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时候,中国必然会成为亚洲艺术市场最重要的地方。”东京画廊总裁田畑幸人说。和田畑幸人一样抱着同样想法的人越来越多,外资进入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步子因此迈得越来越大。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刚刚完成的一份调查数据表明,在北京的798艺术区、环铁艺术区、酒厂、草场地、观音堂以及其他地区,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画廊正在人们身边不断成长。截至2007年底,北京具有专业意义的外资画廊已有67家,其中42家是2005年后进驻的新“移民”。
国外分支机构成为主力
在望京酒厂艺术区门口,一行红色标牌高高耸立在一面灰色墙壁上,对路人来说十分耀眼。顺着路标指示向里走,来自韩国的阿拉里奥画廊便跃入眼帘。这家画廊占地4500平方米,分为4个展厅,据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画廊。
画廊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一个展览忙得不可开交。展厅外,所有的箩筐都装满了水,大大小小几十个箩筐几乎堵住了入口,而在展厅里,还是箩筐和水的世界。工作人员说,这个展览会揭示出一个自然的主题,虽说展览未见,清纯的竹香和满眼的清水已经让人感到来自大自然、来自田野的芬芳。再往另一个展厅看去,工人手上满是红色的颜料,他们正往高高耸立的“山”上涂抹着,红是那种让人惊艳的红,山是那种直入云霄的山。两个展厅的作品出自同一位艺术家——朱金石之手,古老与现代,自然与喧嚣的巨大反差很快要呈现在观众面前。
馆长尹在甲的办公室陈列着国际大师伊门道夫的雕塑作品,他操着不太流利的汉语说:“阿拉里奥画廊1989年在韩国创办,2005年北京开办分店。之所以选中我当馆长,是因为我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特殊关系。”10年前,尹在甲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二外学习。因为爱喝酒,当时北京又没有太好的酒吧,于是索性开了一家名为“通道”的酒吧。“通道”离宋庄艺术区很近,很快方力钧、岳敏君等艺术家就到那里喝酒聊天,就这样大家认识了,“不过,当时我没有要与他们合作的任何想法,大家只是很好的朋友。”
“画廊主体是艺术家的作品,而一个画廊在未来是不是还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也就取决于这家画廊对于艺术家的态度。”尹在甲说,签约成名的艺术家可以提升画廊的知名度,但他认为,能够选择并扶持新生艺术家才是一个大画廊是否具有长远眼光的关键。目前,阿拉里奥与中国艺术家王广义、岳敏君、张晓刚、刘建华、隋建国、方力钧、曾浩7位中国画家签订了专属合约。今后,如果要在世界美术市场购买他们价格高达数亿韩元的作品或者想邀请他们举行展会,都要通过阿拉里奥画廊。
根据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赵力和他的团队初步调研结果,目前北京外资画廊类型多样,其中国外艺术机构的分支机构占60%;非营利性机构占5%;中外合作创办占9%;外籍华人创办占6%;外国人创办占20%。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来,分支机构进入北京艺术品市场的强劲势头前所未有。
业内人士分析说,分支机构介入是外资画廊最容易的介入方式,这些艺术机构有成熟的艺术品经营背景和经验。还有多年的操作经验,只要认真考察中国现状并掌握相关政策,运营模式就可直接运用,而不必像原生态画廊那样要摸爬滚打多年才能成功。韩国阿拉里奥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北京第一家画廊来自外资
坐落于崇文门南大街的东便门角楼,是明清两代的建筑遗存,以古朴庄重的形象展现着古都北京的迷人风韵,1991年因为红门画廊的到来,古老和现代相互交织的独特氛围不知迷倒了多少人。
推开红门画廊厚重的朱漆大门,脚踏青砖,夺目的当代艺术赫然与北京古老建筑浑然一体。在一幅幅或奔放或恬静或沉重的艺术作品前走过,心情会随之波澜起伏;推开大门走向外面的世界,角楼远方北京城尽收眼底,微风拂面,心情又会瞬间平静。谁也没想到为观众营造奇特感受的是澳大利亚人布赖恩·华莱士。熟悉他的人说,你可以在博览会上见到一个吃着盒饭、忙里忙外的布朗,也可以在拍卖会上看见一个西装革履、彬彬有礼的布朗。
而华莱士说这一切的到来好像天上掉馅饼一样。1984年的一次背包旅行,让布赖恩·华莱士爱上了中国。在北京学中文的时候,北大举办的现代水墨画展让他喜欢上了中国当代艺术。于是,1988年起,布赖恩·华莱士就开始为中国年轻的艺术家们组织、策划展览,有一次,他在古观象台办展览,文物局的同志了解到他想开画廊,就问他有没有兴趣租下东便门角楼,事情就这么简单。
红门画廊见证了北京艺术市场的变迁。布赖恩·华莱士说,红门画廊的主体客户是海外人士,其中包括国外的博物馆、画廊、经纪机构和艺术商人,还包括一些长驻中国的外籍人员。国内的买主以前只有几个人,每年大约买2至5幅作品,最近几年随着中国人购买能力的提高,国内买主也渐渐多了起来。
798艺术区的第一家画廊同样来自外资。
2002年从日本回来的艺术家黄锐第一个被允许租用798艺术区的锯齿型大车间,并建立了个人工作室。随后他又介绍来自日本的东京画廊租用了一个400平方米的车间,设立“东京艺术工程”画廊,从此,第一个外资画廊进驻798艺术区。
远在美国办展览的田畑幸人通过电子邮件说:“我从1995年开始,一直想把画廊开在中国。刚来798艺术区的时候,觉得这里地方很大,但破破烂烂。我脑子里也是一片空白,根本没有想到会有今天。当时经费和房租都很便宜,这里对我来说是一个梦想,没有指望它赚钱。所以我在这儿做展览,只要是年轻、热爱艺术、执著虔诚的艺术家,我就做他们的展览,并愿意一直为他们做推广。”眼见着798艺术区从破破烂烂到日渐兴盛,田畑幸人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我觉得情形会越来越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市场一定在亚洲。不过,以后会出现两种情况,好的艺术家和只想赚钱的艺术家会分开。整体上来看,肯定是向上走;内容上来看,会有很多变化。”
收藏大家带来全新理念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去年11月开业,记者走进这家艺术中心的时候非常震撼。
798高大、陈旧的厂房会在建筑师的手下变成具有现代感的艺术品。宽阔的空间、通体的白色、简洁的线条、柔和的灯光,让每一个从外面急匆匆赶来的观众立刻平静下来,并很快投入到即将展开的艺术之旅。
艺术中心开幕大展为观众呈现的是《85新潮:中国当代艺术第一次运动》,与在美术馆看展览不同,任何希望了解这段美术历史的人,只要沉下心来,认真揣摩作品,再认真品评一番对画家以及艺术风格的评价,那段历史便可了然于胸。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郭晓彦曾在广东美术馆供职,深深感到尤伦斯这样一家专业艺术机构对艺术品的成熟态度。“一件艺术品在这里得到的呵护完全不同,专家强调的不仅是恒温恒湿的环境,他们还经常关注画框是否发霉、色彩如何长久保持、挂画如何保证最佳视觉等问题。”所有工序都有严格规范,比如拆开、包装都要戴手套这个细节,国内许多美术馆很难做到。
28岁的吕文静为自己能加入到尤伦斯这一国际化团队而自豪。“我每天都很兴奋,每天都有惊喜,我们的展览真的很棒。”尤伦斯的策展人来自英国、美国、比利时、中国,不少都是在国际美术界响当当的人物,在吕文静看来,最重要的是,这支团队以专业和学术的眼光对待艺术。
而作为展览的延伸项目,音乐、表演、文化艺术论坛等活动同样可以参与,艺术商店、咖啡厅、图书馆、餐厅让这里呈现出不同于一般画廊的别样景致。
所有这一切都源于艺术中心出资人尤伦斯夫妇带来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的全新理念。这对比利时夫妇是国际知名的收藏大家,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收藏了有2000件中国历代艺术品,其中包括大量中国当代艺术品。尤伦斯先生说,他的叔叔曾在中国做过外交官,父亲也曾到过中国,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就开始了在北京的艺术探险。“刚开始我有些迷失,但很快我被艺术家深深吸引了,我和妻子一起到艺术家工作室做客,谈艺术,谈审美,从不谈论钱。当时画廊、拍卖行还不存在。”去年11月,在媒体见面会上,这位一头灰发的大富豪目光热切、坚毅,他表达了当代艺术中心想为中国观众和中国艺术家提供更多机会的心愿。
墙内开花墙外香现象
随着外资画廊不断进入北京,许多本土优秀艺术家走向世界。徐冰、蔡国强、张晓刚、王广义、岳敏君、方力钧等中国当代艺术家之所以能在海外拍卖市场创造一个个奇迹,和外资画廊的进入有直接的关系。
目前北京总共有500家专业画廊,其中67家来自海外。业内人士分析,外资画廊占领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其艺术推广方式、资金运作经验对中国画廊业的发展有借鉴作用,会带动本土画廊的成长。同时,外资画廊的进入也带来了不同观念、做法的碰撞。
四分之三画廊主持人李文子注意到,由于外资画廊的客户群更多在国外,因此,他们带动起来的“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当代艺术的特有现象,使艺术家创作有迎合的成分,也加剧了艺术家的浮躁心态。“这些现象与资本实力有关,国内收藏队伍还有限,投资、保值、炒作的比例偏大,这会反过来影响艺术家和艺术品经营。”李文子认为,外资画廊之所以带来了喧嚣,更大的成分是资本的作用力。
与当初本土画廊比谁活得更长的艰难处境不同,如今,本土画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许多画廊经营人自己就是策展人和评论家,他们对本土艺术资源具有深入挖掘能力,在艺术市场积累的经验正日益成熟,更有天然的地缘和人脉优势,本土画廊的优势已经开始日渐显示。更令人激动的是,收藏队伍也将有更强有力的保障。根据汇丰银行和上海复旦大学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在未来10年内,内地年收入达到7500美元至2.5万美元的中产阶层将会进一步激增超过1亿人。胡润百富的调查也表明,38%的国内富人已开始收藏艺术品。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几年内,谁能掌握最好的艺术家资源,谁将成为未来艺术市场的最大赢家。外资画廊在未来的时间里,究竟能否像推销好莱坞电影或麦当劳文化那样,成功地推出他们的当代艺术家,赢得中国的市场?现在只是较量的开始。
【编辑:叶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