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张丁元:亚洲整合的趋势不变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邱家和 2011-12-10

香港佳士得2011秋拍,经历了寒潮的洗礼。总计28.5亿港元的成交额,较之春拍有明显缩水,在其2011年度70.4亿港元的总成交额中仅占40%左右。不过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品部国际董事张丁元却认为,市场虽然因经济原因出现价格波动,却并不会改变亚洲市场整合的趋势,也不会改变亚洲市场继续成长的发展趋势。

 

  

跨区域艺术家受欢迎

 

  

张丁元认为,近年来亚洲市场整合的趋势并未因秋拍市场的波动而改变,反而对区域市场认可度高的艺术家会受欢迎,而只专注单一市场的艺术家则前景不妙。他以秋拍超过估价两到三倍成交的赵无极作品为例表示:首先从亚洲看,赵无极、吴冠中、林风眠,都是香港最早追捧的画家。相比之下,内地的藏家对他们却经历了从拒绝到拥抱的转变。他们开始关注国际艺术家,先从赵无极开始;其次从国际上看,国际买家现在关注亚洲艺术家,也是从赵无极开始;第三,从中国书画的影响看,像吴冠中、徐悲鸿等人的水墨作品价格都很高,而赵无极的作品与之相比,价格还是理性的。

 

  

他认为,亚洲的整合还涉及到亚洲文化,或者说东方文化的独立性。一方面亚洲的视野是多元的,这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多样性也有关。而在艺术市场上,艺术家来自哪个地区,买家也来自那个地区,而赵无极却可以横跨亚洲,成为跨区域的买家所追捧的艺术家;另一方面文化有深刻性和辨识度,具有覆盖性,因此在文化交流中可以认同文化,而在借用文化的同时可以追溯文化的源流,亚洲文化在价值上与西方不同,赵无极的作品由于显示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而别具价值。

 

  

当代肖像为时代画像

 

  

对于经历秋拍考验的当代艺术专场“新中国的自画像”主题,他认为作为一个市场关注的焦点处理得较好,引起很好的市场反响。这是因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肖像画,包括艺术家的自画像,或者为朋友所作的肖像,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比重偏高。这个专题以此来连接中国当代的美术史,试图说明为什么这些肖像画会引起观众的关注。他还指出,从这些作品中还可以看到中国社会文化与历史的变迁。正如美国《时代》杂志往往以年度人物来进行年终总结一样,这些肖像画也可以作为中国当代历史的图像表征。当前,中国崛起,全球瞩目,许多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如何看中国近年来的变化?新一代中国人是怎样的?这一切,在这些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肖像作品中都有充分的表现。由此,佳士得也给这个市场一个重新定位。

 

  

对一段时期在内地的一些唱空市场的言论,他表示,这些议论有很强的针对性,不是客观的评论。不过,就事论事看拍卖结果,一半对一半,看好看坏都有,也都没错。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秋拍香港地区的平均成交价高于内地的平均成交价,说明香港市场更成熟。

 

  

价格波动影响买家心理

 

  

他承认,6个月前筹划佳士得的当代艺术专场时对市场估计比较乐观,没有预计到市场会因为经济金融动荡而受到如此大的影响,因此成交价格不如预期。不过,他认为这样的波动恐怕连经济学家也难以预料。这种波动对拍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他透露,拍卖会后的私下转让正在进行,而且,几乎各场拍卖都是这个情况。这有点很像2008年秋拍后的情形。这反而说明市场比较成熟。因为今年的成交件数固然不像以往,但平均成交价却是历史最高。成熟的市场的特征是:交易量比较稳定,好坏作品价格落差大,买家出价谨慎,买气扎实稳健。

 

  

他指出,目前高价拍品压力更大。高价拍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估价高,还有一类是拍的结果高。对高估价的拍品市场不愿意接受。在买家看来,他可以在拍场上追高、创高价,但估价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目前所有的市场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对高估价作品观望。至于说到艺术家,他认为有待观察,有人涨了,16个人破纪录,也有人跌了,但整个水平是增长的。他强调,就市场发展趋势而言,艺术家本身要有跨区域的能力,这样的艺术家会更受欢迎,而只专注单一市场的艺术家则前景不妙。

 

 


【编辑:颜媛媛】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