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毕加索博物馆自身因为空间限制(其原身为17世纪的一个酒店),只陈列了小部分的馆藏,而对国际借展的侧重也导致该馆常设展览的投入不足,本馆陈列的展品长期得不到更新。另外,由于2006—2009及2011—2013年间的两次闭馆改建,该馆的国际展览得以不断壮大。2008年启动的巡展项目规模空前,旨在为博物馆改建及未来发展筹措资金,截至2012年底,这一展览已在四大洲的9个国家进行了巡展。将这些价值不菲的名作出借,这一宏伟的巡展项目为毕加索博物馆在全球范围建立了观众基础,为未来可持续国际合作打造了关系网,为展品出借实践开辟了新领域,使得这一广受认可的博物馆更具威望。
借展也为借方机构带来了机遇。例如,“毕加索——巴黎国家毕加索博物馆精品展”在美国巡展期间,其中一展馆临时退出,弗吉尼亚精美艺术博物馆当即抓住机会,火速达成协议,于2011年2月至5月成功办展,成为毕加索展在美国继西雅图艺术博物馆之后、旧金山笛洋博物馆之前的第二站。
借展请求与要求
为承办展览,弗吉尼亚精美艺术博物馆提交了一份标准设施报告形式的正式请求。作为西雅图与旧金山之间的中间站,该馆无需担心展览出入境的问题,也就免去了诸多海关流程的烦扰。在展览筹备期间,该馆与毕加索博物馆馆长Baldassari进行了初步面谈,通过无数封邮件进行了沟通;毕加索博物馆的策展人也前往实地考察;另外,弗吉尼亚博物馆还与其他美国展馆召开了若干场会议。
此次赴美国巡展的毕加索展展品约150件,涵盖了绘画、素描、建筑、印刷、图录、雕塑等毕加索所有重要阶段的创造性成果,完成布展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此次展览恰逢弗吉尼亚博物馆新馆扩建完成。据该馆首席保管员兼藏品管理部副主任Stephen Bonadies介绍,法国文化部安保专家Guy Tubiana对此次备展贡献巨大,他对展览场地全面检查,为博物馆安防系统和程序的提升提供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而安保方面的不利报告常常能够导致展览叫停。对毕加索博物馆馆长Baldassari而言,项目合作的底线即在于对方是否对这项工作表示出足够的尊重。为满足借展条件,弗吉尼亚博物馆对每件巡展展品的状态都严格监控,一些娇贵的艺术品被列入“红名单”,并进行初步处理;博物馆还制作了一些防水、防损坏展柜,并配有安全锁和紫外线过滤器;运输所用的柜子也具备防水、防震功能及温度和碰撞度的跟踪检测设备。
这一展览的保险费高达10亿余美元。美国政府艺术与艺术品赔偿项目与其他两个场馆共同负责展品的保险事宜,Bonadies解释说,这即意味着“美国政府将承担借展品毁坏或遗失的风险”。
借展工作开展之前,毕加索博物馆与弗吉尼亚博物馆起草了借展协议,内容涵盖方方面面,包括运输形式、运输条件、展品使用等等。由于分属两套不同的法律体系——毕加索博物馆遵照的是法国法律,而弗吉尼亚博物馆却需履行弗吉尼亚州立法律的规定,双方在合同谈判过程中出现过很多纷争。然而,双方的妥协与灵活性最终化解矛盾,促成了合作。
毕加索博物馆全程监督展览设计、布展等一般由展览承办方负责完成的工作,弗吉尼亚博物馆也一直尊重对方意愿,在布展过程中根据对方要求进行调整。展品悬挂工作由双方博物馆员工共同完成,只有几件需特殊处理的画作由毕加索博物馆专业人员单独完成。
弗吉尼亚博物馆因机缘巧合意外承办了如此大型的展览,在顺利完成国际借展中涉及的各项流程后,该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国各地专程来欣赏毕加索杰作的观众多达25万人次。而毕加索博物馆也在该展中展现了其开放性做法,并再次燃起了壮大巡展项目的雄心。
专家建议 (Guy Tubiana,警察局长、法国文化与交流部国家博物馆安全顾问)
• 实地考察:在临展筹备过程中,强烈建议实地考察承办方场馆,对其安保条件进行确认。实地考察的目的不是为了控制或监管对方,而是为承办方提供客观意见与协助。展览安保负责人应熟悉借展流程,提前实地了解借展品的数量和价值。
• 安保措施:目前,很多博物馆根据《设施报告》(承办方出具的关于安保措施细节的标准文件)决定是否向对方出借展览。《报告》确实重要,但很多安保疏漏只有在现场才能发现。只有从机械安保设施(关闭系统、安全锁、加固门、安全条等),人防,电子安保系统(警报、探测器、视频监控等)三方面同时防范,才能最大程度确保藏品安全。
• 展品保护:可通过配备安保装置和安保标签来检测展品最细微的移动。越来越多的承保人也选择将展品置于玻璃展柜中展示来进一步确保其不受刻意破坏。小型展品可被固定于底座,或放置于配备有警报器的展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