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元表示,我们所说的参与,不只是让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消费,成为剧场的观众,而是利用我们的资源,打造一个平台,激发年轻艺术家的创意和创新,这是我们的“青年艺术+”计划。
青年演奏家在天桥艺术中心“青年艺术+计划”新闻发布会上表演大提琴。
天桥艺术中心总经理田元宣布“青年艺术+计划”。
2016年首届“新晋艺术家驻场计划”即将开始进行演出作品召集与筛选工作(具体信息请参考天桥艺术中心官网)。该计划对所有表演艺术门类开放,包括但不限于戏剧、音乐剧、舞蹈、音乐、舞台视觉设计、多媒体艺术及跨界艺术等。“新晋艺术家驻场计划”重点发掘具有创新思想、较高艺术品位的新晋艺术家及原创作品。经过筛选入围的新晋艺术家将会获得由天桥艺术中心提供的创作资金、剧目制作、项目推广、演出及排练场地等支持。入围作品将计划于2016年在天桥艺术中心进行首演。
话剧导演饶晓志(左一)参加
业内专家表示,天桥艺术中心推出“新晋艺术家驻场计划”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举动,这必将激励更多有志于舞台演出的年轻人实现自己的梦想。目前国内不少年轻艺术家为寻找合适的剧场进行演出而犯难,天桥艺术中心推出的“新晋艺术家驻场计划”必将在业内获得强烈反响。
剧场“跨界”当代艺术打造全新城市文化空间
天桥艺术中心位于南中轴路,二环内寸土寸金之地,拥有75000平米的庞大体量,单纯作为剧院,将失去部分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因此,在亮相之初,田元就提出“开放式”的颠覆性运营理念,未来天桥艺术中心将成为开放式的公共空间,这个空间承载的将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艺术生态系统。天桥艺术中心通过“青年艺术+”计划跨界到当代艺术,是打造这个艺术生态系统的一个开始。
天桥艺术中心三层展厅
昨天,在天桥艺术中心的三层展厅,一个小型的当代艺术展览已经对外开放,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的雕塑家刘若望,在国际市场已初露峥嵘的油画家李木子等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正在展出。田元告诉记者,未来,天桥艺术中心会和更多的艺术家合作,全面开放公共空间供艺术家展示作品,邀请艺术家利用艺术中心的空间,以艺术中心为素材,实现他们的艺术创想。以此为基础,与艺术机构展开展览展示、教育培训、艺术鉴赏等艺术体验活动,在演出之外,让进到艺术中心的人能够参与和体验更多种类的艺术形式。天桥作为一个传承百年的文化标签,代表的是北京包容和创新的城市精神,在百年以前,天桥上演的都是当时最时尚、最流行的表演形式。天桥艺术中心继承老天桥的文化地位,以创新的理念打造全新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引入年轻的思想和创意,也是希望让天桥重新成为时尚、流行的代名词。
策展人王涛参加天桥艺术中心
李木子作品《对望》在天桥艺中心展出
田元表示,“青年艺术+”计划是艺术中心“艺术+”计划的延展,为天桥艺术中心的观众提供从戏剧欣赏到文化休闲等一系列的服务。未来天桥艺术中心未来将在“开放式”、“大众化”的经营理念上做出更多的拓展,让更多人对剧院产生兴趣,走进剧院,进而培育市场。
关于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建设用地面积为16961平方米,总建设面积为74861平方米,地下四层,地上三层。项目建设内容包含1个1600座大剧场、1个1000座中剧场、1个400座小剧场和1个300座多功能剧场。项目由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承担建筑设计工作,舞台工艺系统设计为德国昆克剧院工程顾问公司,建筑声学顾问为德国MBBM公司,室内装饰设计为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天桥艺术中心主入口大厅中古戏楼严格按照清式戏楼规制设计,实现了全部采用传统材料及传统工艺实现,是公共区域室内景观核心点。内街顶部近60米长的巨型LED天幕使剧院公共空间与观众形成最直接的互动关系。
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
中剧场设计围绕艺人的道具箱理念展开,墙面大大小小的矩形体块隐喻了传统艺人们深厚的艺术积淀。同时,利用装饰面的凹凸变化为剧场提供了良好的建筑声学环境。
小剧场定位为黑匣子剧场,在简洁、工业化的设计手法下,体现出实验性剧场的特质。同时,在室内设计中反复出现的窗棂格元素在小剧场集中使用,使内外建筑语素产生互动,同时为实验性剧场增添了北京的地域标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