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新时代需要新的艺术与设计教育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肖华华 2011-03-29

著名学者、教授、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杭间

 

2007年9月6日晚,著名学者、教授、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杭间老师在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演讲厅作了一次精彩的学术演讲,题目是《我眼中的国内外艺术与设计院校》。杭间老师于2003年受李嘉诚基金会的邀请来到汕头大学与国际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先生等一起筹办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开始了国内艺术与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今年上半年杭老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做了4个月的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期间,杭老师考察了美国许多著名的艺术与设计院校,对他们的教育发展背景、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等做了深入的调研。得出了许多新的独特的见解和看法,并且开始在国内的一些艺术院校施行和试点。杭间老师一身休闲的打扮,上身着一件黑色T恤,再加上一件蓝色牛仔裤和棕色休闲鞋,让人感觉非常的和蔼和亲,并且他一上讲台就面带微笑,演讲的声音也是非常的温和细腻,一下就把人带进轻松而又有趣的学术殿堂。

 

整个演讲持续了将近3个钟头,杭老师没有用任何的图片等辅助材料,中途通过三个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把整个演讲的知识窜起来,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最后在与学生的一系列的问答中结束。整个演讲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美国艺术与设计院校的发展及两种艺术与设计教育体制。在美国有众多的艺术与设计院校,一般的综合性大学都设有艺术或设计学院。但美国艺术与设计教育的发展走过一条很有意思的道路。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其主要的国民是来自欧洲的一些文化与科技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所以,当五月花号载着最早一批年青有为、受过良好教育的抵达普利茅斯港后,便开始在新的大陆上进行着新的尝试,他们建立新的国家组织形式,制定世界上最完备的宪法,把一些在欧洲无法实现的政治和生活理想带到了美国。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他以古希腊建筑为美国优秀建筑的样板,领引了美国大陆第一轮的建筑的继承和创新。总的来说,在1850年前,美国还没有建立自己的设计教育体系,而在艺术教育上基本上是唯欧洲艺术是尊,基本课程也是学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艺术。而在二战后,美国的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战结束后,美国虽是最大的受益国,但是产生了许多社会与经济问题,大量的退伍军人等待安排。国家就出台了一项政策,允许退伍大兵报读自己喜欢的大学专业,出人意料的是很多大兵都选择了学艺术。后来经一些美国教育专家研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这些大兵经历了生生死死,看透了人生的本质,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追求,开始偏向于追求精神生活。他们来到大学学艺术,是没有受过传统的透视、比例、结构、色彩训练的,那么艺术教育就要改革了。他们是凭着自己的极大的兴趣和一些独特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来学艺术的,他们来大学不是来学技巧的,而是需要通过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艺术的面貌发生了变化,艺术更多是看有不有意思,有不有创新。我们纵观世界艺术的发展,可以看到两个艺术突变的阶段:一个是从1900开始的视觉革命阶段,这个阶段的艺术开始了对传统艺术的反叛,开始在形式上标新立异。出现了像毕加索、康定斯基、马蒂斯、米罗、达利等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开始了现代艺术的蓬勃发展。第二个阶段是1950年代后开始的观念革命阶段。那么艺术到底是什么呢?难道一定要拿着画笔去画画吗?这个时期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杜尚出现了,他在一个刚买回的马桶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就宣称自己的艺术创作完成了,并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那么从这时期开始,艺术创作更多的是要反映一个思想,反映一个观念。美国艺术教育就走向了多元化、个性化。由于美国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商业繁荣,经济发达,国民素质很高,那么设计教育从欧洲引进后也得到巨大的发展,二战期间,德国包豪斯的设计大师都到了美国从事设计教育。如包豪斯的校长格罗彼乌斯、密斯等都到了美国重要的高等学府任教。再加上美国经济发展的极大需求,使得设计师的需求量很大,从而促使了美国独立学院的发展。这些独立学院的教学,紧贴市场、商业性很强,整个学院也是一个商业性的运作,艺术教育也是如此,如纽约艺术区的许多画廊,都是通过商业运作的方式,使得艺术创作也能挣钱。设计也就成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设计也能给设计师也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这样的一种发展模式,使得美国的独立艺术与设计院校,有非常强大的师资、非常灵活的专业与课程设置、非常有特色与个性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由于跟市场联系紧密,学生就业快,适用市场能力强,而学生的学费就比较高昂了。这样的学校有纽约的罗德岛设计学院、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等。美国还有一类艺术与设计院校那就是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或设计学院,一般都是由州政府投资或赞助办学的,就受到本州民众的需求和评价的影响。一般就有较强的为本州服务的倾向,课程设置比较综合,教学不完全是技巧性训练,更多的是一种综合性素质的培养,培养的人也不一定成为专业的艺术家或设计师。这种体制使得综合性大学里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学费就比较便宜了。

 

第二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了中国艺术教育发展及一些美院的形成和各自的特点。中国最早的学校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孔子创办的私人学堂,但其实在孔子前,东周早已出现官学,即贵族办学。由此,在中国艺术与设计史上就出现了两种主要的办学形式,一种就是始于南唐的画院,它是由贵族主办,在社会上招聘或吸纳一些具有艺术才华的人士聚在一起,进行艺术的创作与研究,并按资历和艺术创作成就划分成不同等级。那么在工艺或设计方面主要是手工艺商店或作坊,采取的是师徒制,一般通过口头传承的方法使技艺得以延续和发展。鸦片战争后,曾经自以为是世界的中心的中国开始猛然认识到自己的落后,开始了洋务运动,创办新学,教育体制正式开始改革。中国开始向欧美、日本等国派遣留学生,有意思的是刚开始派遣的时候,许多人都是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他们认为在海外都是一些蛮夷之国,在加上路途遥远,生怕失去自己的孩子。而在广东由于从明代开始,就与西方进行了广泛的商贸和文化交流活动,对西方的认识较多,所以,早期的留美幼童中广东人居多。甲午海战失败后,中国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学生都已变得比自己强大,便开始向日本学习,此时的中国出现了留日的热潮。如鲁迅、李叔同、高剑父、高奇峰等人。到了19世纪20、30年代,在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局面的刺激下,大量的有志青年迈出国门,到日本、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等求学。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康有为、梁启超等开展了关于“中国画”的大讨论,他们认为如今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艺术的主流却还是以清末“四王”的绘画传统,这样的艺术是一种颓废的艺术、落后的艺术、不科学的艺术,应该唾弃。陈独秀等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展开了对当时艺术现状的批评,支持中国画改革,认为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可看、可感的东西,应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去描绘。在这种国内文化环境下,出国学习艺术的人非常多,如常书鸿、庞薰琹、李铁夫、林风眠、徐悲鸿、颜文梁、陈之佛等。尽管他们出国留学的时候,西方的现代艺术已发展的相当成熟,并开始占据西方艺术的主流,但是他们中大多数人都带回的是写实艺术。只有极少数人不同,如庞薰琹、林风眠等,他们批叛性的学习西方艺术,受装饰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的影响,他们在上海、杭州、北京开始了最早的中国现代主义艺术的探索与试验。建国后,由于政治、文化的对写实主义艺术的需要,艺术面貌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现代主义艺术的探索几乎消失殆尽。由于这些艺术家的艺术观及落脚地方不同,从而使建国后形成的几大美院,呈现出细微的差别。中央美术学院是由国立北平艺专与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而成。北平艺专的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北京美术学校,华北大学美学系前身是延安鲁艺美术系。1950年4月成立后由徐悲鸿担任第一任院长,后又由江丰、吴作人、古元、靳尚谊等担任院长。当时的文化政策是文艺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写实主义作为现实主义艺术的主要手法得到发展,并演变成革命现实主义,绘画的风格特点是红、光、亮,艺术的主要形式就是国、油、版、雕。由于中央美术学院是一所综合性、权威性的学院,其中也有一批懂艺术教育的专家,所以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容纳了其它风格艺术的发展,如早期的齐白石、叶浅予等人的艺术。2001年潘公凯担任院长后,学院的发展更加趋于多元化,容纳了一些当代抽象艺术的发展。近年来在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的扶植下,开始大力发展建筑、服装、产品等设计教育及成人美术教育。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50年合并到中央美术学院,称为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刘开渠任院长后开始了唯写实主义艺术为尊的发展局面,创作了一系列的歌颂社会主义伟大建设成就的作品。2001年许江担任院长后,开始了多元化、国际化、个性化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许江毕业于德国汉堡艺术学院,受到当代著名抽象画家迪弗的影响,思想较为前卫、开明,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如今也在大力发展建筑、产品、动画等设计教育,特别在多媒体设计方面取得巨大成绩,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即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她于1999年11月并入清华大学。始建于1956年5月,由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清华大学营建系等单位合并而成。其主要创建人是庞薰琹先生,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发展方向,以实用为教育发展宗旨,具有向生活学习、向民间学习的特色,成为中国最早进行工艺美术及设计教育的美术院校。鲁迅美术学院其前身为始建于1938年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早期的许多教员是延安派艺术家,在油画、雕塑等方面有较强实力,特别是现任院长韦尔申,他的油画具有很强的民族画风特点,既有现代性又有前卫感,在国内产生巨大影响。西安美术学院,由于地处中华文明发祥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再加上当地独特黄土景观地貌,在50、60年代生成了中国现代山水国画新面貌,其特别引人注意的是长安画派画家石鲁、赵望云等。广州美术学院,前身是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原址在武昌,1958年迁至广州,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50、60年代,胡一川、潘鹤等一批延安派画家到广州美院,写实艺术较为发达。改革开放后,由于离香港近,受到西方设计教育影响很大,再加上商业发达,市场需求大,设计教育发展迅速,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尹定邦等出版白马设计丛书是国内最好的设计史论著作。四川美术学院,其前身是成都艺术专科学校,在抗战时期聚集了一大批文人、艺术家,如庞薰琹、雷圭元、陈之佛、王朝闻、张大千、徐悲鸿等。艺术文化底蕴较为深厚,80年代兴起乡土画风,以乡土生活为题材,如罗中立油画《父亲》等,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1980年正式定名的天津美术学院,有何家英、孙奇峰、颜铁良等著名画家,在国、油、版、雕及水彩画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湖北是中国帛画与漆画的发祥地,坐落于此的湖北美术学院,也具有很好的历史、文化及地理发展环境。现任院长唐小禾,在油画和壁画创作上饮誉画坛。

 

第三部分的内容是对中外的艺术与设计院校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西方的艺术与设计院校在招生培养上具有很强的个性。每个人都可以报考艺术或设计学院,你可以向学院提交申请,申请的材料为几幅作品、简历、高考成绩单等。最后还要通过面试决定你是否能够录取。在整个招生录取过程中,你的综合素质、你的兴趣爱好、你的思想观念等是十分重要的,而不是你已掌握的技巧。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但入校后每人都会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努力,从而学生的学习非常的投入,能够激发出非凡的创造力。而我国基本上是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报考艺术与设计院校前,都进行了素描、色彩、设计等一些技巧性的强化训练。可毕业后我们的学生缺乏创造性,做不出优秀的艺术与设计作品。其次,知识结构不同。在美国高中阶段就有良好的艺术教育,他们把艺术与设计融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做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作业。而国内的高中基本上没有了艺术课,集中在了语、数、外等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巩固。报考艺术专业的学生,一到高三就基本上跑到一些大学老师开办的画室学习专业了,其综合素质都较差。再次,在美国的大学阶段有很好的公共课与专业课的设置。如在哥伦比亚大学核心课程只有两门,公共课有艺术人文、世界当代文化、语言与写作、当代科学前沿等。而在每门课里都是分专题教学,从批评的角度引导学生去思考与创新。通过几个专题的学习,并留下大量课外阅读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课外把学科知识串起来。专业课教学也是如此,如麻省艺术学院,专业课有素描1、2,色彩1、2,形体塑造,艺术语言等。在教素描1的“文艺复兴素描”这个主题时,他不是去教技巧,而是讲述文艺复兴素描产生、发展的过程和背景,分析其艺术特征及形成原因。也就是在西方教学中,他们强调的是观念,而不是技巧,技巧仅是实现观念的一种手段。这点在中国的艺术与设计院校中还没有人真正理解和施行。总之,中国的艺术与设计教育与西方相比是有巨大的差距,这点我们不得不承认,不管是教学资源、教育教学理念与思想,还是教学成绩。

 

通过杭老师的演讲,我对美国的当代艺术与设计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让我思考一个问题:中美艺术与设计教育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大的差异?以及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学习借鉴一些经验?关于差异问题,回答是必然存在的。美国是以西方文化为母体而成长起来的,其文化带有很深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痕迹。美国实行的是司法、行政、立法相对独立的、制约与平衡的政治体制。美国的经济政策是“市场运作”与“国家调节”这两只看不见的手相互作用。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美国的民主、科学以及天赋**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在这样一个各种体制、法律比较完备,经济、文化、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中必然会产生一个非常具有创造性、前卫性的艺术与设计教育。而新中国在建国后,将近30年生活在否定市场经济的社会中,没有商业、没有市场,从而使中国的艺术与设计教育处于一种极端的发展状态,那就是写实主义一统天下,认为国、油、版、雕是真正的艺术。而设计基本停留在手工艺设计阶段,连唯一一所工艺设计院校都成为了生产外销工艺品的加工厂了。80年代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海外贸易,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商业生产的繁盛,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展了很大的变化。这时,设计教育才开始起步。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设计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排斥在艺术的殿堂之外。传统的艺术教育思想、教育体制禁固着人们的思想,写实艺术以其巨大的惯性影响着人们。使得在市场经济进行了快三十年的今天,各美术与设计学院,还是延续着传统的办学思想,在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中缓慢行进。我们要知道,社会的发展变化,会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当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的高度,便会对精神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身边事物的审美也会更个人化、多样化。所以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新的艺术与设计教育。在一个文化消费的时代,我们的艺术与设计教育应该走向多元化,以新的教育方式、方法,新的教学理念、思想更好的服务于人们。基于这点的认同,我们才会认真的思考研究西方艺术与设计教育的成功之处。西方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和取得伟大成就,使得其艺术与设计教育成为我们的参考与借鉴的对象。但我们的借鉴学习,是要具有一种批判性眼光,要考虑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的现状,要发扬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建立起本民族的艺术与设计的独特面貌。

 

                                                                          肖华华

                                                                  2007年9月7日,于汕头

 

 

 


【编辑:成小卫】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