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侯瀚如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09-07-14

 

 

 

     2007年1月11日,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承办方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正式宣布:国际著名策展人侯瀚如将出任2007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在2007年的这一届“艺术奥运会”上,侯瀚如成为塑造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形象的总导演。

      从2006年10月底,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便通过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和针对知名策展人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开始了场地利用及策展方案的征集工作,并在12月30日,召开专家顾问会议对应征方案进行了评议。在充分听取了专家意见后,最终决定由侯瀚如组织中国艺术家出征水城,以国家馆的形式参加将在今年6月开幕的威尼斯双年展。这将是威尼斯双年展历史上第3届中国馆,也是中国馆第2次登陆威尼斯(首届中国馆因非典原因被迫在中国广东美术馆举办)。

 

中标两大原因:“活力”和“灵活性”

      在由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朱青生组成的专家会议上,侯瀚如提交的方案成为讨论的焦点。虽然侯瀚如的方案主要从艺术家组合的角度出发,在艺术作品和场地规划方面尚未形成十分明确的方案,但有专家指出,明年的双年展本身也有两个“不稳定”,第一个不稳定是中国馆的主题最好能与大展主题相呼应,但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大展主题一反常例,要迟至3月份才能公布,现在仍然是未知数;第二个不稳定是中国馆和其他国家馆不同,没有通常展览所必备的展厅可以容纳展品,而仅仅是一片空旷的草坪加一个几乎是堆满油桶的仓库,比起正式的场馆来,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变数更多。因而,就中国馆的现实情况而言,与具体的艺术方案比起来,策展人的角色更为关键,这一人选必须具备高度的工作灵活性,以及非常强的因地制宜和推陈出新的能力。而作为全球艺坛最活跃的策展人之一,侯瀚如的能力、经验和国际眼光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一位曾与侯瀚如有深度合作的专家指出:作为具备国际声望的策展人,侯瀚如近年来一直运动在当代艺术界的最前沿,其学术功底和驾驭展览的活动能力都毋庸置疑,同时,他策展的特色之一就是其方案始终具有高度的弹性,这非常符合今年威尼斯双年展的特殊情况和中国馆的特殊境遇。

      会议上,专家还提出,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在文化界的意义,足以媲美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中国应对威尼斯双年展进行远期规划,并建立一个稳定的,甚至是永久性的国家馆,使其成为国家的“文化大使馆”。

 

侯瀚如:比Google高15位的策展人

      侯瀚如1963年生于广州,90年代移居法国,现为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展览策划与公共项目系主任。长期以来,他一直作为独立策展人活跃在国际艺术界。在十余年的策展生涯中,侯瀚如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在华人中更是绝无仅有。从1997年到2000年,由他策划的“运动中的城市”,调动了全球140多位艺术家,先后巡回到世界7个城市,引起国际艺术和建筑界的高度重视。他曾策划或参与策划的重要展览还包括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双年展、澳大利亚的亚太艺术三年展和韩国的光州双年展,在2007年,他还将是另一个重要的国际性双年展: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双年展的策展人。在威尼斯双年展这个世界最大的艺术舞台上,侯瀚如更曾有过两度令引人注目的发挥:1999年,侯瀚如策划了威尼斯双年展的法国馆;2003年,又作为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的策展人之一,策划了“紧急地带”单元,两次皆是在国际艺术界口碑极佳的大手笔。在重要的国际性展览接踵而来时,侯瀚如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推手,2000年,侯瀚如成为第3届上海双年展的策展人之一,将国际通行的策展人制度率先引入中国, 其后他还策划了深圳举行的国际当代雕塑展及广州三年展等重要展事。在全球最权威的当代艺术杂志之一,英国的《艺术评论》评出的2006年“当代艺术影响力100人”中,侯瀚如是进入榜单的仅有的三位华人之一,排名第85位,另外两人分别是艾未未和蔡国强,“荣登榜末”的则是改变了人们获取艺术信息方式的搜索引擎Google。

 

“要给中国当代艺术带来新的信号”

      侯瀚如将在近期与艺术家共同探讨,为中国馆量身定制艺术作品,迎接中国馆场地处女花园“有场无馆”的巨大挑战。而对参展艺术家和艺术品的选择,在他看来是一个同样艰巨的任务。

      侯瀚如直言,中国现在成功的艺术家太多,优秀的艺术家太少,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多数人心目中衡量艺术质量的准绳仅仅是拍卖场上的数字。迹近疯狂的艺术市场,以及画廊和拍卖倒挂的荒谬机制造就了一大批当代艺术明星,同时也正在毁掉更多的艺术家。尤其是许多年轻的艺术家,刚刚崭露头角便马上被拉进市场的旋涡,这些人的作品所拍出的高价即使在西方都是难以想象的,因而崩溃的危险也离他们更近、更为可怕。

      出于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深切担忧,侯瀚如希望他策划的中国馆能够多少成为一个矫正这种混乱现实的新信号:在艺术家的选择上,会尽可能回避那些炙手可热的市场明星;对艺术品,则一定要远离那些迎合市场的流水线艺术;在策展观念上,侯瀚如认为,一件艺术作品一定要说明某个问题、达到某个目的“工具论”已经成为中国艺术的痼疾,而在他看来,那些直观的、令人无话可说却具有心理深度的作品,实际上更具备艺术质量,他的策展方案将会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对人类心理深度的重视;同时,他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展览,以全新的角度讨论一个在中国仍然未受足够重视的学术话题。在对展览的展望中,侯瀚如反复强调的两个词可以代表他的预期:一个是“惊奇”,另一个是“惊喜”。

 

 


【编辑:高萌萌】

相关新闻


Baidu
map