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杨超:走出去,请进来 推倒美术馆的“围墙”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陈倩华整理 2014-09-12


西安美术馆的馆长杨超

【编者按】2014年9月12日上午9时,由99艺术网发起并承办,文化部艺术司、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作为指导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和龙美术馆联合主办,以及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震旦博物馆、今日美术馆、民生现代美术馆、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浦东时报等共同协办的第二届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2014•浦东)在上海龙美术馆(浦东馆)开幕,本届论坛主题是“中国民营美术馆的战略定位与运营策略” 旨在搭建国际民营美术馆领袖、行业精英对话的高端交流平台,整合国际美术馆行业领袖思想,为推动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解决之道。 

论坛第一单元:民营美术馆在城市公共文化发展的社会责任的圆桌讨论,西安美术馆的馆长杨超作为嘉宾参与讨论。

大家是美术馆界的馆长,经常在一块谈的话题就是美术馆参观人数问题。每一次谈的时候,怎么样能够吸引观众进美术馆?每一次我们美术馆界的馆长一起到国外看国外美术馆的时候,都很羡慕。西方很多国家的美术馆人山人海,在中国很少有。我们美术馆现在存在的问题,很多很好的展览,开幕式也就是闭幕式,平常参观的人数很少。美术馆、批评家和艺术家,大家在自娱自乐,大家玩得很高兴。但这个玩得很高兴与这个社会、与这个城市关系不大。

我们在总结、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认为两个问题目前没有办法解决。什么问题?我们文化的问题,我们有没有公共文化?我们的公共文化是什么?这个解决不好,就没有办法解决(美术馆存在的问题)。我们做过研究,西方之所以美术馆来这么多人,与文化的公共性有关,文化诞生的时候带有强烈的公共性。中国文化是家国文化体系,广大的公共区域类是没有文化诉求的,这造成我们的老百姓没有公共文化意识,没有公共文化意识就不会到公共文化场馆。正因为我们缺乏文化场馆,缺乏公共文化,所以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城市没有广场。古代中国城市没有广场,没有公共文化设施。所以从古代到现在我们缺乏对公共文化的认同感,因为没有公共文化,所以缺乏对公共文化的认同感。这可能有很长的路要走。

怎么办?目前我们教育方面又存在问题,小孩子们到美术馆来得也非常少。这种情况,我们西安美术馆这几年做了几件事:第一件事,我们提倡的概念要推倒美术馆的围墙。什么意思?我们要主动的走出去。走出去,我们做这样几件事:第一个是广场美术馆的概念。我们跟西安市有关政府部门合作,把西安市最重要的六个广场,每周末都有展览,这个在西安城市里面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另外跟西安市教育部门合作,对西安市的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每年进行排列,这些小学按顺序的每年定计划,对小学生进行系列性的培训。我们专门有一个展厅,要培养中国传统艺术的教育,我们要有系列性的东西,系列性的教育资料。我们还有西方的绘画室,也有这个工具。我们把中小学生请进来。

公共教育方面还有一方面,每周有一个群众自愿活动,社会市民自愿带着孩子到这学习。每周请一些美院老师或者社会自由职业画家来到这个地方给学生讲绘画。每周还有一个免费的讲座,请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批评家、文化人来,我们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我们也一直在探索,怎么样把美术馆跟社会形成一个紧密性的合作。目前我们公共文化没有完全形成,在形成的过程中,作为公共文化一个重要承担的美术馆,我们应当做什么事?我们一直也在探索。大家非常清楚,美术馆既是一个公共文化平台,同时又是这个城市公共文化建构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高度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西安美术馆这几年关于这个问题一直在探索。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