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2015年3月16日至22日活动预览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5-03-17

Kids Museum | 餐桌上的自然观察 

2015.3.22 周日 9:30-11:30

讲座嘉宾 

黄一峰 2013台湾金鼎奖获得者

课程地点: 民生现代美术馆 

上海市长宁区淮海西路570号红坊创意园区F座2楼 

招募家庭: 儿童年龄6-11岁的家庭 

报名时间: 3月16日 8:00-3月18日 17:00 

特别提示: 本课程针对6-11岁儿童开设,谢绝未满6岁儿童家庭报名与入场 

每位家长只能给自己孩子报名,不接受代为报名

当代弄臣:道格·费舍伯恩大众传媒政治学的幽默反讽与演绎 

3月22日 周日 19:00

嘉宾:道格·费舍伯恩 / 沈奇岚 

现场翻译:金雯

影像艺术作为一股潜流,在今天快速发展并对所有艺术门类进行全方位渗透,动态影像的存在和发展改写了20世纪的艺术史。可以说,当代影像艺术的发展,使得一场更具“现代性”、“开放性”的文化态度与西方对话、沟通与交流,亟需进行。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与德国MOMENTUM 合作的“时间?艺术?潜流”第十期对话项目“当代弄臣:道格·费舍伯恩大众传媒政治学中的幽默反讽与演绎”邀请艺术家道格·费舍伯恩 (Doug Fishbone) 和知名作家沈奇岚通过两小时的影像作品放映Communism、Elmina以及双城对话,带领观者迈入一段时空的冥想之旅,重新发现当代艺术的乐趣。

关于嘉宾 

道格·费舍伯恩:费舍伯恩1969年生于纽约,2003年取得金史密斯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并于2004年荣获“贝克学生电影录影未来奖”(Beck's Futures Prize for Student Film and Video)。目前工作生活于伦敦。他的电影、表演与装置作品市场充满讽刺幽默,以一种批判性的态度审视着消费者文化、大众媒体、亲缘关系等命题。观众时常会被其作品内容牵动而直面自己的处境。对比一下谷歌图片的搜索结果,便不难发现费舍伯恩对当代媒体、先锋艺术那充满挑衅、愤世嫉俗又不失风趣的解读。费舍伯恩最为出名的作品要数他的三万根香蕉装置项目——在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他足足堆积起了一座香蕉山,尔后免费分发给参与的观众。2004年,他的作品被英国艺术展收录,这是一场为表彰全英最佳当代艺术而每五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巡展。2006年,费舍伯恩在伦敦金培尔画廊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大型个人项目展,并于次年在海沃美术馆进行表演。此外,他还在ICA进行过现场表演、在伦敦洛克比与泰特进行展出,2008年更是在瑞士、韩国釜山举办个人双年展。他被多家艺术评论杂志誉为艺术界的“未来巨人”。

近期,费舍伯恩又完成了一部长篇动作电影《埃尔米纳》(Elmina),该片在西方艺术市 

场与非洲家庭影院都获得了广泛好评。电影摄制取景加纳,并涉及多位纳名流,费舍伯恩的介入成为了这部全非洲制造中的唯一一名白人艺术家面孔。摄制全程完全采用加纳的电影制作流程,利用当地廉价的工业成本与语言的便利,成功地融合了天时地利人和。在这该项目中,费舍伯恩继续探讨了现实、观察与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向种族、全球化以及共识视觉语言概念等命题抛出了系列更为深远的质问。

沈奇岚:博士,知名作家,策展人,著名艺术评论人。德国明斯特大学哲学博士。致力于艺术文化的传播,以及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现任《书城》杂志编委。曾任《大美术》海外记者,《艺术世界》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中南传媒上海浦睿文化艺术部主编兼国际合作部总监。目前她为多家国际艺术杂志、画册和出版物撰写关于当代艺术研究的文章和专栏,并与《艺术世界》、《芭莎艺术》、《艺术与设计》、《生活》月刊、《周末画报》、《青年视觉Vision》、Numéro、VOGUE、《Noblesse望》、《艺术当代》及《艺术收藏与设计》有密切合作,并在国家级艺术期刊发表许多文章。她的新书《我愿生命从容》入选“南都2014年度好书”。她多次受邀参加国际论坛担任演讲嘉宾,在大学及美术馆进行讲座,以及担任文化电视节目的嘉宾。

2014年7月,她受上海当代艺术馆邀请,联合策划展览《时间的裂缝》“Aura of Poetry”。她担任了德国光艺术美术馆举办的国际光艺术大奖ILAA推荐委员会委员。她曾担任《中欧文化交流与合作实战指南》首席顾问及合著作者,2013年9月受中国文化部和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邀请,作为嘉宾参加“敢于信任——首届中德领袖论坛”。2013年10月,受歌德学院邀请,加入由德国墨卡托基金会与北京歌华集团联合举办的“Hu Tan”中德文化管理课程的专家老师组,负责课程规划与学术主持。2014年,受电影《黄金时代》(许鞍华导演,李樯编剧)邀请,策划系列高端跨界文化论坛“黄金沙龙”。2015年3月,受sHero国际女性论坛邀请担任演讲嘉宾。

关于译者 

金雯: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美国西北大学博士。自2006起在哥伦比亚大学英语和比较文学系教授美国文学、亚裔美国文学、以及西方文学文化批评理论。 

关于“时间·艺术·潜流”

关于“时间?艺术?潜流” 

“时间?艺术?潜流”为民生美术馆与德国MOMENTUM合作的国际交流项目。其概念是基于时间的艺术的探讨和对话,是一场即时与网络、在场与不在场、艺术与跨界、东方与西方、个性与融合的思想冲击和艺术潜流。

该项目针对MOMENTUM所关注的国际艺术家群体,与国内批评家、艺术家、跨界人,在民生美术馆内所展开的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一对一的系列国际艺术家影像展及主题对话。该项目是一个窗口,各系列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讨论主题针对影像艺术家所关注的各种表象背后的“潜流”,包括摄影、装置、影像、实验录像、短片等艺术创作类型,从容徘徊在私人范畴和全球话题的领域,体验从私人生活到社会政治的变化。其引发的话题不仅局限于艺术本身,还在哲学、社会学诸多层面上形成继续生发、探索的可能性。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