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艺术工厂——面向过去的回忆
2014中意当代艺术双年展展览主题为“记忆”,共分五个展场,艺术工厂展场展览作品以“面向过去的回忆”为主导,展出18位艺术家作品。最值得关注的当属朱小6米长的“清明上河图”水墨行为。邱志杰精神博物馆式的作品,李占洋对“收租院”的历史记忆,苍鑫“手稿”对前世今生的冥想,俸正杰的感官记忆,张朝晖的“光无限”,魏立刚横空出世的烟花,马晗利用北京工地废弃的砖瓦,陈文令红色的童年记忆,马军的“瓷车”,开往记忆的未来。这些作品的共同在场,仿佛掀开了中意双年展关于“记忆”的星座结构,在狂欢的意义上显现出一个记忆宇宙。人们自然会觉得,一次重大的展览,让人怀想起古罗马斯多葛派大哲学家爱比克泰德式的表达,自由是一种美德。
二、百年印象——数码的回忆(摄影、视频)
2014中意当代艺术双年展展览主题为“记忆”,共分五个展场,百年印象展场展览作品以“数码的回忆”为主导,展出10位艺术家的摄影作品和视频作品。策展人成国琴把姜健“王屋山愚公”每一个记忆的物件都清晰嫁接于双年展的结构之中,上升到威尼斯鲍德里亚海面上空的李暐四大宗教作品,强调了幻想成真的自由和快乐,个人史的荒诞是吴俊勇三屏同步、动画“飞舟”的质感,汤南南透过厦门工作室的海之窗,让漂浮的年华露出时间的痕迹,史国瑞的"针孔成像"一再被人们提及,而渠岩的数码图片《释迦牟尼》,将记忆切入具有永恒的宗教感。这些图像与光影制造的幻影,一边在呈现,一边在消解,令人眩晕,而一种最高的价值如流水在时空中形成的镇宅之宝。
三、北京塑料三厂文化园-面向未来的回忆
2014中意当代艺术双年展展览主题为“记忆”,共分五个展场,北京塑料三厂文化园展场展览作品以“面向未来的回忆”为主导,展出27位艺术家作品。对所有艺术家来说,记忆都有着流水账般的伤感,在这儿女性主义是一种艺术语言。古典永恒,穿越肉身与回忆。邱雨雯的剪纸装置,韩淑萦的“纸婚纱”,康羽的“对安格尔的致敬”有罗兰·巴特式的对于时间的反讽与窥视。黄敏捕捉到下凡的人群,一个万物如初的南方寓言。江衡“人体里的风景”以疾病为隐喻,药丸也美得无与伦比。李文峰的“全家福”让影像、绢、水墨形成了作品的语法,张秋实的“语文课”,卡夫卡式的寓言,刘家华的月亮属于他的理想家园,岛屿、白日梦、心灵之窗、废都之梦幻泡影,仿佛喃喃细语,最后皆归于记忆的修辞。
四、在3画廊——陈丹阳特别项目
2014中意当代艺术双年展展览主题为“记忆”,共分五个展场,在3画廊展场展出“陈丹阳特别项目”。陈丹阳的系列作品《巴赫平均律》,做了十年,这是一个时间。巴赫的音乐是一个引子,人们由此能找到视觉上一个与阅读相对应的画面。整个展览有对空间的塑造,参观者由主展厅入口,可见3x3x3米的马塞克屋,3个彩色视频嵌到墙面里面播放。观众进入第二展厅,见3-4件新作。这些画作基本选择中间调,偶尔也用高调和低调。只见不同色阶的色点依附在画面上,像每一个音符组成的色块,围绕主色调完成。“巴赫平均律”就像繁忙的星座,有一种生命攸关的形式,分析的形式和孤独的奇迹。
五、杨·国际艺术中心——回忆2012:“自然之沉思”
2014中意当代艺术双年展展览主题为“记忆”,共分五个展场,杨·国际艺术中心展场展览作品以“回忆2012:自然之沉思”为主导,展出13位艺术家在“2012意中当代艺术双年展”中的参展作品。这个计划把连续两届双年展纳入到“记忆”的时间主题,让人们感受到两个文明古国的艺术传承、文化传承和历史未来。就像第一届展览主题“自然”所喻示的:中意当代艺术双年展不仅仅只是一个新出现的展览标志,而更像是关于当代艺术的人类学关注--对当代艺术进行一次大跨度的文化比较研究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