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香港将于12月1日隆重举办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拍卖,其中将呈献一系列自1950年代新水墨运动先锋,至1970年代后新生代水墨家的艺术珍品,见证70年来中国当代水墨艺术之发展与活力。
墨韵升华 ─ 当代水墨先锋开创新水墨语境
刘国松
刘国松早年专注于油画创作,至1961年才重拾水墨媒材进行实验性的创作,以几何拼贴、抽丝剥筋法以及水拓法等方式倡导水墨画的现代化。1960年代所开创的狂草抽象系列,灵感源自草书书法,以狂草笔法大胆入画,在弄皱的纸上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此风格为其30多岁时的重要突破。
《变色的太阳》和《光的浮现》是刘国松太空画系列作品中非凡的典范。在他的书法抽象作品于1960年代获得空前成功之后,刘国松受到太空人威廉‧安德斯于美国太空船 “阿波罗8号” 上所拍摄之地球升起的照片激发,于1968年开始创作太空画系列。
在作品中,刘国松描绘了日月,在地球上方闪耀着。他以宽而抽象的笔触呈现出地球的陆地板块与海洋,融合了其创新的主题与成熟的抽象绘画。到了1970年代,刘国松已经揭开了中国画的新面纱,使其改头换面,将中国画的发展带到了一个以往无法想像的崭新境界。
李华弌
李华弌早年在上海研习传统中国书画以及欧洲艺术理论,1982年移居旧金山。太平洋沿岸的独特巍峨苍茫景色,启发他通过结合高古宏伟山水意象和解构主义观念,逐渐确立独有的当代水墨风格。
李华弌强烈戏剧性的构图上溯李成、范宽、郭熙,《山水(作品之九)》在其早期山水探索中极具代表性:前中景的群石脉络纹理以皴法带出,群松伫立其上,俯视入景的鸟瞰角度甚不寻常;背景应为高耸入云的丛山峻岭,但山体主峰无处可寻。李华弌画出了在人与自然之间人性与哲学性的对话,彷如带领观者进行一场自我反思的旅程,与中国文人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徐冰
汉字之表意、象形与自然物象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一直是徐冰在创作中所关注的课题。本作《喜马拉雅计画《文字写生》》,更是文字写生系列早期的典范之作。
全作由严谨的书法性线条,结合深浅浓淡的水墨笔触,将具有强烈抽象性的汉字,如符号般遍布画面,于视觉上建构出传统山水的轮廓,文字性与绘画性的交集在作品中处处可见。而一些完整的描述性磁会更暗藏于其中,不仅为中文读者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也观赏过程中体验了阅读、辨认及解谜的过程和乐趣,体现了汉字演变至今不脱离自然的本质。
泰祥洲
1968年生于宁夏银川,曾师从胡公石习书法,擅长书画装裱及古代书画修复,20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泰祥洲通过临摹古代大师作品,深入研究中国山水画的根源。泰祥洲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广泛展出,并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徐累
徐累笔下的诱人幻境往往诡谲幽深而匪夷所思。他通过极富视觉张力与戏剧感的画面,以其极尽精算的笔法,尝试去探索水墨视觉语汇的传统界限,从而将艺术史中的种种命题解构重组。在几近幻觉的影像中,引人入胜的光影变化及空灵之美,环环相扣的比喻、叙述和符号,让观者在可知和不可知、意识与潜意识当中游离,迷失在艺术家精心设下的视觉魔法之中。对徐累而言,如何去 “调弄图像之间的思维关系和修辞关系”,恰恰是这种视觉谜题的魅力。
华彩墨象 — 70后新生水墨艺术家展露水墨新声
卢辉
卢辉生于江苏,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后于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卢辉擅用水墨罩染的方式,在作品中创造出西方古典绘画的厚重感。在《瑞雪19-2》中,画家用自然和接近照相写实的方式,描绘出厚重的雪景,在瑞雪与纷杂的树枝间,色调冷峻但是充满生机。留白的处置方法让画面免于压迫感,并且加深了景深和层次。
孙浩
1980年生于山东,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为中国当代水墨青年艺术家创作团体 “柒舍雅集” 的成员之一。他的创作致力于探讨水墨艺术的传承与当代语境的融合,并广泛汲取创作灵感。从古希腊、罗马时期马的雕像,至南亚犍陀罗时期与中国北齐时期的佛像,均能融入其创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