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在艺博会“泛滥”的时代,如何杜绝“艺博会疲劳症”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2018-07-24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艺博会产业发展迅速,不同形式的艺术博览会逐渐出现于公众视野,以北京为首延伸至全国多个主要城市。其中,又以北京地区的博览会最为多元。例如,2004年除老牌的中国艺术博览会和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还有新办的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青少年动漫艺术博览会、中国数码艺术博览会等,到2006年,又新增了“艺术北京”博览会、中国国际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博览会。然而,在艺术博览会不断增加的时代,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参展机构与艺博会团队各自的诉求

北京地区的艺术博览会从1995年开始,历时23年,以2004年为节点,前后分别经历了本土形态的探索、国际化接轨与竞争格局形成两个重要阶段。在本土形态探索阶段,北京的艺博会逐渐完成了从政府行为到市场行为的过渡,画廊作为参展主体的规模与比例逐年上升,规范化操作成为艺博会举办者在这一阶段的自觉追求。在国际化接轨阶段,北京地区的艺博会体制逐渐向国际艺博会机制靠拢,并以此为标准树立自己的品牌。如:GIGE率先规范国内博览会行业标准,打破了混杂型艺博会的传统模式,以艺术画廊为参展单位,定位于国际性、专业性与未来性;2006年,由董梦阳创办的“艺术北京”博览会则在展览布置、观众接待服务、VIP接待区等方面复制了巴塞尔艺博会的做法,推动艺博会的组织与服务不断规范化。

然而近期,在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后,一种“艺博会疲劳症”开始显现,北京德滋画廊艺术总监白洪曾表示,“很多艺博会与普通的商品博览会差不多,模式雷同,艺术特色不够突出,很多方面不够精细”。艺博会策划者以普通商品的思路来经营艺术品,无法构筑画廊与藏家的桥梁,使得画廊对艺博会的满意度较低。

以“艺术北京”为例。与去年比较,今年“艺术北京”的参展画廊经历了一次换血——上百家画廊参展的盛景不在,众多老牌画廊由于种种原因缺席。其中有部分声音源于画廊对艺博会模式的倦意,香格纳画廊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参展后并没有遇到新的藏家,都是我们自己的藏家去买,为什么还要去呢?”在这个不乏活动的“策展时代”,最有效地追逐影响力和效益是每个画廊最直接的思考。展会老套雷同,展商和藏家群体重叠,打消了多方参展的积极性。

除了参展商对艺博会的期望之外,艺博会再邀请参展机构时,也会慎重考虑。以“艺览北京”为例,首届艺览北京邀请的32家来自于亚洲和欧洲的参展画廊中,即包括国际一线画廊也有深耕中国艺术市场多年的本土画廊,作品类型辐射当代艺术、古币、瓷器、珠宝、设计等多个艺术门类。据了解,在参展画廊中,有23家参加过ART021(其中有7家连续5年都参加了ART021),22家参加过艺术北京,两者都参加过的则有18家。据相关团队人员介绍,在邀请参展机构时,艺博会团队还是谨慎地从有过良好关系并对北京市场有一定熟悉度的对象中进行邀请。对于首次参加艺博会的机构,如何开拓新的市场以及新的客户群体则是其主要目的。

艺览北京、北京当代及艺术成都都将参展画廊数目定在30家左右,小而精细,成为新艺博会主要的布局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市场试水,一方面可以通过较小的结构迅速塑造调性,有利于品牌的形成和建立。

参展作品占比与价位分布

国内现当代艺术的发展与西方的发展历史相比,在发酵期上有很大的时间差距,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史中,除了国内藏家观众所熟知的毕加索、达利、罗斯科、蒙德里安等艺术大师之外,其实还有大量优秀的、受到国际范围认可的艺术家,然而他们的作品在中国的市场中较为少见。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艺术家的市场接受度与作品价值之间会存在一定的认知差距,但如果将更多这样的国际现代、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带到中国更广阔的市场中,必定会需要更大量的推广工作和认知累积。往往,藏家对艺术家的认可除了来自画廊的事实信息之外,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来自身边环境的市场舆论影响。

以艺览北京为例,参展的艺术作品涵盖现当代油画、雕塑、版画、影像、古董、陶瓷、高级珠宝、当代家具、钱币等众多门类,当代艺术机构占比80%。从整体趋势来看,油画与丙烯作品占据了绝对优势,数量达到了一半以上,由于每个展位空间有限,相比于其他作品形式,纸上作品的观众接受度更高;另外几大重要的作品类型包括水墨、抽象类作品、装置等,其他类型的架下作品数量(设计、家具、瓷器等)也占了将近五分之一的比重。

通过对各类艺博会作品的分析,笔者发现绘画(油画、丙烯)作品在艺博会上占比最多,艺览北京中占比将近60%;除此之外,抽象类作品也占据了不小的份额,在ART021和艺术北京中接近或达到了五分之一。另外,水墨类作品在艺术北京上的数量超过了其他两个艺博会(这一类型在两个博览会上占比则不到5%)。相应的,装置多媒体类作品在ART021上数量占比约在20%左右。可见,不同类型作品在不同博览会上接受度的差距,也提示画廊在参加不同博览会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作品类型。

价格方面,以艺览北京为例,其所销售的作品单价来看,从5-10万、10-20万、50万元至千万元人民币价位的作品均有销售,作品均价约在10万-30万元之间,艺览北京价格分布区间较广,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不同藏家的需求。参展作品中,对于百万级别的作品,其艺术家声望地位也较高:如超过千万的势象空间吴大羽的作品;定价为150万美金的白石画廊草间弥生的作品;偏锋新艺术空间带来的吉莲·艾尔斯和艺凯旋画廊带来的大幅丁乙作品,定价都在200万以上;正观堂带来的14-15世纪唐卡,定价超过100万。

另外,据雅昌艺术网提供的各艺博会作品均价的情况,ART021价格最高,艺览北京其次,艺术北京最低。截止到2017年,ART021销售的作品均价约在40万左右,高价作品比例逐年增加:而艺术北京的作品均价则从2017年到2015年下降了一倍,目前维持在10万至20万之间,这或许揭示出艺博会正逐年走向“亲民”的路线,更加多元化和大众化。

就各家画廊所反映的销售情况来看,最好销售的艺术品主要集中在5-20万这个价格区间内(以小幅作品居多),其次是20万-60万的中等价格作品。而对于百万千万级别的高价单品,藏家多在观望状态。具体到各画廊在国内参加艺博会次数与其销售活跃度,根据数据统计,其中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诚品画廊、耿画廊占据领先地位,不仅三年间参展上海、香港、北京艺博会的次数相对较多,且都在他们所参加的不同博览会上达成销售。

如何带来新视点是艺博会当下发展瓶颈

如今,艺博会宣传推广的目的无疑对促成交易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除了商业行为外艺博会还会产生社会效益,博览会的意义也在于集中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些参展画廊的展示,为他们提供一个结交艺术同仁、发展长期客户的机会,所以艺博会创造了一个多方集中交流的场所和空间,这种交流平台的搭建对于画廊、艺术家、藏家甚至观众都更有意义。

根据调研,笔者认为北京是艺博会举办最多的城市之一。调研结果显示,北京是全国各个城市中画廊总数最多,院校资源、艺术家、博物馆、美术馆最丰富,并卧虎藏龙,拥有大量的隐形藏家。北京的藏家群体相对成熟,且多来源于金融行业的传统领域,购买艺术品更加爽快;上海的藏家跑艺博会比较勤快,且不断有新藏家出现,从事行业多来源于时尚圈和新兴行业。

按藏家职业分类,笔者以为艺博会的藏家群体主要分为三类:第一,从事时尚行业为主的人士、明星;第二,企业主、知名企业的高层;第三,金融机构、高精尖人群,如MBA、EMBA的学生资源,还有一些已经在国外读完书,回国开始接受家族生意或独立创业,并拥有较高的艺术认识性的的新兴藏家。

新兴的部分艺博会,通常会通过跨界明星的参与,提升艺博会的看点。众多演艺界、时尚界、甚至体育界的名人为其“站台”,发挥朋友圈的连带效应。随着当代社会的媒介化,今天的艺术博览会所呈现的功能更加多元,因此信息的交流变得更加重要。艺博会一般较为注重学术推广,通过挖掘艺术品和画廊的学术价值增加与藏家互动的机会达到推广艺术品与培养新藏家的目的。

近几年,艺博会呈井喷式发展,如何找准定位和寻找自身调性,以符合市场为基调,成为新入场玩家的战略基准。且长期以来艺博会在服务、画廊等方面质量下降,多少使得博览会在这个城市逐渐减弱了被注意的亮点。艺博会如何带来艺术阅读的新视点、如何与参展画廊取得双赢等是艺博会在完善过程中需要不断突破的瓶颈。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