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上苑艺术馆8月艺术活动安排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08-08-01
1、8月5号下午三点,王华祥将就“美术教育”问题举行座谈会;同时《美术教师交流计划》将于8月2-8号在上苑艺术馆举行。

2、8月6号下午三点,台湾著名诗人画家罗青是应故宫邀请讲座后,特别为上苑艺术馆安排一次诗歌绘画的跨界艺术交流座谈。

3、8月15号下午三点,诗人、北京大学副教授—胡续冬诗歌诵读与恳谈“归属不明感”与写作的动力装置—座谈会。

4、16号下午三点,岛子主执徐岚的当代水墨个展开幕式。

5、22号下午三点,诗人、画家王艾主执关于艺术品市场的座谈会。

6、29号下午三点,电影导演白补旦主执他拍摄的电影《小脚人家》和《红色圣境》放映会。


王华祥简介:
1962年出生生于贵州
1995年入住上苑画家村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主任,副教授
1981  毕业于贵州省艺术学校
1988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教于中央美院版画系
2000 策划并成立"飞地艺术坊"
个人画集和学术专著
1993 当代艺术家画库---王华祥,中国画报出版社
1994 《将错就错》河北美术出版社
1996 《在虚无与现实之间》香港Schoeni画廊
1999 《中国名家美术指导》湖南出版社     
《再识大师》吉林美术出版社     
主编《美术文献》素描专集第一期、第二期     
策划99年春季翰海油画拍卖会    
策划世纪末书系之《画坛偶像》《色界枭雄》《女娲之灵》《水墨潮流》,珠海出版社     
策划99《将错就错素描营》活动
2000 策划并成立"飞地艺术坊"
2001 策划《再识大师》之系列丛书六本,河北美术出版社策划飞地艺术坊系列丛书之《和静物对话》
《木板家族》,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2 《触摸现实》,河北美术出版社《飞地观点》-素描《飞地观点》-速写,
岭南美术出版社《飞地艺术坊素描》,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5 《和毕加索一样多变》,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6 《绘画之道》《乱讲集》,河北美术出版社
罗青简介:本名罗青哲,湖南湘潭人,1948年出生于青岛,从小随父母移居台湾。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毕业,主修文学与艺术的比较。曾任教于台北国立师范大学,并任中国语文中心主任,沧海美术丛书主编。现任台湾明道大学应用英语系主任和铁梅艺术中心主任。著有诗集:《吃西瓜的六种方法》、《神州豪侠传》、《捉贼记》、《水稻之歌》、《录影诗学》、《少年阿田恩仇录》、《一本火柴盒》 ;画集:《不明飞行物来了》、《萤火虫》、《我发明了一种药》、《罗青画集》、《罗青书画三十年》、《钢铁山水》、《铁网皴法》;文集:《七叶树》、《罗青散文集》、《从徐志摩到余光中》、《诗的照明弹》、《诗的风向球》、《诗人之灯》、《诗人之桥》、 《诗魂贯古今──荷马史诗研究》、《什么是后现代主义》、《罗青看电影》、《画外笛声扬:绝妙好画之一》、《纸上清香飘:绝妙好画之二》、《情深笔墨灵:绝妙好画之三》。国内外举办画展三十余次,画作为大英博物馆等世界知名美术馆收藏。罗青诗观:浪花举起渔火点亮星星。曾获得台湾第一届中国现代诗奖,被余光中评为“新现代诗的起点”。近期风格倾向后现代。

胡续冬简历:
胡续冬简历
胡续冬,本名胡旭东,1974年生于重庆,后迁居至湖北十堰。1991-2002年间求学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后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教授,北京大学巴西文化中心副主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写作、诗歌翻译和诗歌批评,著有诗集《水边书》、《风之乳》、《爱在瘟疫蔓延时》、《你那边几点》、《日历之力》及随笔集《浮生胡言》、《去他的巴西》。曾获刘丽安诗歌奖、柔刚诗歌奖、明天·额尔古纳诗歌双年奖,2006年入选“当代十大新锐诗人”,2008年入选西班牙安东尼奥·马查多国际写作计划和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作品曾被译为英、德、西、葡、日等多种语言。长期为《第一财经日报》、《新京报》、《中国民航》等报刊撰写专栏,为国内知名专栏作家。曾在CETV-1和CCTV-6担任过电视主持人。
王艾简历:
诗人、小说家,职业画家。1971年11月生于浙江黄岩。少年时代学习美术,90年代初期在深圳做动画等工作。1993年来北京,编辑过九十年代民间汉语刊物《标准》、《诗艺》等。1995年获刘丽安诗歌奖,曾在杂志社与图书公司做编辑工作。著有长篇小说《四脚朝天》、中短篇小说集《摄氏五十度》、诗集《轻柔的言语》,《梦的概括》,长诗《海洛因时代》、《狂欢节》等,部分作品被译成英、德、法、日等多种文字。现居北京。
导演:白补旦
纪录片《小脚人家》
时长:114分钟
白补旦导演用114分钟的时间,展示了山西右玉县下窑村,80多岁的白大女、刘部汉夫妻近一年的生活。 夫妻二人都因爱人去世,于四十年前带着各自三个孩子结合在一起,如今,孩子们具已成家,两位老人无人抚养,独自生活,八十多岁的高龄还要早起晚归耕种。

这对老人,除了生活清苦、闭塞、无多依靠等悲哀老人的生活的共性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女主角是一个7岁缠足的小脚女人。所以跪在田间拔草、收割。小脚女子生活艰苦,小脚形态的畸形,小脚附带的美学、文化学、性学的文化,“她们以双足迈入历史”,所有这一切作为即将消失的历史文本被导演真实记录。使影片不止于对边缘、弱势的关注和关怀,更成了一种文化历史的建构。

“年轻的时候苦重,不会迈步。”白大女感叹伴随一生的小脚带来的无奈。老人蹒跚着小脚,在风雨中举步维艰,追赶逃跑的马匹,到小商店购买生活用品,给儿女打电话,给老伴买药,爬陡峭的山坡。小脚畸形宛如三角,老人用这畸形的双脚支撑着自己一点点淡下去的生命。

导演在关注被缠住的女性双足时,同样提出疑问,“男性被缠住了什么?”,老汉刘部汉对自己妻子的小脚人认为是“好好的一个人都成半个人了”。并借机会讽刺妻子的小脚,同样的,与白大女情况类似的一位老太太,不停的与白讨论死亡的办法,这样一群即将退出历史的特殊群体,也给中国延续近千年的小脚画了一个完结。 导演亦表示在当时拍摄时“始终提心吊胆,面对的是一个随时可能死亡的拍摄对象。”

获得2006年法国真实电影节伊文斯奖,图书馆奖

白导演下一部影片将以煤矿工人及其家属为题材,据白导昨晚透露该片将揭示中国最大的矿难,死亡人数高达684人。

编辑:叶晓燕】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