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拍当代艺术品成交分析
整体陷入低迷,偶有市场亮点
2009年春拍国内当代艺术品成交呈现“总体步入调整,但偶有市场亮点”的格局。以两大公司为例,2009年中国嘉德春拍“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总成交额3440.7万元,成交率44.7%,同2008年秋拍嘉德两个油画专场的5100万元相比,成交缩减了三成。另一家国内当代艺术拍卖龙头——中国保利,其2009年春拍“油画雕塑及当代艺术”专场总成交额3772.7万元,成交率65.82%,距其2008年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和“中国新锐艺术”两个专场8500万元的数字就相差更远。在整个2009年秋拍中,除了靳之林的《南泥湾》(1344万元)和陈逸飞《踱步》(4043.2万元)两幅突破千万元大关外,超过百万元的当代艺术拍品大幅减少。嘉德的张晓刚《血缘系列———大家庭第十三号》因估价过高(1200—1500万元)而惨遭流拍。
投机资金退场,不少转投书画
受2008年秋拍当代艺术品行情急挫的影响,更由于一直处于高位,风险巨大,2009年春拍投资当代艺术品的资金大幅减少,部分游资已退出市场。还有一部分资金为了规避风险,转而投到中国书画板块,从2009年春拍书画成交的突然放大可得到印证。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当代艺术品行情受冲击最大,流拍已司空见惯,“拐点”之说如今已不容置疑。我认为,当代艺术品只有经过充分的调整,才有望真正走稳,但这恐怕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未来一两年,当代艺术品都将处于慢慢调整之中。
估低导致惜售,精品难得一见
由于估价较以往会有至少30%以上的降幅,持有精品的藏家普遍产生惜售心理,造成精品很难征集上拍,这一点在2009年秋拍中非常突出,好的东西明显减少,因为大家都觉得在这个时候卖吃亏,好东西没人愿意拿出来,形成恶性循环。在2009年秋拍中,大尺幅的名家精品都不见了,吴冠中的油画都难征集了,连以往好征集的写实画派名家之作也不见了踪影。由于市场没有承接能力,一般性的普通拍品充斥市场。
价格同海外比,虚高仍然不小
尽管2009年秋拍国内当代艺术品缩水不少,但个别拍品的成交价却远高于海外,价格虚高严重。以中国嘉德成交的陈逸飞《吹单簧管的女孩》为例,尺幅81×66cm,成交价却高达672万元,而同期香港佳士得2009年春拍的陈逸飞《吹单簧管的女孩》尺幅大小相近(66×61cm),成交价仅212.9万元,同名题材两者竟相差400万元!可见,在部分画派和画家中,我们的收藏风险有多大?
价值中枢下降,百万高价骤减
在当代艺术品调整走下坡后,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天价拍品的消失和减少,以往动辄突破千万元大关的拍品可能将成为历史,在2009年春拍中,F4价格明显疲软。由于购买力的不足,整个市场的价值中枢将向中低端转移,市场开始拒绝高价位艺术品。在2009年国内秋拍中,500万元以上成交的油画区区几件,周春芽《绿狗》(145万元)和曾梵志《巅峰》(112万元)成交价都不高,其余的绝大多数都在10-50万元区间成交。在当代艺术品的市场价值受到普遍质疑后,原来支撑高价的基础已发生彻底动摇。
市场人气低迷,明年真正考验
在当代艺术品调整后,买家的购买欲望普遍降低,市场人气进入一段“低迷期”。任何市场都是“买涨不买跌”,不少买家由于看不准当代艺术品还会跌多久,多采取持币观望的态度。市场人气在一段时间内难于激活,对成交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目前,市场中多数人认为当代艺术品“一时半会儿起不来”,调整的时间将较长。所以,对当代艺术品行情而言,2009年秋拍或明年恐是更大考验。
海内外市场热点分析
“20世纪经典”受到追捧
在2009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亚洲当代及中国20世纪艺术”专场中,常玉的一幅《猫与雀》以4210万元的高价拍出,赵无极的《Nous deux》也以3538万元的不菲高价拍出,令人称叹!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为何老油画家的作品还能连创高价“一飞冲天”?
中国油画能有今天的发展,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上世纪二、三、四十年代赴欧洲、日本求学的那批美术学子,正是他们开启了近代中国油画发展的大门,为中国油画的引进吸收、融合革新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成就了中国油画史上的第一次真正繁荣,贡献功不可没。代表人物主要有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潘玉良、常玉、颜文樑、庞熏琹、吴大羽、汪亚尘、关良、倪贻德、陈抱一、赵无极、朱德群、吴作人、吴冠中等。
但是,多年来国内拍卖市场却遗忘了他们,冷落了他们。除了徐悲鸿、吴冠中等极少数人外,大部分20世纪早期油画家在国内拍卖市场都罕有亮相,即便偶有上拍,也大多处于行情低迷的尴尬境地。目前,“20世纪华人经典油画”在港台颇有市场,特别是香港佳士得,对中国早期油画拍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支持,多件早期油画家的拍卖天价如徐悲鸿《奴隶与狮》(5711.28万元),常玉《青花盆与菊》(3099.44万元),朱德群《红雨村,白云舍》(2743.28万元)和赵无极《大地无极》(2624.56万元)等都来自香港佳士得。
近几年,少数国内拍卖公司也开始关注早期老油画家,但始终没有形成气候,仅有的两件高成交拍品分别为2006年北京翰海春拍徐悲鸿《愚公移山》(3300万元)和2007年华辰秋拍吴作人《解放南京号外》(1232万元)。
笔者以为,短期内“20世纪经典油画”在国内还难以真正升温。一方面,目前市场开拓还很不够,许多藏家还没有认识到这批画家的作品价值;另一方面,国内老油画家的假画太多,使藏家不敢轻易介入。
建国后老画家开始补涨
在2009年翰海春拍中,老油画家靳之林的《南泥湾》以1344万元的高价拍出,终于让市场领略到了建国后第二代老油画家作品的魅力。
新中国成立后,油画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肩负起一种社会功能,表现历史、歌颂领袖和英雄模范、鼓舞群众干劲成为绘画的主题,“社会现实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人物画是这一时期油画创作的主流,上世纪50年代初涌现了《开国大典》、《血衣》、《地道战》等巨作。强烈的意识形态,鲜明的时代烙印,是这一时期油画的特点,被后人称为“新中国美术”。这一时期活跃的老油画家有董希文、王式廓、詹建俊、罗工柳、冯法祀、艾中信、侯一民、何孔德等。也有少数画家坚持自己的个人风格,如卫天霖、苏天赐、沙耆。上世纪80年代后,一些稍晚的老油画家如靳尚谊、闻立鹏等也创作出了个性化、有分量的作品。
建国后的上述老油画家,由于重要的代表作几乎都在博物馆珍藏,拍场上难以见到有分量的画作,所以拍价大多不高。如画出《狼牙山五壮士》的詹建俊,最高成交价为《红衣少女》(187万元),大部分在20-40万元之间,即便如此,在老画家中已经算市场表现良好的了。以画《地道战》闻名的罗工柳,基本就没有什么行情。笔者在拍场曾见到一件较精的冯法祀风景画,成交价最终也没有超出10万元。相当比例的这一时期老油画家不仅在拍场少人问津,成交率低,许多总成交额仅区区几百万元,尚不及当今中青年走红画家的一件拍品。种种事实表明,建国后老油画家在市场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被严重地冷落了。
客观讲,建国后的老油画家许多人艺术成就相当可观,在艺术价值上远超过当今走红的一些市场明星,所以市场表现不好,我认为原因有二:其一,许多买家对老油画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其二,拍卖公司在引导上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坚信,在当前国内市场许多油画家价值存在明显高估的情况下,老油画家的投资价值已经凸显,未来将有一定的补涨。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