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源(1736-1795) 高宗御书范成大灯市行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尺寸:113×29 cm.
估价: 6,800,000-12,000,000
展览:“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11月2日-10日。
著录:1.《石渠宝笈三编》(四)(《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第11册,第2737-2738页,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
2.福开森、容庚编《历代著录画目正续编》(上)第958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
出版:《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第72、73页,保利艺术博物馆编,2012年11月。
说明:清宫旧藏。
农桑从来是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的根本。几千年的历史里,不管是改朝还是换代,农业都会被反复提升到一个无以复加的高度,这似乎成了一个不容更替的传统。号称“康乾盛世”的开创者之一乾隆在初登大统之后,对农桑的重视也堪称绝无仅有:
元年正月,祈谷于上帝,亲诣行礼,自是每年如之。建京师先蚕坛。
元年二月,祭社稷,亲诣行礼,自是每年如之。
元年八月,祭大稷、大社,亲诣行礼,自是每年如之。
元年十一月,祀天于圜丘,乾隆帝亲至行礼,自是每年如之。
二年二月,举耕藉礼,奉雍正帝之法,四推四返,自是每年如之。
七年八月,定皇后亲蚕礼。
八年四月,命奉宸苑试行区田法。
九年四月,先蚕坛建成。诣圜丘行大雩礼,祭地于方泽,不乘辇,不设卤簿。
以上所摘,不过十一,但乾隆之重农桑,却可窥豹一斑。
基于同样的统治思想和理路设计,农桑的重要性亦同样被初即位的乾隆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形式有意突出,他大量御制的“耕藉礼”题材绘画、玉牒、墨之类,均出乎此心。不过,随着统治日长,他似乎更有意通过对农桑的重视及表现形式转向提倡对盛世的讴歌和粉饰,乾隆十二年(1747)初夏他集合阁臣以南宋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诗歌名作《腊月村田乐府十首》为题材所作的系列绘画即隐寓此意。与其说乾隆此举系其一贯的农业政策自然而然的演变,毋宁说更大的原因是他对范成大诗中“灾伤不及什之三,岁寒民气如春酣”之类的太平盛世景象的陶醉和自许。
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十首》系其最著名的田园诗作,与其《四时田园杂兴》可称双璧。该系列以新乐府体写吴地腊月乡村民俗,按日推进,依次为《冬舂行》、《灯市行》、《祭灶词》、《口数粥行》、《爆竹行》、《烧火盆行》、《照田蚕行》、《分岁词》、《卖痴呆词》、《打灰堆词》。乾隆特召诸臣依此分绘图画,即:
1、慎郡王绘,乾隆御题范成大冬舂行(《故宫书画图录》未收)
2、沈源绘,乾隆御题范成大灯市行(即此幅)
3、周鲲绘,乾隆御题范成大祭灶词(《故宫书画图录·十四》P369)
4、李世倬绘,乾隆御题范成大口数粥行(《故宫书画图录》未收)
5、丁观鹏绘,乾隆御题范成大爆竹行(《故宫书画图录·十四》P357)
6、张镐绘,乾隆御题范成大烧火盆行(《故宫书画图录·十四》P371)
7、陈士俊绘,乾隆御题范成大照田蚕行(《故宫书画图录·十四》P373)
8、董邦达绘,乾隆御题范成大分岁词(《故宫书画图录·十四》P339)
9、曹夔音绘,乾隆御题范成大卖痴呆词(《故宫书画图录·十四》P375)
10、张若澄绘,乾隆御题范成大打灰堆词(《故宫书画图录·十四》P377)
以上十轴,均见于《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称:“宣纸本,纵三尺五寸五分、横九寸二分,十幅同。”又称:“五玺全”。而五玺均出骑缝之制,位置、规格亦同一,由台北故宫《故宫书画图录》所收其中七轴即可见出。另三轴未收录,即其一、二、四;其一慎郡王、其四李世倬二轴至今未见,其二即沈源此轴,与台北故宫七轴规格、形制、位置均一致。
本件《灯市行图》大概是目前市上可见惟一一件沈源作品,以范成大原诗为题,绘元宵灯市之繁、人物之盛、民俗之新,历历在目,宛然可亲可感。画下部取城内灯市一角,描绘各种灯饰如龙、鱼等,各色人物如士农工商等,均其乐融融,一派祥和之景;上部则取城外空旷之致,绘一带远山、一孔石桥、一座楼宇并一枝灯饰,三人风尘仆仆于桥上赶来,似乎十分急切要参与城中灯市。整幅线条流畅,人物神情动作均极栩栩,其风情堪称一小巧的《清明上河图》。
幅上端乾隆亲题范成大《灯市行》诗:
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叠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两品争新最先出,不待三五迎东风。儿郎种麦荷锄倦,偷闲也向城中看;酒垆博簺杂歌呼,夜夜长如正月半。灾伤不及什之三,岁寒民气如春酣;侬家亦幸荒田少,始觉城中灯市好。
其着眼显然在“灾伤不及什之三,岁寒民气如春酣,侬家亦幸荒田少”之类,正与他同时期其他所行如颁御制《太学训饬士子文》于各省学宫、派张广泗率军开始平定大小金川叛乱等正同一用心。
十轴之成,颇称乾隆歌吹太平之心;随后,由极谙乃父心思的嘉庆收入《石渠宝笈三编》。遗憾的是,在以后的流转中,十轴之一和四终至不见;所幸的是,沈源此轴历尽劫难竟尔重现人间;只是它与其他七轴却已生生离散,不得合璧,此情此景,令人不禁长忆分离百年的《富春山居图》也!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