渐远。尤其是20世纪,战火与动乱频发,许多艺术珍品流离失所甚至毁于一旦。如今,收藏盛世再现,意味着经历了内忧外患、社会转型的中华民族将再度崛起,文化复兴即将到来。不过,当下的艺术品收藏已经与当年乾隆皇帝的初衷迥然不同。当年,艺术只是皇权的奴仆;如今,艺术是创新的源泉。见仁见智、因人而异的艺术品,因其感性、个性与多义性,成为后现代社会创新的引擎。而龙美术馆这样的新一代私人美术馆的兴起,说明中国内地艺术品的收藏、研究与展示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必将刺激并带动公立美术馆与时俱进。
从纵横拍场到建设私人美术馆,新的时间窗口打开了,也许不会像过去的时间窗口那么稍纵即逝,但当事人却要冒更大的风险,投入更多的成本乃至心智与情感,经历更漫长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